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歲首次10~15毫升,以後每6小時10~12毫升。 11~15歲首次15~20毫升,以後每6小時10~20毫升。 15歲以上者,首次20毫升,以後每6小時20毫升。 治療84例普通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2例復發,經再用大蒜液治療而愈)。 療程平均7.6天,體溫恢復正常平均3.7天,頸強直消失平均5.1天,克氏征轉陰平均5天,腦脊液恢復正常平均6.1天。 治療中未見局部或全身反應及血尿現象。 ⑤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以大蒜液靜脈點滴治療乙腦17例,除1例重症患者在神志轉為清醒、一般情況好轉而體溫遲遲不降時加用抗菌素外,其余均未用任何抗菌素,只輔以脫水劑、鎮靜劑及退熱療法,少數加用了激素。 結果16例痊愈,未遺留嚴重後遺症;另1例重症患者昏迷高燒,於入院後一天死於呼吸衰竭。 治愈病例,神志恢復時間3天以下4例,3~5天7例;體溫恢復正常時間3天以下3例,3~5天6例,6~8天3例,9~12天3例,13天以上1例。 用法:5%大蒜液成人每日80毫升,小兒20~40毫升,分二次靜脈滴注。 據臨床觀察,大蒜液能較快的控制病情發展。 對入院時神志恍惚、煩躁及寒戰高熱的患者,經治療只有少數進入全昏迷,大多數於1~2天停止發展,很快清醒穩定。 療程短,且很少發生合並症。 ⑥治療大葉性肺炎用大蒜糖漿15~20毫升,每4小時服1次(一般用10%,也有用100%的)。 治療9例,6例治愈,3例效果不滿意。 治愈病例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1~3天,症狀及體征於熱退後均迅速改善或消失。 x線胸部復查,均在3~6天後陰影逐步減退或消失。 ⑦治療百日咳服用20%大蒜浸出液(加適量食糖,5歲以上每次15毫升,5歲以下酌減,每天8~10次,治療201例,10天痊愈者占60%,15天痊愈者占26%。 一般在服用3~4天後,症狀即見好轉,痙攣性咳嗽和嘔吐逐漸停止。 曾有用大蒜植物殺菌素的揮發性部分作吸入療法,治療110名不同發展階段的病孩,其中60%病孩經6次治療後,臨床症狀停止進展,治療10天即完全停止咳嗽,且不再復發.用法:將生大蒜頭2~3個搗碎,盛在清潔干燥瓶內,囑病孩把嘴唇貼附瓶口,每分鐘經嘴作15~20次深吸氣,並經鼻作15~20次深呼氣,每次持續15分鐘,每日2次,療程為5天。 一法用生大蒜30~40克搗爛裝瓶加塞,用氣球作加壓吸入,每日1次,每次15分鐘,7~17夭為一療程,治療100例,對卡他期的療效為100%,痙攣期63.9%,恢復期40%。 ⑧治療白喉用去皮生大蒜3~5克,置75%酒精內浸3~5分鐘,放入消毒器皿中搗爛如泥狀。 取2x2厘米消毒紗布墊塗上蒜泥約1~2克,貼於患者雙手合谷穴,繃帶固定。 經4~6小時,局部可有痛癢及灼熱感,8~10小時,表面出現水泡,用消毒針刺破拭干,塗以龍膽紫液,消毒紗布包扎,防止感染。 治療16例(9例找到白喉桿菌),其中4例同時加用青霉素,均獲痊愈。 一般敷藥b~10小時後咽喉病灶即明顯縮小以至消失,偽膜逐漸脫落,乃至痊愈。 ⑨治療肺結核采用大蒜液氣管內注射。 全療程分為六個階段,每階段治療5日(每日1次注射10毫升),休息2日,集菌法驗痰(療程結束時作痰培養)。 藥液濃度第一階段用1%,以後每個階段依次遞增為2%,3%,4%、5%及6%。 若病人中途不能耐受高濃度時,可依其能耐受之濃度注射。 