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布後面有背膠叫什麼正文

布後面有背膠叫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布後面有背膠叫什麼
 
郵票的背面刷有一層粘性物質,人們習慣地稱之為“背膠”,背膠是為了便於把郵票粘貼在郵件上而在郵票背面塗刷的膠層。使用時,用水沾濕背膠即可將郵票粘在貼郵件上,所以說郵票刷上背膠是為了方便寄信人。背膠還必須是無毒的。根據背面有無膠質,郵票可分為有背膠和無背膠兩種。根據膠質的原料,背膠可分為動物膠、植物膠和化學膠等。現在我國郵票均刷化學膠。鑒別背膠有助於研究郵票版別和鑒別真偽。背膠是郵票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郵者不僅把背膠做為衡量郵票品相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作為鑒別郵票版別和真偽的重要依據之一。為了防止有背膠的郵票互相粘連,最好在郵票背後加襯臘紙或裝在護郵袋裡。郵票必須防潮,要放在干燥的地方。

  著名的“黑便士”郵票的背膠是用土豆粉、面粉和阿拉伯樹膠合成的。當時郵局曾把它稱為“粘固粉”。

  1964年,塞拉利昂發行的《紐約博覽會》紀念郵票,是世界上第一套采用自粘膠的自動粘貼郵票。

  我國早期的清代和民國郵票所刷的背膠多為精糊膠,新中國成立後,初期發行的郵票均無背膠,1958年起郵票都采用糊精膠塗刷背膠,至1965年改用化學膠——聚乙烯醇。精糊膠的特點是顏色微黃,膠面厚實,有光澤,易吸潮,易碎裂和脫膠;化學膠的特點是顏色潔白,膠面稀薄均勻,抗潮性好,不易脫膠,無毒。

  ◆偽膠的特征:

  失去背膠的郵票又重新刷上背膠,這種背膠叫偽膠。偽膠有四個特征:膠水由齒孔透到郵票表面;郵票齒孔尖端被膠水包住;齒孔上膠水結晶長出齒孔經處;重新刷上的背膠厚薄、色澤等多不均勻。

  ◆世界上最早的任意形郵票和不干膠郵票:

  塞拉裡昂於1964年2月10日為紀念在紐約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發行了一套任意形郵票,郵票形狀為本國地圖,實際這張地圖是這枚郵票圖案的背景。郵票由英國沃爾學爾市平版印刷公司用凹版和平版相結合的手法印制,圖案采用維多利亞郵票殘片的樣式。這套郵票是世界上第一套任意形郵票,也是第一套不干膠郵票,以印張形式發行,每張30枚,底紋背面有造紙廠的蝶形組合字,是一種廣告。1964年10月19日,湯如也發行了一套任意形郵票,它用金屬箔片壓凸而成,形狀為心形,圖為湯加塔布群島輪廓形,後也發行過不干膠郵票。澳大利亞諾福克島在1974—1978年也發行了幾套不干膠郵票,均由英國沃爾學爾公司印制。因這類郵票實際用起來不是很方便,且造價高,郵政意義不大,塞拉利昂和湯加分別1972年和1980年先後停止發行這種郵票。

為便於郵票粘貼,在郵票印制過程中,在郵票背面塗刷一層膠,稱背膠背膠,那舌頭一舔就能粘,有的信封上也有。
 

螞蟻為什麼要用觸須拍瓶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