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裡的動畫片,烏賊會噴“墨汁”。這是為什麼呢?
烏賊肚裡的墨汁,其實是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武器。平時,烏賊喜歡在海面晃蕩,如果突然有什麼凶猛的敵人來襲時,牠就能馬上從墨囊裡噴出一股墨汁,把周圍的海水全部染黑,趁敵人什麼都看不清楚時,趕緊逃之夭夭。
烏賊一旦把墨汁噴出來躲避敵害後,便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在把「墨囊」填滿,所以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烏賊是不會輕易放出墨汁的。
噴“墨汁”是為了能夠在危險的情況下保護自己。 天生習慣 烏賊。烏賊沒有脊椎骨,身體像個口袋,全身長10~30厘米,頭上長著10條觸手,觸手上有幾百個吸盤。
平時,烏賊喜歡在海面上漂浮。要是遇到大魚的襲擊,它就拼命地逃跑。實在逃不脫時,它只得使出最後的絕招,放出煙幕彈來躲避敵害。
為什麼烏賊能施放煙幕彈呢?因為它的體內直腸末端長有一個墨囊,囊的上半部是墨囊腔,是貯備墨汁的場所;下半部是墨腺,它的細胞裡充滿了黑色顆粒,衰老的細胞逐漸破裂,形成墨汁,進入墨囊腔以後,暫時儲存起來。
當烏賊遇上強敵的時候,它就噴出一股股墨汁來。墨汁在水中散成煙霧形狀,就像施放的“煙幕彈”,使敵害受驚迷惑。這種墨汁裡含有麻醉劑,可以麻醉敵害的嗅覺,還能麻醉小魚小蝦,烏賊便乘機捕食。
烏賊一般能連續施放五六次煙幕彈,持續十幾分鐘,在5分鐘內可以將5000升水染黑。大王烏賊噴出的墨汁,能夠把成百米范圍內的海水染黑。
烏賊有“水中火箭”之稱。它的運動器官是腹部下面的一個漏斗狀管子。游泳的時候,它尾部向前,頭和觸手緊貼成一條長帶,肌肉一收縮,就把進入漏斗的水猛地噴將出來,由此產生出一股極大的反作用力,像“火箭”那樣,快速前進。 噴氣式飛機、火箭等都是應用這種反沖作用原理設計制造的。說烏賊像“活的火箭”,似乎不夠確切,應該說火箭像烏賊才對。因為在火箭問世若干萬年以前,烏賊就已經生活在大海之中了。
科學家從烏賊的運動方式中獲得靈感,設計和制造出一種“噴水船”。這種船的船體內裝有一台水泵,水泵從吸水口把水吸入船內,然後經過噴射管將水從船尾向後高速噴出來,依靠水的反作用力,推動船體向前快速行進。
烏賊體內長著一種烏賊骨,又叫“海瓢鞘”,起著支撐身體的作用。烏賊骨的腹面松軟多孔,孔內藏著水和空氣。當水多氣少時,烏賊的密度增加了,便往下沉;反過來,當氣多水少時,烏賊的密度就減少了,便向上游。烏賊利用自由調節體內水氣的比例來上下靈活自如地升降。
那麼潛水艇是怎樣快速地在海上潛浮的呢?原來,艇內裝有許多鋼板制成的水櫃,裡面貯藏著水和空氣,另有進水閥門可同海水相通。只要適當調節櫃內的水和空氣的比例,就能使潛艇上浮或下沉。
不難看出,潛艇的誕生,也是人類在烏賊身上得到的啟發。
在大海裡,一般的海魚要想捕獵烏賊是不容易的,只有海豚是烏賊的天敵。海豚一見烏賊群,便猛撲過去,烏賊嚇得立刻噴射“墨彈”。可是,烏賊的絕招對海豚卻無效,海豚繞過煙幕,窮追烏賊。烏賊連忙再放煙幕彈逃跑,海豚還是緊追不放。
幾個回合以後,烏賊拋出最後一個“墨彈”,然後藏在裡面。海豚不見烏賊,仍然守在煙幕旁。等到煙幕散失,烏賊現形,海豚撲上前將烏賊頭咬去。它只吃頭,不吃身,每只海豚能吞下成百只烏賊的頭。漁民們常常在海面上看到許多無頭的烏賊殘體。
