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先用溫水洗臉,待干後塗擦皮損處。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脫色止癢,適用於痤瘡。 [方七]士瓜根60克。搗細為散,以漿水和研成膏,瓷盆中盛貯,臨臥洗面後塗之。本方瀉熱消瘀,適用於痤瘡。 (一)調整飲食 飲食習慣雖然不是痤瘡的病因,但是,調整飲食在減少痤的發生和發作上具重要意義。 1、日常膳食應攝取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充足的水果,維生素和無機物以及足夠多的纖維(避免便秘)等。 2、每日宜飲用鮮蘿卜汁、黃瓜汁、莴苣汁、菠菜汁(單品或混合品)1-2杯,也可以用甜菜汁1/2杯(或食用蒸甜蘿卜),每周2次。女性在月經前數日宜用果糖代替砂糖。 3、每日也可飲用下列任何一種藥草水1-2杯。有“淨化血液”,調整皮膚之效:牛蒡、小槲樹、繁縷、雛菊根、蒲公英、紅三葉草、草莓葉、缬草、白栎樹皮或黃酸模。 4、限制脂肪、澱粉、避免過分攝取甜食、油炸物、巧克力、堅果和其它脂肪食以及強力調味品和含碘物(如海魚、水生貝類、碘化食鹽和溴化物等)。 在調整飲食上應自行體驗,如於2周內排除(回避)所有可能的不適飲食物,然後重新攝取,每次用一種可疑食品,以便發現何種食物能引起痤瘡的發作。 每日服用水溶性維生素a(400iu)、c(500mg)、e(100~400iu)和復合維生素b,並加服鈣(1000mg)和鋅(50mg)以及釀造酵母、肝粉和乳酸菌(可由酸乳酷提供)等。 (二)皮脂和毛孔的處理 多余皮指的處理適當地清除過多的皮脂和污塵,保持皮膚清潔,能減少痤瘡損害的發生。避免使用香脂、底妝品。對粉刺或痤瘡損害切勿摳擠、按壓或磨擦,否則易遭致感染、化膿並可殘留色素沉著和(或)凹陷性瘢痕。 每日宜用溫水(加香皂)洗面2-3次,此外可以用以下方法處理顏面皮膚(潔膚): ⑴脫脂乳洗面,用水漂洗,再塗脫脂乳,保留待干。 ⑵檸檬汁用水稀釋,並充分漂洗。 ⑶燕麥粉蜂蜜蛋清調成糊,摸擦於顏面,有潔膚和松軟黑頭粉刺之效。 ⑷痘脫酊外用,楊配合痘印修復面膜,毛孔修復面膜1份加蜂蜜1份,開水2份,混合,調成糊,直接塗於面部。隔日或三日一次,有淨膚祛印除皺,修復毛孔之效。 7、痤瘡分類: 一、非炎症性痤瘡(粉刺): 白頭粉刺(沒有頭的閉全性粉刺,它看上去是一個黃白色點或小疙瘩,大小不一,埋在皮膚裡,無開口,不露頭) 黑頭粉刺(開放性粉刺,看上去好象小些,淺些,有開口,開口處有黑點油栓氧化形成,象豆渣,黑點被擠出後遺下小坑) 二、炎症性痤瘡: 紅頭痤瘡(可由粉刺轉化而來,也可以一開始就是紅頭;色紅,觸之感覺發熱,代表所在位置的毛囊已經有炎症感染) 膿疱型痤瘡(化膿形成的淺在性炎症性紅頭,表面可以看見白色或淺黃色的小胧點) 炎症性結節(深在性炎症性紅頭,為半球狀紅色軟結節,或圓錐形,有痛感,有的破潰後會流膿血,愈合後留下印痕) 皮下囊腫(外表皮膚出現暗紅色囊狀物,當這些大小不一的囊腫聚在一起,形成聚合型囊腫,表面柔軟,有波動感,易破潰流膿血愈合下疤痕增生) 痘印:痤瘡愈合後留下的暗紅色或深褐色的印痕。 痘疤:痤瘡反復發作,表皮細胞損傷死亡,毛囊破潰形成的疤痕增生,凹凸不平。 擠壓痤瘡的危害: 1、因擠壓用力的原因,一部分油脂被擠壓排出,另一部分油脂反被擠入真皮或皮下組織,毛囊嚴重破潰細菌擴散到周圍組織引發感染,形成皮下囊腫;另外可造成毛囊結構變形,局部形成纖維化。 2、擠壓易使真皮的毛細血管破裂,污血未清理完全淤積於毛囊易形成痘印;有發炎化膿的痤瘡,沒有擠壓愈合後也會形成痘印。 3、擠壓易使表皮細胞損傷死亡,傷口愈合後留下痘疤(一般是凹疤痕,如有疤痕體質者會有增生性疤痕,也就是凸疤痕)。 4、危險三角區(鼻翼到嘴角連線之間)要特別注意,擠壓易使細菌經海綿窦逆行至大腦導致顱內感染。 對於治療痤瘡具有輔助功效的食物: 1、能改善微循環的食品:山楂、蜂蜜、麥芽、黑木耳等 2、增強皮膚抵抗力的食物:動物肝髒、花生、百合、玉米仁等 3、抑制皮膚油脂分泌過多的高維生素食物:如新鮮果汁、各種水果、蔬菜 4、具有抗感染力的食物:如冬瓜、絲瓜、綠豆、葡萄等 8、痤瘡的飲食宜忌 宜食清涼祛熱食品:痤瘡患者大多數有內熱。