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人行其上,晃晃悠悠,坐橋似的。也許是因為籐條在騰沖的大量利用,古代騰沖的地名用字也以“籐越”、“籐川”等較為多見,並有因“盛產籐條得名”的記載,那“籐”字直到明末清初才雅化並規范為“騰”。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一代代勤勞、聰慧的能工巧匠,使騰沖很早便成了遐爾聞名的“籐編之鄉”。如今,籐編工藝之花開遍城鄉,所產器具除傳統的椅、幾、桌等大宗產品外,還有筐、藍、盒、箱以及花架、書架乃至全套客廳、書房家具,玲珑剔透,古雅而不乏時代新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具適應於不同的環境——置於寒室不覺其奢,布於華堂不覺其陋,可謂貧富鹹宜、雅俗鹹宜,故產品歷來銷路旺暢。 (二)騰宣: 宣紙,歷來是書畫家們有愛物。顧名思義,宣紙當然以安徽宣城“榮譽出品”者為正宗,但就產品的色感、質地、吸水性能等內在品質而言,騰沖宣紙也不失為上好的書畫用紙,並受到書畫界的推重。1941年底,徐悲鴻大師從東南亞取道騰沖歸國之時,曾特意買了三馱騰宣帶回,並對一位畫者稱贊說,騰宣不僅有頭宣(宣城紙)種種長處,而且還有一個頭宣所沒有的好處:作畫後別人無法偷揭,故他認為作畫用騰宣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騰宣始產於清代,因其產地在城西北近郊的觀音塘,故曾被稱為“觀音塘大白紙”。又因昔時曾有一條姓商家在東南亞專營,故又名“余宣”。新中國成立後,以過去生產“觀音塘大白紙”的手工坊為骨於組建的生產合作社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勇於創新,采用高黎貢山一帶特有的構樹(瑞香樹)皮以及高稈白谷稻草、麻、竹等原料研制出了新一代產品,投入市場後,質量、規模及銷路均邁前了一大步。1980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批准命名騰沖宣紙廠所產書畫用紙為“雪花牌”宣紙,行銷全國各地及海外。 (三)騰藥: 騰沖素有“天然植物園”之稱,“一屁股坐得著三棵藥”,中草藥品資源相當豐富。早在明末清初,騰沖在中成藥就以原料地道、配方得宜、療效顯著而遐迩聞名,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民國時期,騰藥的生產經營更呈一時之盛,大小藥鋪、診所數十字,品種上百個,比較著名的藥店有“雲生堂”、“太和堂”等。解放後,當地衛生部門和醫療單位在充分利用野生動植物藥用資源的同時,還興辦了一些人工種養場所,如和順養鹿場、高黎貢山藥場等,並搜集、篩選出了諸多民間療效可靠的配方進行規模生產,其名牌產品如人參再造丸、珍珠抱龍丸等,均以名貴藥材配制而成,不僅在國內素享盛名,而且還廣銷東南亞各地;而一度被眾多醫家視為對小兒各種熱症獨上神效的家庭必備良藥六神丸更是信譽卓著——遺憾的是,這種在同名配方中出類拔萃的名藥因未能及時注冊商標而被迫於1996年停止生產,這無論對廠家還是對患者,都是個不小的損失。 [編輯本段]風味飲食及文化內涵 騰沖風味飲食品種繁多,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從中可以透視出騰沖社會歷史發展的一些軌跡。騰沖飲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外來文化交融的結果: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精彩紛呈的節日大大豐富了騰沖飲食的文化內涵。 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和美食成為旅游業的三大優勢。騰沖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人文景觀,奇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名特產品,使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充滿迷人的色彩;而在雲南小有名氣的騰沖風味飲食正以其琳琅滿目、精彩紛呈、濃郁的地方特色散發出誘人的魅力。這是騰沖發展旅游事業,促進騰沖開放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因此,介紹騰沖風味飲食,探討其文化內涵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概覽騰沖風味飲食當首推餌絲餌塊,其食法多種多樣。切成方塊,佐以鮮肉、雞蛋、豌豆尖、西紅{等炒食,稱“大救駕”,配以干腌菜湯,美味無比。煮食因湯汁“帽子”不同,滋味各異:酸湯餌絲以酸辣而出名;三鮮餌絲、雞肉餌絲、氽肉餌絲、燒肉餌絲、肥肉餌絲,講究骨頭湯清亮,以鮮、香、甜見長,佐以臘腌菜、水腌菜,才有騰沖真味;牛肉餌絲則以麻辣而聞名;稀豆粉餌絲清爽適口,老幼皆嗜。 