葛根是什麼? 葛根又名粉葛、葛麻籐,豆科植物葛籐屬
籐本,長約達10m,全株被黃褐色長硬毛。三出復葉互生,托葉盾狀著生,卵狀橢圓形;中央小葉菱狀卵形或寬卵形,側生小葉斜橢圓形,兩面被糙毛,背面較密;托葉盾形,小托葉針狀。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花萼鐘狀,萼齒5,上面2齒合生,下面l齒較長,內外面均被黃色柔毛;花冠蝶形,藍紫色,長約1.5cm。莢果線形,長5~10cm,扁平,密生黃褐色長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
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載:“葛,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弊,起陰氣,解諸毒基原∶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籐pu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 葛根,早在堯、舜、禹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葛籐制麻織布。1972年,江蘇吳縣草鞋山發掘出三塊制作於新石器時代、在今天看來依然技藝精湛的葛布殘片,這三塊葛布殘片是我國從6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利用葛根的可靠見證。 周朝時,朝廷在中央設立“掌葛”官職,負責征收和掌管葛麻類紡織原材料,並有了“山農”之葛(織葛布)和“澤農”之葛(供食用)的區分。 在漢朝,解表名方“葛根湯”就被張仲景收錄在《傷寒論》中;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葛根列為中品,並記載了葛根的性味和功效,葛根開始應用於治療疾病。與此同時,以葛麻為原料制成的“闌干細布”也銷運到今天印度、中亞和西亞一帶。 明朝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對葛根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認為葛根的莖、葉、花、果、根均可入藥。他在《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載:“葛,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弊,起陰氣,解諸毒基原∶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籐pu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 植物形態:籐本,長約達10m,全株被黃褐色長硬毛。三出復葉互生,托葉盾狀著生,卵狀橢圓形;中央小葉菱狀卵形或寬卵形,側生小葉斜橢圓形,兩面被糙毛,背面較密;托葉盾形,小托葉針狀。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花萼鐘狀,萼齒5,上面2齒合生,下面l齒較長,內外面均被黃色柔毛;花冠蝶形,藍紫色,長約1.5cm。莢果線形,長5~10cm,扁平,密生黃褐色長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草叢、路旁、疏林中較陰濕處。主產湖南、浙江、河南、廣東。 采制:秋、冬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 性狀:呈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lcm。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質韌,纖維性強。無臭,昧微甜。 化學成分:含多種黃酮類成分,主要活性成分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 性味:性涼,味甘、辛。 功能主治:解表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用於外感發熱頭痛、高血壓頸項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洩瀉。 《本草綱目》載:葛根,性涼、氣平、味甘,具清熱、降火、排毒諸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葛根中的異黃酮類化合物葛根素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 【異名】干葛(《閻氏小兒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葛麻茹(《陸川本草》),葛於根(《山東中藥》),黃葛根(《四川中藥志》),葛條根(《陝西中藥志》)。 【植物形態】 葛(《詩經》),又名:雞齊(《本經》),絺绤草(《說文》),鹿藿、黃斤(《別錄》),黃葛籐(《天寶本草》),野扁葛。 多年生籐本,長達10米,全株被黃褐色粗毛。塊根肥厚。葉互生;具長柄;3出復葉,頂端小葉的柄較長,葉片菱狀圓形,有時有3波狀淺裂,長8~19厘米,寬6.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較密;側生小葉較小,偏橢圓形或偏菱狀橢圓形,有時有2~3波狀淺裂。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密被黃白色絨毛;花密生;苞片狹線形,早落,小苞片線狀披針形;蝶形花藍紫色或紫色,長15~19厘米;花萼5齒裂,萼齒披針形;旗瓣近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兩短耳,翼瓣狹橢圓形,較旗瓣短,通常僅一邊的基部有耳,龍骨瓣較翼瓣稍長;雄蕊10,兩體(9+1);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莢果線形,扁平,長6~9厘米,寬7~10毫米,密被黃褐色的長硬毛。種子卵圓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澤。花期4~8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草叢中或路旁及較陰濕的地方。分布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籐莖(葛蔓)、葉(葛葉)、花(葛花)、種子(葛谷)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 春、秋采挖,洗淨,除去外皮,切片,曬干或烘干。廣東、福建等垃切片後,用鹽水、白礬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黃熏後曬干,色較白淨。 選擇豐胸產品一般要注意3個方面,安全性、有效性、持久性。