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薊縣哪裡煤賣的最火正文

薊縣哪裡煤賣的最火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薊縣哪裡煤賣的最火
 
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6.3萬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周圍有10米高的城牆環繞,還有寬52米的護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樓。根據1973年的統計,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樂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營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永樂四年開始備料,而第二階段就是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六月開始動工興建,歷時14年,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過程中,征集了全國10萬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萬人,而建築材料都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來北京房山,金磚來自蘇州,石灰來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盤山,殿基所用的精磚石來自山東臨清,松木多來自東北,而楠木多來自四川、雲貴、浙江等地,可見當時工程的浩大。故宮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宮的藍圖而修建的,布局規劃遵循了《周禮?考工計》的都城設計禮制:前朝後寢,左祖右社。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則為後寢。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和武英殿為東西兩翼,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而後寢則是以乾清、交泰、坤寧這後三殿以及東西六宮、御花園為中心,外東路、外西路的建築為主,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後宮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這樣布局的:在午門外東側是皇帝祭祖的場所太廟,西側則是祭社稷的場所社稷壇。按照這種布局建築而成的故宮就是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統治時間總共長達五個世紀。由於它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築群體,所以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到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中,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現在在北京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被梁思成先生稱為偉大的中軸線,全長8.5公裡,南起永定門,北到鐘樓,其中包括故宮在內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這條中軸線也叫做龍脈,線上的景山是內城的中心點,也是故宮的鎮山。
我們有時候還把故宮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稱是怎樣得來的呢?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主要恆星分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稱為紫宮。封建帝王自稱是天帝的兒子,所以他們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宮象征為天上的紫宮。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備森嚴,不許庶民百姓接近,是絕對的禁地,又稱為禁宮,所以這裡也被叫做紫禁城。這裡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紫禁城的正門就是午門,因為在羅盤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門也是南大門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從漢代的門阙形制演變過來。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正中的墩台上面有門樓,兩側還設有鐘鼓亭,東西兩側突出的部分叫觀,上部各有廊庑13間,兩端還建有重檐攢尖方亭。中央的廣場叫阙。在明清兩代,這裡是朝廷舉行頒朔大典和獻俘典禮的地方。正中開了三道門,兩側都有掖門,這種做法稱為“明三暗五”。五個門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後可以從這裡入宮,科考三甲也可以從這裡入宮;平時,文武百官走左門,宗室王公走右門;掖門只有在大型活動的時候才開,三品以下的官員按照文東武西分別通過東西掖門,外國使節要從西掖門才可以入宮;在殿試的時候,考生分單雙號,從東西掖門中通過。
進入午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內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上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就是內金水橋了。內金水河的作用不僅是故宮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築和滅火的主要水源,同時還起到了點綴景觀的作用,使太和門廣場在雄渾中不失秀美。
在太和門兩旁還有兩道門,就是德昭門和貞度門。每逢皇帝出宮,都要在太和門換車,而且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後也要從太和門進入皇宮。在光緒四年的時候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在光緒皇帝大婚前夕,太和門突然被火燒毀了,可是大婚當天皇後要從這裡經過,所以朝廷就在北京尋找了能工巧匠,連夜用彩綢還有木料搭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門,才使得婚禮如期進行,而在第二年,太和門才重建完成。
過了太和門我們就進入了太和殿廣場,它面積有3萬多平方米,在每年的元旦、冬至、還有皇帝生日以及一些重大活動的時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廣場舉行隆重的朝禮。
現在我們面前這座宏偉的建築就是太和殿了,它和中和殿還有保和殿是建立在一個土字型的三層台基上,台基南北長230米,高8.13米,在四周圍還建有一些樓閣,其實就是清朝內務府所管轄的庫房。太和殿是故宮中最高最大的建築,面積有2377平方米,通高35.05米,面闊11間,進深5間。其實在明朝奉天殿的時候,這裡市面闊9間,進深5間的大殿,到了清朝年間,將它改為了現在的大小,其實在兩側的夾室是封閉的,不能作為正殿使用,所以實際上還市面闊9間,進深5間,同時,也將它改名為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於《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觀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觀念的延伸,強調了君臣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還有個民族之間的和諧。在太和殿的屋頂正脊上還有一個高3.36米的大吻,往下還有11個垂脊獸,在我國古代,異獸的數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級越高。在殿內有72根大住支撐,當中的六根是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金柱,上面支撐了藻井,再藻井當中雕刻有蟠龍,龍口中銜有軒轅鏡。軒轅二字出自於我國古代天文學中的軒轅星,意思就是軒轅黃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頂上建有藻井,一是為了代表當朝的皇帝才是中華民族的正統繼承人,第二則是起到了鎮火的作用。
殿內的陳設也非常的多。金銮寶座是明代的遺物,清朝的皇帝繼續使用。在袁復辟的時候,曾經將它換成了一個中西合璧,不倫不類類似沙發的座椅,解放以後,專家們在家具庫中發現了原來的寶座,經過一年多的整修,終於恢復了它本來的面貌。
殿內的地平床高6尺多,上面設有屏風,寶座等,在台面上還有香亭、仙鶴等等。在皇帝上朝的時候,就要點燃檀香,烘托出一種神秘的氣氛。殿中有一只象,身上駝著寶瓶,裡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慶有余。而象身四腳立地,穩如泰山,象征社會和政權的穩固。稱為太平有象。角端,是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象征著當今皇帝是聖明之君。仙鶴被古人認為是一種長壽鳥,象征著江山長存。香亭是從香爐演變而來的,放在殿中,象征著國家安定。
在太和殿外還有很多的陳設。日:是我國古代的計時器,在此處標准的北京時間。嘉量則是乾隆年間全國的標准化計量器,在乾清宮前也有一個。銅龜銅鶴都是長壽的動物,放置在這裡也是寓意長壽。在故宮內有大小水缸308口,用來防火,叫做太平缸。在太和殿外的這兩個镏金大缸,重2噸,可是上面的黃金卻被八國聯軍用軍刀刮走了。圍繞著太和殿,還有一些故事。在1908年12月,四歲的溥儀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親跪在寶座下,扶著他,可是溥儀卻哭喊著說:“我不再這兒,我要回家,我不再這兒,我要回家。”他的父親只好說:“別哭了別哭了,快完了。”典禮結束以後,文武百官竊竊私語說這不是個好兆頭。果不其然,三年以後,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勝利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帝制。可是在1915年,袁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自稱“洪憲皇帝”,企圖恢復封建社會,還在太和殿搞了登基典禮,把三大殿中匾額上的滿文統統去掉了。而且還命令京城內的煤鋪把牆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為湯圓。不過他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國一片倒袁聲中死了。
中和殿在明朝的時候曾經叫做華蓋殿和中極殿,在順治年間改為中和殿,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殿名體現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明清兩代舉行大潮禮的時候,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員朝賀。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時候,還要在前一日閱覽祝文或者檢查種子農具。清朝規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譜,也就是玉牒,在修訂好以後,就要在中和殿內讓皇帝閱覽,並舉行存放儀式。
過了中和殿,我們就來到了保和殿,明朝這裡曾經叫做謹身殿,建極殿,順治年間改為中和殿,名稱來源與太和殿相同,都是保合大和之意。保和殿在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時候,在舉行冊立大典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內更衣。在年底,還要在此宴請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時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舉行宴會。而且這裡還是清朝舉行殿試的地方。在保和殿後,有一個巨大的雲龍石雕,是艾葉青石雕刻而成的。清朝乾隆年間,將原來明代所雕刻的花紋去掉,重新雕琢。石雕高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達200多噸。在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紋,下端是海水江牙紋,中央是飛雲簇擁的九條蛟龍。制作非常精美,是難得的石雕珍品。這塊石頭是來自北京的房山,搬動這塊石頭的時候動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不過這塊石頭為什麼會在保和殿後面,史料上是沒有記載的,根據專家推測,可能是因為這塊石頭運過來以後就放在這裡,想要重新移動非常的困難,所以就放在了這裡。
游覽完了前三殿,就來到了後寢區的正門乾清門。在後寢區中共有15宮,專家認為,這與天文學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征性的關系。

