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幾個佛具正文

幾個佛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幾個佛具
 
有佛龛、佛具、納骨塔、位牌四大系列
 
如果說航海故事,最著名的是以下幾個:
1、哥倫布的航海故事
克裡斯托弗,哥倫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園說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熱那亞作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意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盡管如此,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2麥哲倫的航海故事: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船隊開始了遠航,從而最終第一次證明了大地球形說。
當歐洲人把大西洋走得不再陌生時,他們還不知太平洋的存在,這個比大西洋古老得多的地球上最大的水體臥伏在亞洲之東、美洲之西的巨大海盆上,那時還不曾有一個歐洲人闖入過。16世紀初,西班牙探險家從巴拿馬西岸的高山上,發現了新大陸和亞洲之間,有一個宏偉的大洋,歐洲人叫它“大南海”。
第一輪的探險熱開始了,歐洲的探險家們紛紛吵嚷著要去美洲尋找通向大南海的海峽,他們相信一定有一條這樣的海峽存在。在那些躍躍欲試的人中,有一位名叫麥哲倫的葡萄牙軍人,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跟隨遠航艦隊到達過馬六甲海峽,並在奪取這個東方交通命脈的戰斗中,為葡萄牙建立過功勳。因為這些忠臣的欲血拼殺,葡萄牙最終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和馬六甲城。但是,當麥哲倫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時,除了身上的戰傷和一個跟隨他的馬來亞奴僕亨利外,一無所有。他來到國王面前,講述自己的遠航知識,希望效力於國家並得到重任,可曼紐爾國王傲慢地拒絕了。

麥哲倫想組建船隊去東方尋找香料群島,傳說那裡神奇的熱帶風光十分美麗,還有數不盡的財富。他思忖香料群島的位置,它在東方海洋之東端,按地球是圓形之理論,哥倫布向西航行的路線應是正確的,只要在美洲找到那條通向大南海的海峽,進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達香料群島。麥哲倫為自己的計劃歡欣鼓舞,他帶著這個偉大的西航計劃來到鄰國西班牙。西班牙國王立刻答應為這個被他的祖國拋棄的葡萄牙人組建遠航船隊。麥哲倫被授予海軍上將、艦隊統帥和未來他所發現的全部島嶼與大陸的總督之職。
麥哲倫的船隊由5艘艦船組成,共256人。在最初幾天的航行中,海上風平浪靜,他們利用輕快的東北信風和赤道海流航行。兩個月之後,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巴西。
麥哲倫站在南美海岸,苦苦思索著那條神秘海峽,它應該在南美的某個地方,他久久地遙望著那長無盡頭的蠻荒的海岸線,似乎聽到神秘海峽的召喚,那鯨歌一般悠揚蒼涼的召喚聲就在遠天飄搖著。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起航沿南美海岸南行。船隊一連走了幾個月,所到之處仍然是堅固的陸地,根本沒有海峽的影子。而麥哲倫的固執簡直令人不可理喻,他命令船隊放慢速度貼著海岸航行,不放過一個海灣,對它們進行仔細地勘測,想在冬天來臨之前找到海峽。冬天就在這緩慢的航行中到來了,吼叫的寒風連同翻卷起的刺骨的大浪一起擊打著艦船,海岸荒涼得不見一只野獸。
船員們漸漸失去了耐心,在南緯49度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麥哲倫決定停止航行,在此過冬。船隊中埋伏的奸細認為時機已到,便四處煽動起來,說麥哲倫找這條海峽,就像哥倫布在大西洋裡找中國和印度一樣荒唐可笑。面對眾多的反對聲,麥哲倫堅定地回答:“我絕不會後退半步,除非我死了,我一定要找到通往大南海的海峽,到達香料群島。”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場叛亂開始了,麥哲倫方寸未亂,他憑著軍人的果敢和機智迅速平定了叛亂。他將為首的分子或處死,或驅逐,但寬恕了參與叛亂的水手們。如此一番整治,船隊裡再沒有誰反對他了。
春天到來時,船隊向南開拔,人們默默無言,不知前方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麼。行到南緯52度,船隊進入一個深遠的海灣,船員們的眼前一亮,半年以來,他們看到的一直是荒寂的海岸,淒冷昏暗的海灣,而這裡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兩旁起伏的群山覆蓋著皚皚白雪,顯得壯麗無比,這巖石峭壁夾持的昏黑的水道是通向大南海的入口嗎?麥哲倫站在甲板上,整個人沐浴在冰雪氣息之中,他仿佛又聽到那鯨歌一般悠揚的召喚聲,船隊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路。他們在那處大海灣裡走了一個多月,1520年11月22日,一條海峽閃現在前方,這就是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的神秘海峽,後人稱它為“麥哲倫海峽”。
船隊平靜地駛過海峽,他們的眼前忽然出現了一片巨大的水域,一片開闊無比的大洋,這是歐洲人從未莅臨的地球上的另一個海,最大最古老的海。艦船升起西班牙國旗,向著大洋鳴禮炮致意。從這一天起,人類終於弄清了自己星球的模樣,在這顆星球上,世界大洋都是相連的,陸地不能也不可能分割它們。麥哲倫船隊駛入一望無際一無所知的大洋,海上風平浪寧,多麼太平的一片大洋!麥哲倫於是親切地將這片大南海稱為“太平洋”。這便是太平洋名稱的由來。
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許多日子,一天,他們在一個島上拋錨,面對岸上聚集的大量土人,麥哲倫命令自己的馬來亞奴僕亨利先上岸去打探一下情況,亨利走到土人中間,這是海洋探險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亨利竟然聽懂了島民們的話語,那是他本民族的語言,這些土人都是他的同胞,亨利揚起頭,淚水在他的面頰上流淌,從多年前離開蘇門答臘,跟隨麥哲倫從印度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他整整繞了地球一周,回到了家鄉。之後不久,也就是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在與菲律賓群島中的馬克坦島土著人沖突時,中箭死去。1522年9月8日,船隊中的維多利亞號回到桑盧卡爾港。
這就是著名的麥哲倫環球航行。麥哲倫完成了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旅行,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
3、鄭和下西洋: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擴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招致各國來朝來貢。也是為了發展海外貿易,尤其是朝貢貿易,讓各國以朝貢的形式來中國做買賣。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出使西洋,從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一共七次。第一次在永樂三年(1405年)冬至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第二次在永樂五年冬至永樂七年(1409年)夏末,第三次在永樂七年九月至永樂九年(1411年)六月,第四次在永樂十一年(1413年)冬至永樂十三年(1415年)七月,第五次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冬至永樂十七年(1419年)七月,第六次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春至永樂二十年(1442年)八月,第七次在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

