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香豆素 丙三醇介紹是什麼正文

香豆素 丙三醇介紹是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香豆素丙三醇介紹是什麼
 
"香豆素目錄
概況
理化指標
制備
香豆素類藥物


[編輯本段]概況
香豆素,又稱雙呋喃環和氧雜萘鄰酮,英文名稱為coumarin。香豆素是一個重要的香料,天然存在於黑香豆、香蛇鞭菊、野香莢蘭、蘭花中。香豆素的衍生物有些存在於自然界,有些則可通過合成方法制得;有的游離存在,有的與葡萄糖結合在一起,其中不少具有重要經濟價值,例如雙香豆素,過去由甜苜蓿植物腐敗析出,現在可用人工合成,用作抗凝血劑。
[編輯本段]理化指標
分子式:c9h6o2。
分子量:146.15。
外觀:白色晶體。
熔點69℃。
沸點:297~299℃。
溶解性:溶於乙醇、氯仿、乙醚,不溶於水,較易溶於熱水。
顯色反應:1.異羟肟酸鐵反應鹼性條件下,香豆素內酯可開環,與鹽酸羟肟縮合成異羟肟酸,然後在酸性條件下與三價鐵離子絡合呈紅色。
2.三氯化鐵反應含有酚羟基的香豆素可與三氯化鐵試劑產生顏色反應。
3.gibbs反應2,6-二氯(溴)苯醌氯亞胺,在弱鹼性條件下可與酚羟基對位的活潑氫縮合成藍色化合物。
4.emerson反應氨基安替比林和鐵氰化鉀,可與酚羟基對位活潑氫生成紅色縮合物。
3、4都要求香豆素分子中必須有游離的酚羟基,且酚羟基對位沒有取代基時才呈陽性反應。
[編輯本段]制備
香豆素是利用perkinw反應制取的。水楊醛和乙酸酐在乙酸鈉的作用下,一步就得到香豆素,它是香豆酸的內酯(見圖)要注意這個內酯是由順型香豆酸得到的,一般在perkinw反應中,產物中兩個大的基團(hoc6h4-,-cooh)總是處於反式的,但是反型不能產生內酯,因此環內酯的形成可能是促使產生順型異構體的一個原因,事實上此反應中也得到少量反型香豆酸,不能形成內酯。
[編輯本段]香豆素類藥物

概況

香豆素類藥物是一類口服抗凝藥物。它們的共同結構是4-羟基香豆素。同時,雙香豆素還可以用於對付鼠害。當初人們在牧場牲畜因抗凝作用導致內出血致死的過程中發現的雙香豆素,意識到了這一類物質的抗凝作用,引起了之後對香豆素類藥物的研究和合成,從而為醫學界提供了多一種重要的凝血藥物。
常見的香豆素類藥物有雙香豆素(dicoumarol)、華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藥理作用

