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螃蟹包扎方法正文

螃蟹包扎方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螃蟹包扎方法
 
螃蟹的做法:螃蟹可以生吃,但是得用酒和什麼別的佐料腌幾天,所以生吃並不簡單。而且萬一螃蟹不新鮮,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熟吃螃蟹,可以炒,可以蒸,也可以煮。炒比較麻煩,所以大多數人都蒸或煮著吃。


洗螃蟹:不管怎麼燒,都得先把螃蟹洗干淨。可以把螃蟹放在洗碗槽裡先用水泡一會。然後用刷子(可以用舊牙刷)把螃蟹身上的泥沙刷掉。一定要注意別讓螃蟹咬了!


蒸/煮螃蟹:洗好了螃蟹,就可以蒸/煮螃蟹了。要先把水燒開,然後再把螃蟹放在鍋裡。


調汁:在蒸/煮螃蟹的同時,你可以調一下沾螃蟹用的汁。先找一塊新鮮的生姜。把姜洗干淨,切成細絲。把姜絲放在碗裡,再往碗裡倒一些醋(鎮江香醋最好),然後再放一些糖。用筷子/匙羹把汁拌勻,就可以了。
 
中華絨螯蟹及其發展前景
養殖歷史回顧

  中華絨螯蟹又稱河蟹,是洄游性甲殼類動物,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甲殼綱,十足目,方蟹科,絨螯蟹屬。其個體肥大,生長快速,體態豐腴,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鮮肉含蛋白質14克,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另外還有豐富的礦物質及其維生素,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名貴水產佳品。

  五十年代初期,我國中華絨螯蟹苗的天然產量在1000千克以上,到七十年代初,通過人工放流蟹苗技術,曾使商品蟹的產量有較大的回升。隨著工農業發展帶來的河道污染和超強度的親蟹捕撈,使我國天然蟹苗的產量開始逐年下降,至今年產量僅100多千克,幾乎到了無苗可捕的地步,於是人工繁殖、培育蟹苗於七十年代初被逐漸提上日程,並於八十年代初達到批量生產水平。進入九十年代末期,人工繁育的蟹苗產量突破5萬千克,成為商品蟹生產所需苗種的主要來源。

養殖新動態

  由於天然繁殖的蟹苗幾乎瀕臨滅絕。因此河蟹的養殖幾乎全部依賴人工繁殖。怎樣繁殖出優質的蟹苗,對成蟹的養成、出售至關重要。
 
(一)安徽的趙乃剛通過人工配制半鹹水培育蟹苗成效卓著。通過人工半鹹水的最佳調配滿足中華絨螯蟹蚤狀幼體對水體中各種離子成份的生理需要,同時又可避免天然海水受環境污染引起的水質不穩定性。近期在人工配制半鹹水中,通過對陽離子配比的平衡,加之對陰離子配比的改進,育苗效果明顯提高。
 
(二)對養殖用水配方進行調整
  不同的地區,水質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在人工配制海水時需對配方進行調整,在育苗早期要正確理解各種離子的拮抗作用。這對內陸地區中華絨螯蟹的人工繁殖生產起了穩步地推動作用。
 
(三)合理利用水域,改革養殖模式
  河蟹理想的養殖環境是湖泊、草蕩等大水面,其次是稻田以及水生作物田,池塘、稻田則主要可用於培育苗種。從經濟角度講,河蟹與魚類、蝦類混養仍是最佳養殖方法。近年來,蟹民們大面積推廣早繁苗養殖,縮短了養殖周期,使當年蟹上市比例增大。因此不規格成蟹(100克以下)和大規格成蟹(150克以上)存在的幾倍差價難以縮小,發展二齡蟹前景誘人。
 
(四)“往返式”的養殖模式
  近年來,由於養殖成本的提高,商品蟹價格下跌,養蟹已無多少利潤可言,養蟹者們一直很苦惱。於是在沿海的江蘇、浙江、上海、遼寧、山東和福建等地出現了在當地育苗(利用其有利的天然條件),去內地養成成蟹,再返回到沿海來賣的“往返式”的養殖模式,這樣的養殖模式不僅利用了內地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沿海地區消費高於內地。

市場行情分析

  縱觀這幾年來蟹苗的市場狀況。94、95兩年是蟹苗的賣方市場,全國除西藏外,幾乎所有省區均開展河蟹養殖,蟹苗可謂供不應求,養蟹熱達到高潮,價格自然不菲,最高時價格達1500-7000元/500克。而最近這幾年“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蟹苗不再好賣,尤其是96年,蟹苗養殖面積最多,蟹種價格最高,成蟹價格下跌幅度最大,虧本戶最普遍的一年。
  93、94兩年,成蟹的價格在200元/500克左右,扣蟹的價格是2-5元/只,到96-98年,成蟹價格降至50-150元/500克左右,扣蟹價格降至0.3-1.5元/只左右,養殖河蟹的經濟效益遠不如前。97年,河蟹的價格跌幅在10-20%。
  讓我們來看一下98年4月和9月,江蘇省水鮮批發交易市場的價目表

                 4月   9月
河蟹(元/千克)         120   80

再來看一下上海水產市場99年3月和4月的參考價目(單位:元/千克)

            3月         4月
河蟹(3-4兩)     135-240      120-190
河蟹(2-3兩)     95-130      120-130
  江蘇水產市場4-9月,僅5個月的時間,價格便從120元降至80元,降價1/3,而上海水產市場月僅一個月的時間,價格(河蟹3-4兩)便下降了15-50元,其降價幅度之快、之大,令人瞠目。
  由此可見,河蟹的價格極不穩定,時漲時跌。分析原因大致可以歸納幾點如下:
 