適應症:支氣管結核新鮮空洞,痰結核菌陽性者,切肺、胸改、填充術後痰仍陽性者。 相對適應症:雙側慢性纖維空洞、支氣管結核,以及作為准備手術的慢性纖維空洞型患者的術前用藥(先消滅或減少細菌,防止支氣管結核)。 禁忌症:心髒病,肺氣腫具有劇咳者,氣喘病,高血壓病,普魯卡因過敏者,對大蒜臭氣特殊厭惡者。 觀察17例,治療前均經各種抗痨藥長期應用效果都不滿意,特別是痰中結核菌不能轉陰,經注射大蒜液後,痰陰轉者12例;有空洞者13例,閉合4例,縮小3例,無改變6例。 治療中有少數病例出現發熱反應,一般在38℃左右,經加用青、鏈霉索滴入後退熱。 此外有報告用4%大蒜液10毫升作環狀軟骨下氣管內注射,或鼻導管滴入,每周6次,1個月為一療程。 治療肺結核空洞60例,其中慢性纖維空洞型3例,亞急性血行播散型1例,浸潤型46例,經1~4個月觀察(滴入次數為25~100次),空洞閉合者25例,縮小者23例,無變化者2例,無一例惡化。 其中以薄壁空洞療效較好。 50例中治療前痰菌陽性者34例,滴入蒜液後,18例轉為陰性。 另有少數病例采用3~5%大蒜液,每次10毫升以膠管作氣管插入滴注,對厚壁空洞患者亦收到滿意效果。 也有采用大蒜加白芨治療肺結核的報道:法將生紫皮蒜約30克,去皮放入沸水中煮1~1.5分鐘撈出,以表面熟裡面生為合適,再取粳米1兩,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待粥成,再將蒜放入粥內。 另用白芨粉1錢和入蒜粥同吃,或食粥後,再服。 以上為1次量,每天早晚各1次。 療程平均為3個月.病灶吸收時間最短1個月,最長4個月。 治療肺結核40例,病灶大部吸收者22例,部分吸收者16例,無變化2例,惡化1例;其中有空洞者12例,閉合6例,縮小1例,無變化3例,惡化2例;其中痰菌陽性者11例,陰轉10例。 初步觀察,以滲出性為主之病灶療效較好,混合型病灶次之,干酪及增殖病灶為主者又次之。 對結核空洞以早期可逆性空洞療效較好,晚期病例療效不滿意。 ⑩治療傷寒、副傷寒及副傷寒甲帶菌者㈠大蒜片2克,每4小時1次(亦可用大蒜酊,用量按片劑折算),服至體溫正常後繼續用藥7~9天。 療程9~16天。 治療傷寒,副傷寒甲及副傷寒乙共12例,除1例並發腸穿孔外,其余11例在給藥後12~72小時體溫開始下降,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94.5小時,臨床症狀及體征亦隨體溫下降而改善或消失。 初步認為大蒜的降熱效果並不次於氯(合)霉素。 ㈡用100%大蒜液(含1%普魯卡因),行穴位或並用肌肉注射。 注射穴位為:天樞、氣海、足三裡、關元、中脘、下脘、大腸俞、小腸俞等,輪換應用,每次10毫升,分5~6個穴位注完;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毫升),兩側臀肌分注。 注射局部有時有輕度刺激症狀,但不影響治療。 治療6例副傷寒甲帶菌者,其中2例單用大蒜液穴位注射,治程分別為10、11天,於治療後第3天大便培養,均轉陰,以後連續培養7、9次均為陰性。 另外4例除穴位注射外,並加用肌肉注射,治程分別為11、18、11、20天;分別於治療後3、6、8、13天大便培養,均轉陰,連續培養8、8、4、8次,亦為陰性。 上述病例於出院後4~6個月復查大便,除1例陽性外,余均陰性。 ⑾治療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用100%大蒜低壓蒸餾液作穴位注射,取穴依次為:肝俞、脾俞、足三裡、天樞、氣海、關元、中脘、下脘、大腸俞、小腸俞等。 每天注射1次,按病情輕重,每次取4~8穴,每穴注射1.o~1.5毫升,每天總量為5~10毫升。 