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地之一。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機制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裡,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中國北方瓷都”。 在唐山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采石油和制陶業。 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興起,清光緒三年(1877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1878年唐山建喬屯鎮,1889年改名唐山鎮,1938年正式建市。民國元年(1912年)政區建制均襲清制,1929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1939年1月28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鑒於唐山具有經濟、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設市,初稱“唐山市政府”,後改稱“唐山市公署”,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北平的國民黨派員接收日偽政權,設置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員會第132二次會議通過唐山設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唐山市仍為省轄市,轄區12個。 1955年3月,唐山市第一屆二次人民代表大會將唐山市人民政府改為唐山市人民委員會。轄區未變。 1958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規劃唐山專區領導。同年8月29日,河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唐山專員公署駐地由昌黎縣遷至唐山市。 1959年6月3日,經中央決定,唐山市為全國45各開放城市之一。6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委決定,唐山專署和唐山市人委合並改設唐山市人民委員會。1960年4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消唐山專區,原唐山專區管轄的秦皇島市和遷安、昌黎、樂亭、寶坻、玉田、薊縣、遵化劃歸唐山市。唐山專區撤消後實際劃歸唐山市的還有灤縣、豐潤兩縣(原為市轄區)和柏各莊農場。同時,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61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唐山專區的建制。同年6月1日,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恢復唐山專區的決議。從此,唐山專、市分開,唐山市改為專轄市。 1968年1月6日,唐山市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於唐山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3月11日,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82年10月,唐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撤消唐山市革命委員會,建立唐山市人民政府。 1983年3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唐山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同年5月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通知撤消唐山地區行政公署,5月15日,唐山地區行政公署停止辦公。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為全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裡,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發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唐山的地震。震級7.8級,震中烈度ⅺ度。同日18時43分,在距唐山40余千米的灤縣又發生7.1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這次地震發生在工業城市,人口稠密,損失十分嚴重。唐山市區建築物多數基本倒平或嚴重破壞,鐵軌發生蛇形扭曲,地表發生大量裂縫,還有噴水冒沙、塌陷,震前伴有發光現象。24萬多人死亡,16萬人受傷。鄰近的天津也遭到ⅷ~ⅸ度的破壞。有感范圍波及遼寧、山西、河南、山東、內蒙古等14個省、市、自治區,破壞范圍半徑約250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該震的震源錯動過程較復雜。 強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斷,通訊癱瘓,城市停水、停電,搶修通訊、供水、供電、恢復交通等生命線工程是唐山救災的最緊迫的任務之一。中央據此迅速布置了各專業系統對口包干支援的任務。郵電、鐵道、交通、電力、市政建設等部門立即行動,保證了上述系統工程恢復和重建的順利進行。地震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陰雨連綿,人畜屍體迅速腐爛,疫情非常嚴峻,防疫工作采取突擊治療、控制疫病傳染源、改善環境、消除病菌傳染媒介、預防接種、提高人員抵抗力的綜合措施,實行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土洋並舉的辦法,把疫病消滅在發生之前,從而創造了災後無大疫的奇跡。 【抗震精神】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風物文化】
唐山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不食周粟”、“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等典故都發生在這裡。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長城關隘、景忠山、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钊紀念館及其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現在都已成為旅游的好去處。唐山飲食屬京東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燒餅、萬裡香扒雞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這裡人才輩出。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豐潤人;中國評劇主要創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的灤南縣;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家鄉在唐山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於創造精神。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鑄成了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精神、西鋪“窮棒子”精神、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還有在抗震救災中凝成的抗震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唐山歷史名人