 (1)全國總體消費市場疲軟,國民消費的不穩定性,帶來了河蟹價格的不穩定性。
 (2)生產成本的降低,也導致價格下降。
   a、科技的進步帶來蟹苗育苗單位水體產量的提高,導致蟹苗的價格下降。
   b、生產營銷方式的變化,如以上所講的“往返式”的模式,相對於在完全在沿海自產自銷的封閉式經營,價格也有所下降。
 (3)相當數量的養蟹者對人工蟹苗質量(如不同品系蟹種混雜等)持懷疑態度,致使蟹苗價格暴漲暴跌,從而引起商品蟹價格此伏彼起。

  從這幾年的河蟹養殖發展情況來看,幾波幾折,忽冷忽熱。價格大起大落,加之養殖風險之大、病害之多,更加令養蟹者們望而卻步,不敢貿然行事。但經過以上分析,河蟹市場狀況雖不太穩定,但只要我們加強種質管理,提高品種質量,加快科技養蟹,合理利用水域,提高綜合效益,適應市場需求,市場前景依然十分廣闊,換言之,走養蟹這條路依然是有利可圖的。
“一蟹上桌百味淡”,眼下正是食螃蟹的好時候,人們普遍反映大閘蟹口味已今非昔比。有關專家認為,這是河蟹種質資源混雜的結果。他們為此呼吁:救救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
10月30日~31日,我國河蟹養殖技術方面的專家、學者齊聚上海參加河蟹產業發展及其關鍵技術研討會,就如何保持河蟹種質資源進行了深入探討。
河蟹,學名為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是我國的特產,也是水產中的極品,尤以產自長江水系的河蟹最為著名,是我國淡水水產品出口創匯的主力軍。
河蟹養殖是我國漁業生產中發展最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潛力的支柱產業,其產量的增加趨勢強勁。據上海水產大學首席教授、水產種質權威專家李思發介紹,2002年我國河蟹產總量為33.99萬噸,2003年達到34.92萬噸,平均每年遞增5萬噸,平均年產值已高達300億元,使這一昔日的珍馐佳肴“爬”上了百姓的餐桌。
但是,自上世紀90年代起,由於各類水系河蟹混雜、濫捕蟹苗、親本雜交導致種質不純等原因,使長江水系蟹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上海水產大學教授陳藍荪說:“近年來,不同水系間盲目引種育苗,導致了河蟹群體間的種質混雜,青灰色的北方遼蟹、鐵黑色的瓯江蟹與淡黃綠色的長江蟹種質混雜,造成質量退化,實在令人惋惜。”從2001年開始,長江已無蟹苗汛期,中華絨螯蟹種質資源已岌岌可危,如再不加以保護,這一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優質資源將要毀於一旦。
專家們一致認為:種質問題已成制約河蟹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國內外的養殖經驗證明,誰擁有了良種及其生產技術,誰就控制了發展水產養殖業乃至國民經濟的主動權。因此專家呼吁,從種質抓起,切實搞好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這一優質品種的保護工作。
稻田養殖中華絨螯蟹技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聲燦
  中華絨螯蟹是一種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養殖品種,在養殖蟹中屬上等之品,它具有肉嫩、黃多、油厚、膏肥,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等特色,且規格大,深受消費者青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合理利用本地區稻田面積和水域空間,我們從2001年以來開展了稻田養殖中華絨螯蟹的試驗、示范工作,現將稻田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稻蟹工程建設
  1、稻田選擇:稻田靠近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塊,底質為壤土或沙壤土,稻田面積為1畝以上。
  2、開挖蟹溝:在稻田四周開挖蟹溝,溝寬80-100厘米,溝深60厘米左右,開挖環溝的泥土主要用於加高、加厚、加寬田埂,田埂高70厘米以上,寬50厘米左右,田埂要捶打結實,做到大雨大水沖不倒、不塌、不漏。田埂為斜坡形,其內坡比為1:3。
  3、防逃設施:選用聚乙烯雙層厚農膜,該膜表面光滑,防逃效果好,首先在田埂上開挖10厘米深的小溝,在小溝內每隔70-80厘米插細竹桿1片,並用細鐵絲固定,然後用雙層農膜套於細竹桿;開口一端農膜埋入小溝內,用泥土壓緊壓實,膜高60厘米左右,同時用細鐵網包扎好進出水口,以防蟹外逃和天敵進入。
  4、消毒殺菌:放蟹種前20天,每畝用80公斤生石灰兌水全田潑灑消毒,消滅病菌及敵害生物。
  5、建造生物棲息地:放水後在環溝內種植一些苦草、輪葉黑澡、金絲魚草,同時放養綠色細青萍及水葫蘆,種植及放養面積占環溝總面積的30%-40%,作為蟹遮蔭、躲藏、脫殼、棲息、以及提供植物性飼料。
二、稻田放養時間及數量
  3月底4月初進行放養,畝放養250只,平均單重16克/只,稻田放養前蟹種用20毫克/升高錳酸浸浴1分鐘進行蟹體消毒,或用3%-4%鹽水浸浴5-10分鐘。
三、日常管理
  1、餌料投喂:稻田放蟹後每天晚7-8點用碎切後的肉質螺蛳、河蚌及植物性拂手瓜、馬鈴薯等在環溝內進行多點定位投喂,投喂量以食完為主,略有剩余為宜。
  2、水質調節:保持田間水位及水流暢通,環溝內水深保持50厘米左右,遇高溫天氣應及時加大田間水流量以降低水溫。環溝水溫為21-23攝氏度之間。
 

[1] [2] 下一页

橄榄名字的來歷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