飲食應多選用具有清涼祛熱、生津潤燥作用的食品,如瘦豬肉、豬肺、兔肉、鴨肉、蘑菇、木耳、芹菜、油菜、菠菜、苋菜、莴筍、苦瓜、黃瓜、絲瓜、冬瓜、西紅柿、綠豆芽、綠豆、黃豆、豆腐、蓮藕、西瓜、梨、山楂、蘋果等。 忌食肥甘厚味:祖國醫學認為,痤瘡是因過食肥甘厚味,以致肺、胃濕熱熏蒸而淤滯肌膚所致。因此,凡含油脂豐富的動物肥肉、魚油、動物腦、蛋黃、芝麻、花生及各種糖和含糖高的糕點等食品最好少吃。 忌食辛辣溫熱食物:辛辣溫熱食物能刺激機體,常常導致痤瘡復發。這類食物如酒、濃茶、咖啡、辣椒、大蒜、韭菜、狗肉、雀肉、蝦等均不宜食用。此外,屬甘溫的食品,如羊肉、雞肉、南瓜、芋艿、龍眼、栗子、鯉魚、鲢魚等也應少吃。 9、青春痘(痤瘡)自療按摩法 青春痘自療保健法要按反射區:——肝膽、尿道、膀胱、輸尿管、腎髒。 1.肝膽:位右腳腳底一半上方與三四趾腳掌關節下方是肝反射區。另用手觸摸時有一長條凹陷的溝是膽的反射區。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下方向按摩。 2.尿道:在雙腳內側約踝關節與腳後跟的一半, 按摩時會有一條斜向凹陷的溝。按摩方向是由膀胱反射區往腳後跟方向推。 3.膀胱:在雙腳內側約踝關節與腳底相交處,按摩時會有一粒肉球凸出的感覺。按摩方向是由輸尿管連接點斜向尿道方向推。 4.輸尿管:位雙腳腳底,膀胱點位置往腎髒方向約45度的斜向,用手按摩時有一條斜溝的感覺。按摩方向是由腎髒連接點往膀胱斜向推按。 5.腎髒:位雙腳腳底約位腳底一半的上方,用手觸摸時有一顆凸出肉球,它稍為有硬硬或者砂砂的感覺。按摩時由上斜下往輸尿管方向推按。 痤瘡疤痕形成的因素 1、與性別、年齡、職業、人種有關: (1)男性多於女性,雄性激素分泌增多,為細菌繁殖提供條件; (2)與生理周期有關,進入青春期以後體內激素水平改變,雄性激素水平增加。女性在月經期也發痘; (3)與職業有關,從事戶外工作,常在粉塵、油漆環境下工作多發; (4)亞洲人患痤瘡的發病率比較高。北京中學生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44.5%的青少年患有痤瘡。 2、與遺傳有關:父母年輕時患痤瘡,孩子也愛長痘痘,父母重,孩子也重; 3與皮膚清潔有關:每日洗臉不徹底,尤其男孩子粘水就叫洗臉,清潔不徹底,要選擇泡沫型洗面奶或香皂洗臉,(不要用乳液型洗面奶,因為這種一般都填加了油的成份)。每日用溫水洗臉,一般2—3次為宜。 4、與精神壓力有關:在校的初三、高三、大學生考試前長痘痘的居多,中醫理論壓力大,上火。 5、與睡眠有關:皮膚的修復一般在夜間,痤瘡是一種皮膚損傷,更需要夜間修復;包宿玩電腦,熬夜,對痤瘡患者不利。 痤瘡的發病機制 本病的發生機制並未完全明了,目前公認的發病機制包含有以下四個發病環節。 1、毛囊漏斗部角化過度。 正常情況下,在毛囊漏斗部僅出現非粘著性的角化細胞及單層細胞脫落入腔內。而在粉刺形成開始時,細胞角化的終末階段發生障礙,角質形成細胞間的黏著性增加,漏斗部的角化細胞不崩解脫落,而且細胞更替速度加快,結果導致毛囊漏斗部導管角化速度加快,形成微粉刺。有關角化異常的更精細的原因有不少假說,但深入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2、雄性激素與皮脂腺功能亢進 皮脂腺的生長及分化是由雄性激素所調控的,其機制復雜,而且尚未完全明了。循環中的較弱的雄性激素在皮膚中能轉換為高活性的睾酮和雙氫睾酮,這一過程依賴於毛囊及皮脂腺中的特異性酶物質,如5α-還原酶。雄性激素作用與皮脂腺的第一步就是與雄性激素受體結合,這一結合便產生一系列的程序化的變化:dna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最終是皮脂腺功能得以調整。 雄性激素是痤瘡發病必不可少的基礎,但是,痤瘡的發生並不是由於雄性激素的簡單增多引起的,事實上痤瘡患者幾乎沒有什麼內分泌的異常,因為大多數患者血清內的各種雄性激素水平以及雄性激素結合蛋白水平均是正常的,並不高於一般人群。那麼原因在那裡呢?有可能是由於皮脂腺中5α-還原酶的活性增高和/或雄性激素受體的親和力增高的緣故。 3、毛囊皮脂單位中微生物的作用 在毛囊皮脂單位中最少有三類微生物寄生,這就是:葡萄球菌、酵母菌和丙酸桿菌。與痤瘡發病關系較密切的是丙酸桿菌。