安全性:產品有無副作用,是否安全,畢竟身體是自己的,要對自己負責。有效性:產品是否有效,這裡面是有很大的學問的,因為一般的產品是有針對型的,產品又不是靈丹仙藥,不可能100%有效的說法的。一般建議mm們多咨詢多問問,畢竟銀子是你自己的。持久性:很多豐胸產品是會反彈的,就是說,服用產品的時候是有效果了,不用後又會反彈了,所以產品是否持久也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哦!像御淑堂就不錯,你不防多多了解下 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系豆科葛屬多年生植物。其根既是古代的救荒植物,又是祖國醫學常用的中藥材。全株被黃褐色長硬毛。三出復葉互生,托葉盾狀著生,卵狀橢圓形;中央小葉菱狀卵形或寬卵形,側生小葉斜橢圓形,兩面被糙毛,背面較密;托葉盾形,小托葉針狀。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花萼鐘狀,萼齒5,上面2齒合生,下面l齒較長,內外面均被黃色柔毛;花冠蝶形,藍紫色,長約1.5cm。莢果線形,長5~10cm,扁平,密生黃褐色長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生於山坡草叢、路旁、疏林中較陰濕處。主產湖南、浙江、河南、廣東。采制秋、冬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春季種植冬季收獲,含澱粉很多,江門人用以熬湯、做菜,提澱粉食用等。
營養分析 葛根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還含有黃酮類物質:大豆素,大豆甙,還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葛根醇,葛根籐及異黃酮甙等。 1.營養心肌,擴張血管葛根總黃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謝,對心肌代謝產生有益作用,同時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症。 2.解肌發表葛根丙酮提取物有使體溫恢復正常的作用,對多種發熱有效。故常用於發熱口渴,心煩不安等病症。 3.降糖降脂葛根素有明顯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葛根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油三酯,用於治療高血糖,高血脂病症,有顯著療效。 4.益智作用某些研究表明葛根對學習記憶障礙有明程的治療作用,葛根醇提取物能顯著對抗東度警鹼所致的記顯礙。可用於治療老年性癡呆,智力障礙,記憶力差等病症。 5.升舉陽氣,止渴止瀉葛根輕清升散,藥性升發,柳舉陽氣,鼓舞機體正氣上升,津液布行。升發脾胃清陽空氣而止渴,止瀉痢。故常用於治療內熱消渴,麻疹透發不暢,腹瀉、痢疾等病症。 葛根是豆科植物葛的塊根,是國南方一些省區的一種常食蔬菜,其味甘涼可口,常作煲湯之用。其主要成分是澱粉,此外含有約12%的黃酮類化合物,包括大豆(黃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等10余種;並含有胡蘿卜甙、氨基酸、香豆素類等。
葛根是一味古老而常用的中藥,早在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有“葛根湯”這一著名方劑,至今仍是重要的解表方。《本草正義》謂葛根“最能開發脾胃清陽之氣”。葛根味甘微辛,氣清香,性涼,主人脾胃經。有發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律之功效。用於治療表熱症,麻疹初起,脾虛洩瀉,熱病口渴,消渴等病症。
葛根有升脾胃清陽之氣的功效,現簡要介紹如下:
1.治目暗失明
(1)中心性視網膜炎,有人單用葛根提取物片劑治37例,均有效;慢性單純性青光眼可用10%葛根素滴眼。二者亦可用鮮葛根每日200克加瘦豬肉適量煲湯服用。
(2)視網膜動脈阻塞,用1:1葛根注射液肌注,每次4毫升,1日2次;或每日用葛根素注射液2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均配合維生素13,、c、e口服,肌苷、維生素b12肌注。
(3)視網膜靜脈阻塞,亦可用葛根素作靜脈滴注。
(4)慢性單純性青光眼,用1%葛根素l滴滴眼,藥後2小時眼壓開始下降,作用可維持10小時,每日滴眼2次。
(5)老年性白內障可用益氣聰明湯(葛根、升麻、蔓荊子、黃芪、黨參、白芍、炙甘草、黃柏)加減治療。此外,還可治視神經萎縮。對眼底病可用葛根黃酮液作結膜下或球後注射。
2.治耳嗚耳聾如耳蝸性耳聾(感覺神經性耳聾),包括突發性耳聾、內耳積水病、噪聲外傷性耳聾、內耳震蕩性耳聾,均可用葛根乙醇提取物片劑門服,或用葛根黃酮片口服(每次40毫克,1日3次),或用葛根黃酮注射液肌注(每次20毫克,1日2次),亦可用通竅益氣湯:葛根、黃芪、丹參各30克,蔓荊子、軟柴胡、桃仁泥、紅花、川芎、赤芍各10克,青蔥管5支,辨證加味治療,服藥1—4周多能痊愈。
內耳眩暈病,可用加減葛根湯:葛根、黃芪、珍珠母、磁石、蟬蛻、煅龍齒、桂枝、白芍、甘草、柴胡治肝郁血虛者;上方去桂枝加丹參、鉤籐(後下)、決明子治肝旺腎虛者。
3.治鼻炎如過敏性鼻炎,急性及慢性單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可用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加川芎、辛夷花、蒼耳子等治療。
4.治牙痛如急、慢性牙髓炎,齲齒,冠周炎,牙槽膿腫,長智齒所致牙痛,可葛根湯加減:葛根20—25克,白芍15克,麻黃6—10克,桂枝、蜂房各10克,再辨證加減,效果顯著。
5.治口瘡(口腔潰瘍),常用葛根30克、綿茵陳20克,煮水代茶飲,療效頗佳。
上述各種疾病均可用葛根作飲食輔助治療,病輕者單用亦可獲效。
葛根干品每日15—30克,鮮品100左右,如單獨用劑量可增加1—2倍,分兩次服食。鮮品可煮、可蒸、可煲湯,可單用亦可配合肉類、魚類用,味鮮美可口。 是一樣的,葛根又名粉葛、葛麻籐,為豆科植物葛籐屬。一般說的葛根就是這種植物的塊莖,是新興的綠色保健長壽食品和出口緊銷產品。 被列入中國衛生部批准的第3批“既是食品又是藥品”名單的植物品種。
異黃酮類化合物、澱粉和膳食纖維是葛根中所含的三種主要成分。 異黃酮類化合物在增強免疫力、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血糖等方面有顯著效果,對冠心病、心絞痛、突發性耳聾、中老年骨質疏松症等有特殊功效,並有降血糖、降血脂、解酒、解除便秘等保健功能,是一種理想的綠色保健食品。新鮮葛根中還含有20%左右的優質澱粉,但長期以來,未能對葛根中黃酮和澱粉進行有效分離和綜合利用,造成了葛根資源的極大浪費。合理開發和利用葛根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資源最佳配置與綜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