香豆素類藥物的作用是抑制凝血因子在肝髒的合成。香豆素類藥物與維他命k的結構相似。香豆素類藥物在肝髒與維他命k環氧化物還原酶結合,抑制維生素k由環氧化物向氫醌型轉化,維生素k的循環被抑制。可以說香豆素類藥物是維生素k拮抗劑,或者是競爭性抑制劑(參見酶)。含有谷氨酸殘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被抑制,而其前體是沒有凝血活性的,因此凝血過程受到抑制。但它對已形成的凝血因子無效。
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甲酯為黃色澄清透明液體,具有一種溫和的、特有的氣味,結構穩定,沒有腐蝕性。脂肪酸甲酯是用途廣泛的表面活性劑(saa)的原料。從脂肪酸甲酯出發可生產兩大類表面活性劑,一類是通過磺化中和生產脂肪酸甲酯磺酸鹽(mes),另一類是通過加氫生產脂肪醇。全世界脂肪醇的57%是由脂肪酸甲酯生產的,43%由脂肪酸生產。脂肪醇經乙氧基化生產醇醚(ae)、ae經磺化中和生產醇醚硫酸鹽(aes)。也可將脂肪醇經磺化、中和生產伯烷基硫酸鹽(pas)。因此,脂肪酸甲酯是mes、ae、aes和pas等saa的原料和中間體。油脂、脂肪醇、脂肪酸甲酯等原料的供應決定了上述生產saa的效率。
其主要指標如下:
1.色度(號):1.5
2.閃點(閉口,℃):80
3.氧化安全性,總不溶物(mg/100ml):1.7
4.硫含量(%,m/m):0.02
5.酸值(mgkoh/100ml):1-5
6.灰分(%,m/m):0.004
7.凝點(℃):-2
8.密度(20℃,kg/m):879.6
一種以棉油皂腳為原料合成混合脂肪酸甲脂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的混合脂肪酸甲酯是棉油皂腳經酸化、酯化、脫酸、減壓蒸餾制成,在酸化過程中,按重量將棉油皂腳∶濃硫酸=10∶0.5~1.5的比例投入反應釜中進行攪拌、升溫,當溫度升高至105℃時,取樣檢驗下層溶液的ph值,然後用棉油皂腳將ph值調節在2~3,保溫反應0.5小時,停止加熱和攪拌,靜置0.5~1小時,將下層酸液放入貯存容器或回用,在上層的脂肪物中加入等體積的自來水洗滌,反復洗滌至放出水液的ph值為4~5為止,然後攪拌加熱,在真空度為600mm/hg下加熱至250℃維持0.5小時,進行脫水處理,使含水量降至萬分之三以下;在酯化反應中,按重量計將甲醇∶脫水後的脂肪物=1.5~2.5∶1的比例投入到反應釜中,再將重量為甲醇與脫水後的脂肪物兩者總重量的2%~5%的濃硫酸加入至反應釜中,在攪拌下加熱至回流溫度(65~70℃),保溫回流反應15小時,然後將回流裝置改為蒸餾裝置,加熱升溫,將過量的甲醇蒸出回用,當溫度升到110℃時停止加熱;在脫酸過程中,向酯化反應得到的粗酯中加入等體積的自來水反復洗滌至放出的水溶液的ph值近於7時為止,然後取樣測定粗酯的酸值,依酸值加入過量5%的碳酸鈉,在攪拌下快速升溫至100~120℃後反應10分鐘即可;在減壓蒸餾過程中,將脫酸後的粗酯預熱至200℃後用導管與蒸餾釜接通,導管上連接一閥門,加熱蒸餾,控溫在220~230℃之間,真空度為750mm/hg,然後,慢慢開啟導管閥門,投料進行減壓蒸餾,餾出的物質即為混合脂肪酸甲酯。丙三醇目錄
理化特性
甘油
甘油的歷史
圍繞甘油的一些問題
在穩定血糖和胰島素方面的作用
甘油可作為一種能量酸
甘油的副作用
甘油的新作用