鄭和船隊所到的主要地方有:渤泥(今加裡曼丹)、滿剌加(今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彭亨(在今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舊港(今蘇門答臘島巨港)、三佛齊(今巨港一帶)、爪哇、蘇祿(今菲律賓蘇祿群島)、占城(今越南中部),真臘(今柬埔寨)、暹羅(今泰國)、榜葛刺(今孟加拉)、古裡(今印度西海岸科澤科德)、小葛蘭(今印度西海岸)、錫蘭山(今斯裡蘭卡)、溜山(今馬爾代夫群島)、忽魯谟斯(今霍爾木茲,屬伊朗)、阿丹(今亞丁)、天方(今麥加)、木骨都束(今非洲東岸,索馬裡摩加迪沙),卜剌哇(今索馬裡的布臘瓦)、竹步(今索馬裡的朱巴河口一帶)、麻林(今肯尼亞的馬林迪)。總之,從1405到1433年,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前後二十余年,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處到達了紅海的海口和非洲東岸,並且越過了赤道。
4鑒真東渡:鑒真俗姓淳於,生於唐武則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於唐代宗寶應二年(公元763年)。他是揚州江陽縣(今江蘇省揚州)人,14歲時進揚州大雲寺,從聞名天下的智滿禅師受戒學禅門。在名師的指引下,鑒真的學業突飛猛進。三年後,他離開大雲寺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龍興寺學戒律,並受"菩薩戒"。他20歲時,由律宗法師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此後,他不斷鑽研佛教經義,對律宗有很深的研究。733年,他被譽為江淮一帶的授戒大師,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為一方的宗首。
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鑒真回到揚州大明寺宣講戒律,聽他講經和由他授戒的弟子達四萬多人,這時,他已是學識淵博、威望很高的佛學大師了。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來到大唐。隨團前來的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受日本聖武天皇之命,約請鑒真東渡。從此,就開始了東渡日本的准備。
第一次東渡日本,鑒真和弟子祥彥等21人從揚州出發,因受到官廳干涉而失敗。第二次東渡他買了軍船,采辦了不少佛像、佛具、經疏、藥品、香料等,隨行的弟子和技術人員達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長江口,就受風擊破損,不得不返航修理。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觸礁而告失敗。公元744年,鑒真准備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溫州途中被官廳追及,強制回揚州,第四次東渡又沒有成功。748年6月27日,鑒真進行第五次東渡,他從揚州出發,在舟山群島停泊三個月後橫渡東海時又遇到台風,在海上漂流了14天後,到了海南島南端的崖縣。在輾轉返回揚州途中,弟子祥彥和日本學僧榮睿相繼去世,鑒真本人也因長途跋涉,暑熱染病,雙目失明。
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日本第10次遣唐使歸國前夕,遣唐大使籐原清河、副使吉備真備、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等准備回國,他們同到揚州延光寺參谒鑒真,並約其同行。鑒真雖已66歲高齡,且雙目失明,但為了傳教授戒,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及文化交流,便應允了日方懇請。十月二十九日晚,鑒真及弟子工匠等24人從揚州出發,與日本遣唐使船隊會合。鑒真帶去的物品有如來、觀世音等佛像8尊,捨利子、菩提子等佛具7種、華嚴經等佛經84部300多卷,還有王羲之、王獻之真跡行書等字帖三種。經過千難萬險,終於於十二月二十日中午抵達日本九州薩摩國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兒島縣)。十二月二十六日,鑒真等一行在日僧延慶的引導下進入日本太宰府,並於次年(公元754年)二月一日,航達日本遣唐使船隊的始發港難波(今日本大阪附近)。二月四日鑒真到達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舉國上下盛大的歡迎,皇族、貴族、僧侶都來拜見。
三月,吉備真備以敕使身份向鑒真宣讀了天皇的诏書:"大和尚遠涉滄波,來到我國,朕不勝欣慰,自今以後,授戒傳律都由大和尚擔任。"四月初,在東大寺設戒壇,由鑒真登壇主持,先後為太上皇聖武天皇、皇太後、皇子及400余位僧人授戒。756年,孝謙天皇任命鑒真為大僧都,統理日本僧佛事務。758年卸任,被尊稱為&quot

[1] [2] 下一页

電炒鍋是不是時間長了就慢了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