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自轉”不等於“地球自己轉”,康德——拉普拉斯關於地球自轉動力來源於地球內部的“星雲假說”誤導了地球科學。地球無故不會轉,它內部沒有動力!現地球之所以24小時自轉一周,是因為它在以每小時10萬多公裡的速度繞日公轉,且途中遇到太陽風的側面推力,使高空產生等離子西風環流,高空西風又推動地面西風和向東湧的洋流,進而推動地球自西向東旋轉。 一、地球在自轉≠地球自己轉 今天人們所說的“地球自轉”,只是在描述地球自身繞日運行的姿態,它相對於太陽的位置而言,每24小時旋轉一周;相對於恆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時56分旋轉一周,這是現行時間標量的依據,是太陽日和恆星日日長的由來,也是地球出現朝、晝、暮、夜的原因。“地球自轉”這一概念揭示的是“地球在自轉”這一自然現象。其實,古希臘的費羅勞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過地球自轉的猜想,中國戰國時代《屍子》一書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辟”的論述,而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證實和它被人們所接受,則是在1543年哥白尼日心說提出之後。
然而,地球為什麼會自轉?自轉的原因是什麼?自轉的動力從哪裡獲得?為什麼選擇現在的方向、姿態、速度自轉?這些都是現代科學至今沒有解決的問題。它不是要求去重復說明“地球在自轉”這種已被證實的自然現象,而是要求弄清地球自轉現象背後的原因,要求弄清地球自轉的動力來源及其制約因素。
“地球自己轉”已經是在說明地球自轉的原因,它要肯定的是:地球自轉的動力在於“自己”,在於地球內部而不是外部,在於自身具有的內力而不是外力。否定“地球自己轉”並不是否定“地球在自轉”這一現象,而是否定地球內部有推動自己旋轉的動力,如同水磨旋轉的動力並不在於磨體內部一樣。故“地球在自轉”不等於“地球自己轉”,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若把兩者等同起來,便是一種“誤等”。 二、“誤等”誤導了分支科學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似乎習慣於把“地球在自轉”的現象歸結為是地球自身的行為,並未更多地意識到這兩個概念的不同,也沒仔細質疑過“地球自己轉”的動力來源。一代代人大膽地在“地球自己轉”這一基礎上,開墾著一塊塊分支科學的園地,其中地質力學、大氣動力學等,把地球自轉所產生的角動量、慣性、科裡奧利效應等,引為自身的力源;天體物理學用“地球自己轉”的原理,去解釋其它行星、天體的運動;哲學家們據此概括出“事物運動的動力都存在於事物內部”這樣的普遍規律;還有的分支學科運用這一原理“圓滿地”解釋過其它自然現象。在這樣的氣氛下,誰若撬“地球自己轉”這塊基石,難免會觸動一系列分支學科發生連鎖****,科學界必群起而攻之。
問題是,由“誤等”誤導的這些科學分支已經走到非常困難的境地。如氣象學一直以為,風就是由於“地球自己轉”而產生緯向環流的,而金星243天才自轉一周,它卻有比地球更大的緯向風,又作何解釋?地質力學認為,山脈是地殼跟不上“地球自己轉”的轉速而向西滑動堆擠而成的,那麼金星自己幾乎不轉,它地表上兩條巨大的山系和大峽谷是怎麼來的?另外抱給你一個地球,把它放在太空同樣的軌道上,它會自轉嗎?到底地球自己轉還是不轉的問題,已經尖銳地提到現代科學的面前,無法回避。 是慣性,你理解的已經很到位了。
在物體慣性運動是沿著測地線運動的,測地線就是連接空間某兩點的最短線。在曲率為0的空間裡測地線是直線,曲率不為0的空間裡的測地線在外界看來是曲線。
不過影子在山面的類比還稍有不妥,因為山面上影子的軌跡不是測地線,(因為太陽光是平行光,太陽光流的法面是平面。如果制造一個復雜的光源系統,每一根光線都垂直射到山面上,那麼這時的投影才是山面上的測地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