烏賊(sepia) 亦稱墨魚、墨斗魚,它是頭足類中最為傑出的放煙幕專家。 烏賊目(sepiaofficinalis,烏賊的一種。sepioidea)海產頭足類軟體動物,與章魚和槍烏賊近緣。特征為有一厚的石灰質內殼(烏賊骨、墨魚骨或海螵蛸)。約有100種,體長2.5~90公分(1~35吋),稍扁,兩側有狹窄的肉質鳍。共有10條腕,有8條短腕,還有兩條長觸腕以供捕食用,並能縮回到兩個囊內;腕及觸腕頂端有吸盤。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沿岸淺水中,冬季常遷至較深海域。常見的烏賊在春、夏季繁殖,約產100~300粒卵。烏賊屬(sepia)種類主要吃甲殼類、小魚或互食。主要敵害是大型水生動物。肉可食,墨囊可制墨水,內殼可餵籠鳥以補充鈣質。現代的烏賊出現於2,100萬年前的中新世,祖先為箭石類。 俗稱墨魚,漁業捕撈量很大,肉鮮美,富營養,烏賊科動物的總稱。生活在溫暖海洋中,游泳快速,主要以甲殼類為食,也捕食魚類及其他軟體動物等。(種類有巨型烏賊、槍烏賊、金烏賊(俗稱鱿魚)等等)我國常見的烏賊有金烏賊與無針烏賊. [編輯本段]分類地位 軟體動物門 頭足綱(cephalopoda) 二鰓亞綱(dibranchia) 十腕目(decapoda) [編輯本段]外形 身體可區分為頭、足和軀干三個部分,軀干相當於內髒團,外被肌肉性套膜,具石灰質內殼。 ◆頭 位體前端,呈球形,其頂端為口,四周圍具口膜,外圍有5對腕。頭兩側具一對發達的眼,構造復雜。眼後下方有一橢圓形的小窩,稱嗅覺陷,為嗅覺器官,相當腹足類的嗅檢器,為化學感受器。 海中的烏賊◆足 已特化成腕和漏斗。腕10條,左右對稱排列,背部正中央為第一對,向腹側依次為2一5對,其中第4對腕特別長,末端膨大呈舌狀,稱為觸腕(tentaculararm),可以捕食,能縮人觸腕囊內。各腕的內側均具4行帶柄的吸盤,觸腕只在末端舌狀部內側有10行小吸盤,此稱觸腕穗(tentacularclub)。雄性左側第5腕的中間吸盤退化,特化為生殖腕或稱莖化腕(hectocotylizedarms)。可輸送精莢入雌體內,起到交配器的作用。根據莖化腕可鑒別雌雄。 漏斗位頭的腹側,基部寬大,隱於外套腔內,其腹面兩側各有一橢圓形的軟骨凹陷稱閉鎖槽(adheringgroove)。與外套膜腹側左右的閉鎖突(adheringridge)相吻合,如子母扣狀,稱閉鎖器(adheringapparatus),可控制外套膜孔的開閉。漏斗前端呈簡狀水管,露在外套膜外,水管內有一舌瓣,可防止水逆流。 當閉鎖器開啟,肌肉性套膜擴張,海水自套膜孔流入外套腔;閉鎖器扣緊,關閉套膜孔,套膜收縮,壓水自漏斗的水管噴出。此為烏賊運動的動力。 ◆軀干 呈袋狀,背腹略扁,位頭後。外被肌肉非常發達的套膜,其內即為內髒團。軀干兩側具鳍,鳍在軀干末端分離、鳍在游泳中起平衡作用。由於軀十背側上皮下具有色素細胞,可使皮膚改變顏色的深淺。 烏賊軀體方位依其在水中的生活狀態,頭端為前,軀干末端為後,有漏斗的一側為腹,相反一側為背。但根據軟體動物的體制與烏賊的形態比較,其前端應為腹側,因足讓腹側,後端為背,背側為前,腹側為後,這是烏賊的形態學位置、但為了觀察敘述簡便多采用前種定位。 [編輯本段]結構和功能 ◆體壁 由上皮膚、肌肉等組成,具內骨骼.上皮為單層細胞,其下有許多色素細胞(chromatophore)呈扁平狀,細胞膜富彈性,周圍有放射狀的肌纖維。由於肌纖維的收縮,使色素細胞擴大呈星狀,肌纖維舒張,色素細胞恢復原狀、如此可使皮膚改變顏色的深淺。上皮下尚有一種虹彩細胞(iridocyste)使體表具光澤。 ◆內骨骼 由內殼及軟骨組成。內殼位於體背側皮膚下的殼囊內,很發達,呈長橢圓形前端圓,末端有一尖形突起。殼為石灰質,背側硬,腹側疏松,空隙多。內殼不但可以增加身體的堅強性,又可使身體比重減小,有利於游泳,並有助於保持平衡。軟骨發達,其結構與脊椎動物相似,只是細胞有較長的分枝。主要軟骨有頭軟骨,包圍中樞神經系統和平衡囊,上具孔,神經可伸出。還有頸軟骨、腕軟骨等。 ◆消化系統 烏賊的消化管呈“u”形。口位前端,口膜中央,口內為肌肉性口腔,稱口球,其內有一對似鹦鹉喙狀的颚片,一位背側,一位腹側,可切碎食物。口球底部為齒舌,用幫助吞咽食物。口腔內有前後唾液腺。前唾液為單個,唾液管開口於齒舌兩側,可分泌粘液;後唾液腺一對,位食管前端背側,有導管通入口球,分泌毒液,可殺傷、麻痺捕獲的動物。