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團為什麼發酸 因為碳酸鈉與饅頭中的有機酸反應,並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熱膨脹,使饅頭內部形成許多小孔,故使饅頭不發酸且更松軟! 用酵母做饅頭,雖然比較簡單,但要使產品質量優良而且穩定,也有一定的技巧,從 選料到最後蒸制多有規可循: 1.酵母用量越多,發酵速度越塊,酵母用量越少,發酵速度越慢,0.3%的干酵母添加量 最為適中。 2.加入少量白糖(不超過8%)可以加快面團的發酵速度。 3.如果白糖的添加量超過8%,發酵速度會降低,這時可使用耐高糖干酵母,此時的使用 量可以增加到0.5%—0.8%。 4.制作時如果要加入泡打粉,要在最後加入,這樣可使饅頭更加膨松。因為加入泡打粉 過早會抑制酵母的發酵速度。 5.饅頭面團中加入少許鹽(不超過0.1%)有利於增強面團筋度,改善饅頭的風味。但鹽 的用量不要超過0.1%,過量的鹽濃度會增大滲透壓,抑制酵母發酵。 6.面團溫度對發酵速度影響較大,即面團溫度越高,發酵速度越塊,反之則慢,所以天 氣冷時,可以用水溫來提高面團溫度,但水溫不能超過40℃,否則會把酵母燙死,同時, 根據氣溫的高低,可以用增減酵母的用量來調節發酵速度。 把酵母用溫水泡開,十分鐘後上面出來一層小泡泡就可以用了。注意一定要用溫水,水溫太低無法激活酵母,水溫太高會把酵母燙死。 然後用這個酵母水和面。通常比例是——1杯水:三杯面。 和面時注意別使勁,用筷子攪幾下就好,你看面水均勻了就成。然後放在溫暖的地方,蓋上面盆,讓它發酵。 當它發到3倍大的時候就可以了,拿出來揉面。 做好饅頭狀後,放置10分鐘再入鍋蒸。這是非常重要的,叫做“二次發酵”。 ———————————————————— 蒸饅頭小竅門 (1)蒸饅頭時,如果面似發非發,可在面團中間挖個小坑,倒進兩小杯白酒,停10分鐘後,面就發開了。 (2)發面時如果沒有酵母,可用蜂蜜代替,每500克面粉加蜂蜜15-20克。面團揉軟後,蓋濕布4-6小時即可發起。蜂蜜發面蒸出的饅頭松軟清香,入口回甜。 (3)冬天室內溫度低,發面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發酵時在面裡放點白糖,就可以縮短發面的時間。 (4)在發酵的面團裡,人們常要放入適量鹼來除去酸味。檢查施鹼量是否適中,可將面團用刀切一塊,上面如有芝麻粒大小均勻的孔,則說明用鹼量適宜。 (5)蒸出的饅頭,如因鹼放多了變黃,且鹼味難聞,可在蒸過饅頭的水中加入食醋100-160克,把已蒸過的饅頭再放入鍋中蒸10-15分鐘,饅頭即可變白,且無鹼味。 (6)蒸饅頭時,在面粉裡放一點鹽水,可以促使發酵,蒸出的饅頭又白又 蒸饅頭怎樣知生熟蒸饅頭判斷生熟有以下幾種方法: (1)用手輕拍饅頭,有彈性即熟; (2)撕一塊饅頭的表皮,如能揭開皮即熟,否則未熟; (3)手指輕按饅頭後,凹坑很快平復為熟饅頭,凹陷下去不復原的,說明還沒蒸熟。 ———————————————————— 1、蒸饅頭怎樣才能不粘屜布:饅頭蒸熟後不要急於卸屜。先把籠屜上蓋揭開,繼續蒸3~5分鐘。待最上面一屜饅頭很快干結後,卸屜翻扣案板上,取下屜布。這樣,饅頭既不粘屜布,也不粘案板。稍等1分鐘再卸第二屜,如是依次卸完。
2、發面的最佳溫度:發面最適宜的溫度是27~30度。面團在這個溫度下,2~3小時便可發酵成功。為了達到這個溫度,根據氣候的變化,發面用水的溫度可作適當調整:夏季用冷水;春秋季用40度左右的溫水;冬季可用60~70度熱水和面,蓋上濕布,放置在比較暖和的地方。
3、發面酸鹼度的檢測:面團發酵以後,必須對入適量鹼液,揉勻。可用以下方法來檢測其酸鹼度: (1)拍。用手拍面團,如果聽到“嘭嘭”聲,說明酸鹼度合適;如果聽到“空空”聲,說明鹼放少了;如果發出“叭嗒,叭嗒”的聲音,說明鹼放多了。 (2)看。切開面團來看,如剖面有分布均勻的芝麻粒大小的孔,說明鹼放得合適;如出現的孔小,呈細長條形,面團顏色發黃,說明鹼放多了;如出現不均勻的大孔,面團顏色發暗,說明鹼放少了。 (3)嗅。扒開面團嗅味,如有酸味,說明鹼放少了;如有鹼味,說明鹼放多了;如只聞到面團的香味,說明鹼放得正合適。 (4)抓。手抓面團,如面團發沉,無彈性,說明鹼放多了;如不發粘,也不發沉,而且有一定彈性,說明鹼放得正好。 (5)嘗。將揉好鹼液的面團揪下一丁點兒放入口中嘗味,如有酸味說明鹼放少了;如有鹼澀味,說明鹼放多了;如果覺得有甜味,就是鹼放得合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