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種無色、無嗅、味甘的粘稠液體。甘油的化學結構與碳水化合物完全不同,因而不屬於同一類物質。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產生4千卡熱量,經人體吸收後不會改變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甘油是食品加工業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劑和保濕劑,大多出現在運動食品和代乳品中。冬季人們常用甘油搽於手和面部等暴露在空氣中的皮膚表面,能夠使皮膚保持柔軟,富有彈性,不受塵埃、氣候等損害而干燥,起到防止皮膚凍傷的的作用。由於甘油可以增加人體組織中的水分含量,所以可以增加高熱環境下人體的運動能力。
中文名稱:丙三醇
英文名稱:glycerol
丙三醇分子球棍模型
中文名稱2:甘油
英文名稱2:glycerin
casno.:56-81-5
分子式:c3h8o3
分子量:92.09比例模型
[編輯本段]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純品
外觀與性狀:無色粘稠液體,無氣味,有暖甜味,能吸潮。
熔點(℃):20
沸點(℃):182(2.7kpa)
相對密度(水=1):1.26(20℃)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1
飽和蒸氣壓(kpa):0.4(20℃)
閃點(℃):160
引燃溫度(℃):370
溶解性:可混溶於醇,與水混溶,不溶於氯仿、醚、油類。
主要用途:用於氣相色譜固定液及有機合成,也可用作溶劑、氣量計及水壓機減震劑、軟化劑、抗生素發酵用營養劑、干燥劑等。
健康危害:吸入、攝入或經皮膚吸收後對身體有害。對眼睛、皮膚有刺激作用。接觸時間長能引起頭痛、惡心和嘔吐。
燃爆危險: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
[編輯本段]甘油
甘油[1]是甘油三酸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當人體攝入食用脂肪時,其中的甘油三酸酯經過體內代謝分解,形成甘油並儲存在脂肪細胞中。
小常識: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種無色、無嗅、味甘的粘稠液體。甘油的化學結構與碳水化合物完全不同,因而不屬於同一類物質。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產生4千卡熱量,經人體吸收後不會改變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甘油是食品加工業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劑和保濕劑,大多出現在運動食品和代乳品中。由於甘油可以增加人體組織中的水分含量,所以可以增加高熱環境下人體的運動能力。
[編輯本段]甘油的歷史
甘油(歷史),1779年由斯柴爾(scheel)首先發現,1823年人們認識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希臘語為甘甜的意思,因此命名為甘油(glycerine)。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其為制造火藥的原料,則產量大增。最簡單的三羟基醇。分子式hoch2ch(oh)ch2oh。又稱丙三醇。在自然界中甘油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體內,在棕榈油和其他極少數油脂中含有少量甘油。無色粘稠液體。具有甜味。熔點20℃,沸點290℃(分解),相對密度1.2613(20/4℃)。純甘油可形成結晶固體,冷至-15~-55℃時最易結晶,吸水性很強,可與水混溶,並可溶於丙酮、三氯乙烯及乙醚-醇混合液。甘油與一元醇相似,例如與金屬鈉反應生成一元甘油醇鈉。與干燥的氯化氫氣反應,生成2,3-二羟基-1-氯丙烷和1,3-二羟基-2-氯丙烷。在乙醚溶液中與氯化氫反應,主要生成2-羟基-1,3-二氯丙烷。氧化時生成甘油醛、甘油酸;還原時生成丙二醇。(性狀與穩定性)無色粘稠狀液體;味略甜,與水及乙醇可任意比例混合,在潮濕空氣中能吸收水分,遇冷時間過長能析出結晶塊,稍加溫可再溶,故應密閉貯存。甘油於10℃左右與硫酸、硝酸混合酸反應,生成甘油三硝酸酯,俗稱硝酸甘油,這個化合物經輕微碰撞即分解成大量的氣體、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發生爆炸。硝酸甘油還常用作強心劑和抗心絞痛藥。脂肪酰氯或酸酐可酯化甘油。甘油與過氧化氫、過氧酸、亞鐵鹽、稀硝酸等反應,生成甘油醛、二羟基丙酮;與濃硝酸作用生成甘油酸。甘油也可被四乙酸鉛或高碘酸氧化。甘油與硫酸鉀或濃硫酸加熱發生分子內失水,生成丙烯醛。甘油是肥皂工業的副產物,也可用特種酵母發酵糖蜜制得。也可以丙烯為原料合成甘油。甘油大量用作化工原料,用於制造合成樹脂、塑料、油漆、硝酸甘油、油脂和蜂蠟等,還用於制藥、香料、化妝品、衛生用品等工業中。
[編輯本段]圍繞甘油的一些問題
1.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是碳水化合物的替身?或是一種特殊的脂肪?
2.是否確實是一種營養成分?
3.當攝入大量含有甘油的食品時,是否需要減少其他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的攝入?
甘油是一種味甜、無色的糖漿狀液體。食品中加入甘油,通常是作為一種甜味劑和保濕物質,使食品爽滑可口。
甘油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當人體攝入食用脂肪時,其中的甘油三酯經過體內代謝分解,形成甘油並儲存在脂肪細胞中。因此,甘油三酯代謝的終產物便是甘油和脂肪酸。
一旦甘油和脂肪酸經過化學分解,甘油便不再是脂肪或碳水化合物了。查看一下化學書你會發現,甘油不同於碳水化合物,就如同棒球手不同於足球運動員一樣。雖然甘油也可以像其他碳水化合物一樣提供熱量(每克甘油完全代謝後產生4.32千卡熱量),但它們有著不同的化學結構。
[編輯本段]在穩定血糖和胰島素方面的作用

《歐洲應用生理學》雜志登載過一項研究。研究者們將6名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分為三組,分別給予葡萄糖、甘油和安慰劑,然後讓他們在健身器上做同樣的運動。在運動前45分鐘服用葡萄糖的人(每磅體重0.5g葡萄糖),在開始運動時其體內的血糖水平上升了50%,血液中胰島素水平上升了3倍。在運動前45分鐘服用甘油的人(每磅體重0.5g甘油),在開始運動時血液中甘油水平增加了340倍,但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沒有任何變化。
因此,如果你用甘油代替高熱量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避免因進食大量的餅干或蛋糕所帶來的不良後果了。可以說,大劑量的服用甘油幾乎不會對血糖及胰島素水平有影響。大量的證據提示,如果你的目標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甘油可能

[1] [2] 下一页

誰有糞力的bt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