1.唐山一中是李大钊的母校,唐山市中心區有大钊公園樂亭李大钊故居..... 2.張愛玲(1920.9.3-1995.9.8)原籍河北唐山,生於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中學畢業後到香港讀書。 3.曹雪芹祖籍唐山豐潤,去豐潤的路上很明顯的大標語寫到:“歡迎到曹雪芹的故鄉來”。 4.成兆才(我國第二大劇種評劇創始人)祖籍唐山灤南. 5.董浩(一次來唐山演出透露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唐山人). 6.於文華(唐山玉田人多次來家鄉表演最近一次是今年唐山電視台3.15晚會自己還說:“還是回家的感覺好”。 7.王學兵,祖籍唐山,新疆長大,中央戲劇學院畢業. 8.姜文,演藝界名人,唐山人.曾在自己家鄉拍攝抗日題材電影《鬼子來了》電影全部采用唐山話...... 9.姜武,唐山人,姜文弟弟. 10.崔永元,祖籍唐山玉田人,天津長大. 11.高圓圓,祖籍唐山豐潤人今年清明她隨家人來唐山祭祖. 12.張鐵林,祖籍唐山人畢業於英國. 13.金巧巧,演藝界名人.祖籍唐山,沈陽長大.接受唐山廣播電視報專訪時說:“自己父母都是唐山人以後有什麼活動的話首選唐山" 14.何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起草者。他是遷西人! 15.張廣厚,我國著名數學家,蜚聲國際,祖籍唐山,中學畢業於開灤一中,後進南開數學系!!! 16.唐山歷史名人還有戚繼光,詹天佑,伯夷,叔齊,畫家書法家蔣雨濃,清代醫學家王清任,古人類學家賈蘭坡,著名作家叢維熙,著名土壤學家李連捷,著名歷史學家趙光賢,著名書法篆刻藝術家孫竹,著名詩人、書法家旭宇,電影藝術家沙蒙,雕塑家、中國畫畫家劉小岑,表演藝術家郝振基等等.
【城市環境】
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較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100%、97%、65%和83%,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1990年唐山在全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2004年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唐山交通四通八達。與北京聯合建設的京唐港,已與國內外12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跻身全國港口20強;曹妃甸深水碼頭已全面開工建設。京哈、京秦、大秦三條干線鐵路和京榆、唐秦、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京沈(唐山段)、唐津、唐港、西外環四條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互交,構成了現代化交通網絡。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1976年大地震的原因,改革開放初期,唐山處於邊恢復邊建設的時期。1986年恢復建設基本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1988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實現第一個翻番;1994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1996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50強。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27億元;全部財政收入226億元。農業農村經全面發展,果菜、乳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品六大龍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率55%。工業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等10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個高新技術產業群體扎實起步。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唐山現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鹼業、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骨干優勢企業。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格局。2005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61億美元。全年進出口總額26.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97億美元。產品出口到韓國、美國、日本等169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衛生城、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2005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488元和4582元。
【未來發展】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唐山今後的發展面臨著良好機遇。省委、省政府對唐山的發展寄予厚望,要求該市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成為區域經濟中心。我們決心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港口及海洋優勢,抓住曹妃甸工業區開發建設的空前機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務實,奮勇爭先,深入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發展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構建和諧唐山,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標不懈奮斗。
2006年,唐山市國稅收入總量繼續位居全省第一位,位居全國城市第19位。較2005年的第21位前移了2位。超越了濟南、沈陽、長春、西安、哈爾濱等副省級省會城市和大連、廈門等計劃單列市。2006年,全市國稅系統共組織稅收收入184.18億元,占年計劃的105.25%,同比增收28.85億元,增長18.6%。
【悠久歷史】
唐山有著悠久而光榮的歷史。據考古證實,在遠古時代,唐山的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爪村文化遺址距今約45000年,孟家泉人的發現,至今有約17000年,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在灤縣的東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處都有發現.自50年代起,唐山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多處,今唐山市內的大城山,遷西的西寨村、遷安的安新莊三處遺址具有代表性,它說明人類文明的歷史時期當時在這裡已經開始。90年代後考古發現進一步證明,唐山人在這塊土地上早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灤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唐山在商周時代屬北方侯國孤竹國的地域,當時,人們由木炭燒制、條混盤築的方法制作三足、平底陶器,已經會制作和使用青銅器,孤竹國伯夷、叔齊的故事流傳至今。戰國時唐山為燕國轄地,當時社會生產力比以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