治療50例,黃疸在4天以內消失者21例,1周內消失者12例,2周內消失者9例,最晚的至第7周消失。 主要症狀消失時間,最短者2天,最長者24天,以1周內消失者最多。 一般治療2天後食欲即見明顯增加。 肝腫大的消失最快者4天,最長者38天。 少數伴有腹水的患者,腹水消失日期為12~14天。 肝功能的恢復較慢。 ⑿治療急性闌尾炎等取生大蒜4兩,芒硝1~2兩,共搗爛如泥,另取生大黃粉1~2兩用醋調成糊狀備用。 治療時以右下腹壓痛明顯處或麥氏點為中心,先蓋一層直徑大於10厘米的細紗布以保護皮膚,然後將大蒜、芒硝泥攤在細紗布上(約10x8或12x12厘米大,厚約2~3厘米),敷於其上,上面再蓋一層細紗布,使上下兩層細紗布粘住,再覆蓋紗布墊一塊,以膠布或腹帶固定。 2小時後去藥,用食醋洗淨皮膚,改敷大黃醋糊劑,覆蓋紗布墊如前,8~10小時後揭去大黃醋糊劑。 敷後24小時如不見效,可重敷1~2次。 經治急性闌尾炎200余例,有效率在90%以上,復發率在10%左右。 本法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早期蜂窩組織炎性闌尾炎,效果較顯著;對闌尾膿腫和老年體弱不能耐受手術者也可應用;對壞疽性闌尾炎效果差。 在外敷大蒜泥的同時,如再配合中藥內服,則效果更好。 此外,大蒜合劑外敷又曾用於肺炎、盆腔灸、軟組織膿腫、肝硬化伴腹水感染等疾患,能加速炎症吸收、減輕患處疼痛;在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尿閉和腎絞痛、尿路小結石的病例中,也能取得一定成效。 但上述疾病在外敷大蒜合劑的同時,應配合其他治療措施,如對肺炎、盆腔炎,可加用中藥銀黃、四季青注射液或抗菌素,腎絞痛可伴用阿托品,急性尿閉用甘露醇靜脈滴注等。 ⒀治療化膿性軟組織感染在感染部於局麻下切開或擴創後,用10%大蒜浸液(2/3)加入0.25~0.5%普魯卡因溶液(1/3)沖洗膿腔,再用蒜液紗布條充填,次日交換敷科。 據50例觀察,絕大多數病人經治療1~2次後,膿腔與創面可完全清潔,無膿性分泌物,逐漸出現肉芽組織,再用油紗布條交換敷料1~2次,即可愈合。 蒜液放置不宜過久,超過6日即失效。 ⒁治療慢性化哝性中耳炎用20%大蒜乳劑(蒜汁20毫升,研細阿拉伯膠5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混合均勻成膠狀液,然後緩緩加入蓖麻油75毫升,隨加隨沿一個方向研磨,至成淺黃色乳糜液為止,貯冰箱中,可保存1周)滴耳,治療45例(單純型38例,壞死型6例,膽脂瘤型1例),治愈38例,好轉3例,無效4例。 治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有1例患者耳膜緊張部前下方發生小穿孔,經滴藥3日後流膿停止,8日後穿孔變小,1月後復查穿孔已愈合。 此外,有報道采用大蒜內皮做鼓膜修補術,曾獲得滿意效果,但病例不多,尚待進一步觀察。 ⒂治療沙眼鮮紫皮大蒜去外皮,洗淨搗成泥狀,用消毒紗布包裹擠出蒜汁,盛在消毒瓶中密閉備用。 另以烏賊骨去殼,磨制成3厘米長鴨嘴形小棒,高壓消毒備用。 操作方法:先用0.5%地卡因滴入結膜囊內,1~2分鐘後,用睑鉤反轉上睑並固定,使穹窿部結膜完全暴露,以烏賊骨棒輕輕磨擦肥大的乳頭和濾泡,使其表面微破,摩擦既要徹底,又不可傷及深部組織及正常結膜面。 再用消毒鹽水棉球將血液及濾泡內容物拭淨,然後在結膜面上塗擦蒜汁,放回眼睑。 兩眼一般同時治療。 1周後復查,如未愈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