口球下接細長的食管,連於胃的責門部。胃位內髒囊頂端,為長囊狀,壁富肌肉。胃左側為一盲囊,內壁褶皺,具纖毛。腸短而粗,自胃幽門部轉向前伸,稍作拱曲,末端為直腸,以肛門開口於外套腔,漏斗基部後方。肛門兩側有一對肛門瓣,功能不詳。 肝髒一對,甚大,為黃色腺體,占據內髒囊的前半部,位食管兩側。前端圓,後端尖。一對肝髒導管沿腸的兩側向後行,後兩管會合,通人胃的盲囊。在肝髒導管上被有分支的腺體為胰髒。肝可分泌酶輸入胃中,進行消化作用。肝管有節律收縮,可自盲囊和胃中吸收養分,故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胰分泌澱粉酶及蛋白酶亦入胃中。消化後的食物入盲囊吸收,殘渣由肛門排出體外。在直腸的末端近肛門處有一導管,連一梨形小囊,即墨囊(inksac),位內髒團後端,實為一極發達的直腸盲囊。囊內腺體可分泌墨汁,經導管由肛門排出使,周圍海水成墨色,借以隱藏避敵,烏賊之名來源於此。 ◆呼吸器官 羽狀鰓一對,位外套腔前端兩側。每鰓有一鰓軸,兩側生有鰓葉,鰓葉是由許多鰓絲組成。鰓上密布微血管,水流經鰓,完成氣體交換。鰓軸背緣有鰓腺,富血管,可能與鰓的營養有關。 ◆循環系統 烏賊的循環系統基本為閉管式,仍有一些血窦。心髒由一心室二心耳組成,位體近後端腹側中央圍心腔內。心室菱形,不對稱,壁厚,心耳長囊狀,壁薄。心室向前伸出一前大動脈,分枝至頭、套膜、消化管等處;心室向後伸出一後大動脈,至套膜、胄、直腸、生殖腺等器官。血液經微血管網匯入主大靜脈,主大靜脈分2支成腎靜脈入腎;腎靜脈及體後的外套靜脈入鰓基部的鰓心(branchiaheart)(鰓心壁為海綿質,可收縮),由入鰓靜脈人鰓、再由出鰓靜脈入左、右心耳,返回心室。血液循環中,在腎內排出代謝產物,在鰓內進行氧碳交換。頭足類的血壓甚高,可以超過脊椎動物。 ◆排洩系統 腎一對,為囊狀結構,包括一背室和二腹室。二腹室位直腸背面兩側,左右對稱。一對腎孔,開口於直腸末端兩側套膜腔中。圍心腔以一對導管伸入腹室,其開口為腎口。腎可自圍心腔內收集代謝產物。二腎靜脈周圍有海綿狀的靜脈腺,其分支中空,與靜脈相通。這些腺體具有一層有排洩功能的腺質上皮,可從血液中吸收代謝產物,排入腎囊。腎的背室位於腹室的背側,有孔與腹室相通。烏賊的排洩物不含尿酸而是鳥嘌呤(guanin)。 ◆神經系統 烏賊的神經系統發達,由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及交感神經系統組成。結構復雜。 中樞神經系統由食管周圍的腦神經節、髒神經節和足神經節等三對神經節組成,外有一軟骨質殼包圍。食管背側為一對腦神經節,腹側為一對足神經節和一對髒神經節,二者前後排列。另有一對腕神經節,位足神經節前萬,並與之相連。一對口球神經節位腦神經能前。周圍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伸出的神經組成。腦神經節發出視神經,又分出嗅神經等;髒神經節伸出外套神經,其外枝於漏斗基部兩側形成一對星芒神經節,內枝分出皮膚神經及鳍神經等。又分出漏斗神經、頭縮肌神經等。 交感神經由口球下神經節後面中央處分出的兩條,沿食管兩側後行達於胃,形成胃神經節,卵圓形,位胃前端腹面。由此發出盲囊神經、胃神經、腸神經等。 感官發達,有眼、平衡囊、嗅覺陷等。眼結構復雜,最外為透明的角膜,無孔;中層為鞏膜,瞳孔周圍為虹彩,連於鞏膜,瞳孔後為晶體和捷狀肌;內層為視網膜,主要由桿狀體組成,外層是視網膜細胞。眼的構造似脊椎動物,但由外胚層內陷形成。平衡囊一對,位頭軟骨內,介於足神經節和髒神經節之間。囊內充滿液體,有一耳石,囊內前端背面有聽斑(maculastatica),另有突起稱聽脊(cristastatica),為感覺作用部分。[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