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驚蟄時節,中國有些地區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莺鳴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季節。有諺語雲:“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驚蟄谷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說驚蟄日或驚蟄日後聽到雷聲是正常的,風調雨順,主好年景。有些地區忌諱驚蟄日前聽到雷聲,並總結出“驚蟄未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的氣象規律。由此可知,節氣的轉換對農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無論你是從商的生意人還是醫生或是其他的職業,積累一定的物候知識,對你的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所幫助的。驚蟄節氣的養生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而體質差異實際上是指體質養生中因人養生的一個方面。由於人體禀賦於先天,受制於後天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對穩定的某種特征,這種特征往往又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中的傾向性,因此在養生中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中醫所說的體質不同於人們常說的氣質。氣質是人體在後天因素影響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總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即體質可以包括氣質,但氣質不等於體質。 驚蟄過後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髒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尹志超建議,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荟、水蘿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疱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點要點。 [編輯本段]曲劇 河南曲劇《驚蟄》由南陽市曲劇團創作演出。在2002年10月河南省第九屆戲劇大賽中獲得演出金牌獎和編劇、導演、音樂設計、舞台美術設計、表演等14項單項獎及組織獎,囊括了本屆大賽所設全部獎項。 劇情:20世紀20年代豫西南某古鎮,一對進步青年戀人林子楓、柳玉娟與傳統青年女性桂玉娟之間發生了一段淒婉的愛情故事。該劇通過新舊婚姻觀念的撞擊,以及在新的思想觀念下對自由愛情的向往,頌揚了東方女性的心靈之美。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