 
河北省唐山市
【唐山簡介】

     唐山,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是河北省十一個地級市之一。它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現轄2市6縣6區,4個開發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及漢沽管理區。總面積13472平方公裡,人口714.5萬。市區面積3874平方公裡,人口299萬。



【地理位置】

    唐山市位於河北省東部,東經117°31′~119°19′,北緯38°55′~40°28′,東隔灤河與秦皇島市相望,西與天津市毗鄰,南臨渤海,北依燕山隔長城與承德地區接壤,東西廣約130公裡,南北袤約150公裡,總面積為13472平方公裡。
    市區位於唐山市中部,東、北與灤縣交界,南與豐南縣接壤,西與豐潤縣毗鄰。東至秦皇島125公裡,南距渤海40公裡,西南至天津108公裡,至省會石家莊366公裡,西北至北京154公裡。
   唐山地處交通要塞,是華北通往東北的咽喉地帶,京沈、京秦、大秦三大鐵路橫貫全境。津山、京沈干線公裡橫跨東西,東有秦皇島港,西鄰天津港,新建的唐山港位於津秦兩港之間。境內鐵路公路交織成網,交通發達。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現轄2縣級市(遷安、遵化),6縣(灤縣、灤南、樂亭、遷西、玉田、唐海)6區(路南、路北、開平、古冶、豐潤、豐南)和6個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海港開發區、南堡開發區、蘆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漢沽管理區和曹妃甸工業區)。總面積13472平方公裡,人口719萬。市區面積3874平方公裡,人口301萬;其中建成區面積188公裡,是全國較大城市之一。

【唐山歷史沿革】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東征朝鮮半島。回途中經由此地,在現在的唐山大城山駐扎,其愛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愛妃,特別允許使用國名,將此山命名為唐山。之後成為市名。
唐山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以前,就有古人類在這裡生活,並與北京周口店人有著緊密聯系。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唐朝時,李世民兩次東征,均屯兵現在市區的大城山,山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清光緒三年(1877年)在這裡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1938年,唐山正式建市。這裡是中國近代工業發

[1] [2] [3] 下一页

白金戒指泛黃要怎麼清洗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