一般毛囊中的丙酸桿菌有三種:痤瘡丙酸桿菌(p.acne)、卵白丙酸桿菌(p.avidum)、顆粒丙酸桿菌(p.granulosum)。但是只有p.acne才能100%地分離出來,並且總是優勢生長的。與痤瘡關系最密切的也是p.acne。該菌通過細胞外切酶獲取皮脂中的甘油三酯的甘油部分作為其生長時所必需的能量物質,而將去酯化的脂肪酸部分(即游離脂肪酸)殘留於皮脂中,因此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和細菌的數量有時是成正比的。然而,p.acne與本病的發病關系也有很多不明了的地方,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4、炎症及宿主的免疫反應 所有的炎症性痤瘡幾乎都是從細小的粉刺發展而來的,然而,即便是臨床上看上去沒有炎症的粉刺,在病理層面來看也能找到炎症的跡象。痤瘡的炎症與普通的感染性炎症最少在以下臨床方面有著明顯的差別:(1)炎症更趨向於慢性遷延;(2)炎症常常以瘢痕結束;(3)不同個體間炎症的差別非常巨大,即便同一個體,不同毛囊間炎症程度也相差明顯。痤瘡炎症的這些特點,使得痤瘡本身在治療的反應性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經常打電話擠壓面部也會生痤瘡 據法新社報道,打電話的時候聽筒總是擠壓著臉部,容易導致皮膚細胞增殖並堵塞毛孔,誘發痤瘡的生成。 辦公室裡許多朋友打電話時將脖子側彎,把話筒夾在脖子、肩膀和下巴之間,嘴裡和電話那頭的人說著話,手還在不停地寫字或操作電腦,這一系列動作看起來忙碌,似乎頗為潇灑,並且時間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然而,如果經常這樣打電話,頸椎病很快就會找上門來。 “電話面孔”這種新型痤瘡,就是由機械性接觸誘發。機械性作用包括壓力、摩擦、擠壓或吸引等物理因素,可加重原有痤瘡或引起新的痤瘡病變。若打電話時聽筒總是擠壓著臉部,便導致了皮膚細胞增殖並堵塞毛孔,一旦形成小膿疱,就會越摩擦越多。 痤瘡是青春期因性激素分泌增加而引發的一種常見皮膚病。 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療中心治療皮膚病的專家艾米特·潘戴發現,有人由於工作關系習慣於整天把話筒緊巴巴地貼在面孔的一側,聽筒總是擠壓著臉部,從而導致皮膚細胞增殖並堵塞毛孔,最後誘發痤瘡。 “對於常常需要打電話的人來說最好不要讓話筒接觸面部,也要記住切忌不要把電話夾在肩與頰之間。同時,盡量每天使用酒精擦拭話筒一次,盡可能地消滅可能加劇症狀的細菌。”潘戴建議道。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青春痘”是一種皮膚的慢性炎症,治療所需的時間較長。因此,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更不可為了達到“速效”,而自己用手擠壓,因為那樣可能導致感染向深部擴散。 痤瘡的發病機理: 毛囊漏斗部及皮脂腺導管角化過度:痤瘡患者皮脂中亞油酸含量低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高使毛囊漏斗部及皮腺導管角化過度可造成栓塞,使皮脂排洩障礙。 內分泌失調:青春期時雄性激素及代謝產物如睾酮分泌增加,其可刺激皮脂腺分泌。孕酮也參與此作用。 微生物作用引起炎症:痤瘡棒狀桿菌、卵圓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分解皮脂產生游離脂肪酸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及組織破壞。 免疫反應參與了發病:痤瘡棒狀桿菌介導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參與了局部的炎症反應。 遺傳因素也影響了臨床類型、病程長短。 其它:高脂飲食、化學因素(碘、溴、锂)可加重病情。 珍珠粉蘆荟面膜,能消炎能祛痘,也可以用茶樹或者薰衣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