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去晚了還沒有買的~ 頭道街正車站後有一家牛肉手工粉不錯,la的精典~
武昌 武昌人民電影院對門紅豆沙、綠豆沙; 武昌首義路首開麻辣燙; 從司門口自由路夜市場進去,往前面走就可以看到小張烤魚啦(或是從中華路清江酒店對面的巷子進去,往前走就是)朋友推薦的,但冰雨說不怎麼地~~~自己決定吧~~~ 小樂川火鍋(湯非常鮮美,是高湯熬成的) 紫陽路的老成都火鍋(是目前我認為辣的最到位的一家) 在解放路的城市花園附近一個燒烤不錯。 解放路的三府角上有一家叫胖子酒家的,蝦球燒的不錯;還有最正宗的紅豆沙、綠豆沙。 中華路派出所這條路上有一家桂林米粉,才真是叫做好吃,大家不妨去嘗一嘗。 還有中華路自由路口的牛雜粉~~~~~~ 武昌警官學校旁的小巷裡的牛雜粉~
漢陽 漢陽(我總是不曉得漢陽的地方都叫麼事名字)樂塊有個地方賣得鵝手味道好吃,辣起來爽!但不是干辣.吃完了不上火的那種,經常冒得好的了,好的都被別個搞光了!!!
其他 開車去湯遜湖吃正宗一點魚元,那邊還有一些農家野菜,味道真的一級棒~~吃完飯後,買點煙火放放,把車停在兩江大道上吹吹風,真的很爽哦~~~ 車管所樂塊有個小炒屋的做的鴨子.^-^ 凱威啤酒屋的肥牛火鍋也不錯 漢口商場附近的石頭火鍋城味碟料豐富,而且還可以讓廚師給你弄燒烤,價格跟凱威一樣~
還有頭道街模特學校巷口的炸油餅,每天早上排隊,去晚了還沒有買的~
頭道街正車站後有一家牛肉手工粉不錯,la的精典~
永清街車站往解放公園方向走600步左拐走600步(好像是這樣)有一家拉面館,裡面的炒拉面不錯~
武大門口那邊有家拉面館裡的牛肉拌面也是超級的棒哦~~~ 中北路上周家大灣正車站的辣妹子裡的豆花魚相當不錯~
橋口軍工醫院旁的駿駿牛肉粉非常不錯,漢口人都知道.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武漢小吃完全手冊這就要看你吃什麼了,是正餐還是特色小吃。肯花錢---亢龍太子\湖錦\謝先生\醉江月.....等 不肯花錢---江漢路的四海游龍台灣面館\戶部巷的小吃\華納影城那裡的婆婆鹵味 還有慢奪得,說不過來了,現在說得我自己肚子餓了,想起來再說~~~早點就在戶部巷,正餐在太子,湖錦,三五,三五醇都可以啊!懶得復制了,自己下了看<br/>附件:<ahref="/browse/download.php?path=/93/81/82/1405938182.3075627.doc&filename=吃在武漢.doc"target="_blank">吃在武漢.doc</a>武漢-武漢風味小吃
武昌魚
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武漢暢游長江,品嘗了"清蒸樊口鳊魚"、"燒鲭魚"等魚肴,寫有《水調歌頭·游泳》詞。武昌大中華酒樓於1958年掛牌供應魚制菜肴,有清蒸、油焖、網衣、滑溜等數十種。其中尤以清蒸樊口鳊魚(既團頭鲂)為最佳,因定名"清蒸武昌魚"。用鮮活樊口鳊魚,配以冬菇、冬筍、火腿、雞湯、雞油和調料,入籠一氣呵成,汁鮮肉嫩,清香撲鼻。另有"花釀武昌魚"、"茅台武昌魚"、"蝴蝶武昌魚"、"廣米海參武昌魚"、"楊梅武昌魚"等30余種魚肴。
回魚
肉質細嫩,味極鮮美,其膘肥厚,歷來視為肴中珍品。"紅燒回魚"為鄂菜名肴,選料嚴格,宰殺講究,烹調精細,成菜色澤金黃,肉質細嫩,湯汁純淨。此菜尤以老大興園所烹為佳。"粉蒸回魚"、"雞茸回魚"是該店創新名菜。
武漢豆皮 豆皮系在武漢郊縣產的豆絲皮上攤上雞蛋,再加糯米和配料制成。味鮮爽口,外脆內軟,油重而不膩,以此譽為"豆皮大王"的老通城最聞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其支店品嘗過,並稱贊豆皮是湖北風味。老通城豆皮制作精細,嚴把漿、皮、餡、制等關,其創新品種有蟹黃豆皮、蝦仁豆皮、全料豆皮等。
蔡林記熱干面
熱干面是武漢人早點普遍喜愛的風味小吃,以蔡林記的最為著名,距今已有50余年歷史。以制作精細、條細漿韌、色澤黃亮、調料齊全、風味獨特而馳名。
小桃園煨湯
煨湯是武漢人習俗的一個特點。1934年"小桃園"專營煨湯。廣集民間煨湯技藝,選料嚴格,制作精細,先炒後煨,一次加足清水,煨時不加蓋。湯汁不沸騰,以旺火燒開,用文火煨透。湯味馨甜腴美、風味獨特。"瓦罐雞湯"、"排骨湯"、"牛肉湯"、"甲魚湯"、"八卦湯"等。尤以"瓦罐雞湯"最有名。
四季美湯包
特色為"皮薄、湯多、餡嫩、味鮮"。有蝦仁湯包、香菇湯包、蟹黃湯包、雞茸湯包、什錦湯包等新品種,花樣繁多,風味獨特。
談炎記水餃
1920年創店,制作風味水餃(混沌、抄手),皮薄、餡嫩,配料齊全。有冬菇水餃、廣米水餃、蝦仁水餃等花色品種。
面窩
是武漢獨特的傳統風味早點。品種有"磨漿面窩"、"豌豆面窩"、"苕面窩"等。尤以"磨漿面窩"最受歡迎。此品用大米、黃豆作主料,配以蔥、姜、芝麻,上瓢入油鍋炸至金黃,現炸現吃;中心片薄枯脆、外緣肥厚柔軟,香酥爽口。
詳情請見 www.998e.com 城市風采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