騰沖風味中的一絕-----土鍋子,譽満全省名揚東南亞國家,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它不同於普通火鍋,火鍋是用金屬做的,而土鍋子則以騰沖當地的一種陶土“烤制”①。更大的區別是土鍋子的烹制獨特:用雞和鮮排骨熬成骨湯,底菜豐富、搭配合理,青菜為主配以芋頭、山藥、白蘿、胡蘿、油炸臭豆腐、黃筍(或黃花菜)、黃條、酥肉、泡皮等十幾種植物原料和動物原料,底菜的制作和安放有一定的程序;土鍋子的造型美觀,而且保持原汁原味,營養全面。炒棕苞是騰沖有名的筵席菜,講究刀法,工於火候,選料嚴謹,注重色、香、味形。棕苞白豆腐湯稱為“假魚湯”,因其味可以與魚酸湯的鮮味媲美。春節期間,騰沖筵席上大都少不了一盤這樣的湯,又名“清湯”,味鮮中帶苦,苦後回甘,涼辦棕苞別出心裁,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新食法,味酸辣微香,余味無窮。 騰沖的魚以江魚最出名,龍江癞鼻魚、槟榔江上樹魚、大盈江的小花、明光河的白魚……都是魚類中的珍品。魚的食法最地道的騰沖風味當推江水煮活魚,舀兩瓢江水,掐一把江邊的野菜,放大酸大筍、芫荽、香辣柳、胡辣子,味美無比。而棕苞煮江魚,是名菜配名魚,名聲最響、味道更佳,除此,蔥姜燴鲫魚、白蘿卜絲煮泡桐魚、水香菜煮羅非魚、火炖小花魚、酥小魚、酥小蝦都頗具有騰沖風味。水泡魚是荷花人的絕活,清水盛入罐中放上精鹽,鲫魚剖開洗淨,魚腹中塞上花椒粉、辣子面、茴香籽粉、鹽等、泡入水中(不能放酒),保存幾個月,魚不會變質,炖食異香撲鼻,魚肉特別滋嫩,炸食皮脆肉香酥、味醇厚。 騰沖的肉肴頗具地方特色,大薄片已成為滇西名菜,工於火候,長於刀法,用特制的豬頭肉片成薄如蟬翼的大片,調料齊全,具有鹹、酸、辣、麻、香多種滋味,肉脆嫩,嚼時有勁,回味無窮。另有用豬頭、豬腳、豬肚、豬腸子等配全調料烹制而成的燒臘,色澤光亮,皮酥粑、肉肥而不膩,味尤為鮮香濃郁,以之蘸餌塊粑粑味道極佳,風味獨特。此外,焐豬肉、趕馬肉、酥肉、臘肉、火炕干巴、干腸子、豆腐湯……各具特色。銀杏豬肚營養豐富,韭菜根、川芎根、防風櫃、茴香剁肉圓,都具有滋補食療功效的美食。 騰沖風味的家常菜酸、辣、苦、鹹、甜、香種種滋味俱全,又以酸辣為主,用得最多的佐料是酸大筍、干腌菜、臘腌菜、水腌菜、糊辣子、糟辣子、小米辣、鹹菜等調料,都是獨具特色的騰沖特產,各種時鮮小菜烹饪都是以味見長。洋酸茄拌青辣子,佐以干雞枞、大蒜、生姜、芫荽,是最有名的騰沖家常菜。 騰沖鹹菜久負盛名,绮羅臘腌菜、洞坪水豆豉、和順干腌菜、荷花的水腌菜……都具有很大的名氣,另外,臘豆豉、豆豉餅、豆腐片、豆腐渣餅、辣椒姜片鹵腐、葉子鹵腐、蘿卜干等味道與眾不同。 騰沖風味小吃的品種之多在雲南地、縣一級大概名列前茅。稀豆粉粑粑、稀豆粉油條講究調味,香芝麻、花生粉、芝麻油、花椒油、草果油、辣子油、大蒜油、苤菜根油、鹹醬油、鹵腐水、芫菜,放齊調料,香、麻、辣、鹹、甜各味俱全。白糍粑、飯豆糍粑、酥子糍粑、糖糍粑、軟糯香甜、風味各異;黃花粑粑清香撲鼻;燒臘粑粑,苦荞粑粑、酸水粑粑、濃艷香酸。還有吃不完的涼拌小食:豌豆粉、卷粉、米涼粉、苦荞涼粉、甜荞擦粉、苦荞米線、芭蕉玉粉……各具特色,此外,還有騰北的“馬打滾”②、騰南的粘米團、和順的“頭腦”③、香糯稀飯、甜白酒湯圓、豆腐腦、菜豆花、蒸糕、荞糕、麥糕、米糕……真可謂舉不勝舉。 騰沖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等條件為騰沖風味飲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騰沖風味飲食的形成更有其歷史文化內涵,從中可以透視出騰沖社會歷史發展的軌跡。騰沖位於滇西邊陲,西部與緬甸毗鄰,歷史上曾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騰沖是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沖在西漢時稱滇越,東漢屬永昌郡,唐設羁靡州,南诏時設騰沖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騰沖與緬甸接壤的國境線長達148.7公裡,從騰沖到克欽邦首府密支那217公裡。特定的區位優勢使之成為雲南省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從宋、元以來,就是珠寶玉石的聚散地,首開翡翠加工之先河。到了清代,翡翠的加工、銷售業已十分興盛,現在,翡翠的加工、交易空前活躍,商業貿易、旅游等行業日益興盛,“翡翠城”正以嶄新的面貌吸引著海內外和客商。 騰沖屬熱帶季風氣候,所平均氣溫14.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適於旅游觀光。騰沖森林密布,到處青山綠水,景色秀麗迷人。境內有傣、回、僳僳、佤、白、阿昌六種世居少數民族,民族風情豐富多彩。其中僳僳族在刀桿節表演的“上刀山,下火海”驚心動魄,令人歎為觀止。令人歎為觀騰沖最為出名的當屬火山和熱海。熱海即騰沖地熱溫泉群,其中最典型的是“大滾鍋”,直徑3米多,水深1.5米,水溫達到97攝氏度,晝夜翻滾,四季蒸騰 我的苦荞健茶淘寶專賣歡迎您 http://shop59747351.taobao.com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