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礦泉水瓶底座直徑是多少正文

礦泉水瓶底座直徑是多少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礦泉水瓶底座直徑是多少
 
小制作-水管跷跷板

1.材料

粗細均勻、直徑3厘米、長度40厘米的硬塑料管一根;粗細與塑料管相當,長度5厘米的軟木棍一根;軟木塞兩個;薄鐵片兩塊;縫衣針一根。

2.制作工具

小鋼鋸、剪刀、錐子、刀子各一把。

3.制作步驟

①把塑料管從中間截開,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並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鑽一個小孔。然後用5厘米長的軟木棍把兩段管連起來,用縫衣針從軟木棍中部穿過。


②用薄鐵片剪成兩個支架和兩個小人,將小人固定在塑料管兩邊,

③向管內注滿水並用軟木塞塞住,將縫衣針放在支架上,調節此管在支架上平衡。此時水從管下面小孔有節奏地流出。

這時候,只要按下跷跷板的一端,跷跷板就會自動地翹起落下,兩邊的水輪流地滴出來,直到水全部滴完為止。注意,請把它放在一個盆裡,以免水弄濕桌子。想一想它為什麼會自動地翹起落下。


火災報警器

取一只廢舊起輝器,拆下鋁殼,剪區電容,輕輕砸掉雙金屬片外的玻璃泡,使雙金屬片仍留在起輝器底座上.用細長銅絲把座與電池,電鈴,小電珠串聯成電路,如圖所示.

調節動,靜觸頭a,b的距離,當用點燃火柴的火焰靠近金屬片時,a即膨脹與b接觸,電路接通,燈亮且鈴響.

使用時,用兩根長銅絲把雙金屬片及其座置於易著火處,而燈與鈴及電池裝在人常活動的地方.當易著火處溫度升高到接近著火點時,即出現聲光報警.
這是一個用飲料瓶和竹管做成的玩具。當水瓶灌滿水之後,就會噴出水來並不斷旋轉,形成一環水簾。十分好看




1.先准備一個裝飲料的空塑料瓶和一根直徑20mm、長250mm的竹管,飲料瓶最好用容量較大的,這樣盛水多些。

制作時先在竹管兩端中間按圖一鋸二道鋸縫,再用刀削去上面半截(用刀操作要注意安全!)。

2.然後在竹管兩端靠竹節的地方反方向稍偏上方各鑽一個5mm的小孔,然後做兩只橡膠或軟木塞封口。

3.旋下蓋,在瓶蓋上鑽一個直徑2mm的孔,穿過一段500mm長的尼龍繩,下面纏一根直徑4-5(mm)、長15mm的竹簽(圖二)。

4.在飲料瓶下端兩側對應位置分別鑽一個直徑20mm的圓孔,按圖三將竹管穿入兩個孔中露出的兩端長度要相等,再澆上石蠟(或膠水)堵住接口,不讓它漏水。

5.先用兩根粗竹簽插在竹管的小孔裡,在瓶內灌滿水,旋緊瓶蓋並把尼龍繩掛在橫桿上,拔掉小孔裡的竹簽,水從相反方向的小洞噴出,推動水瓶旋轉(圖四)。如果只噴水而不旋轉,說明水瓶較重、水流太小,這時只要把噴水洞鑽大些就可以了。



ahref="www.cbe21/subject/physics/sypt.php"target="_blank"www.cbe21/subject/physics/sypt.php/a
中學生科技網ahref="www.zxskj"target="_blank"www.zxskj/a
這些網站希望對有用!
 
「怪坡」揭秘
1993年12月31日,《人民日報》赫然刊出一則驚人消息,說的是沈陽郊區30公裡處發現了一個怪坡。車輛上坡省力,下坡費力。上坡能自動滑行到坡頂,下坡反而需要克服大於平地的阻力。言之鑿鑿,煞有介事,圖文並茂,引起武漢電視台科技部編輯、記者的熱烈討論。
1994年元月10日,攝制組的汽車來到了怪坡現場。這是一座坡度平緩的小山,名叫響山。從山腳沿著一條道路上到山腰。據介紹,前面的路段開始轉為下坡,這便是名噪全國的怪坡。
為了便於觀眾抓住要領,我們在這裡先按《人民日報》的介紹,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oa表示從山腳到山腰的上坡路,ab轉為下坡路,bc繼續上坡。所謂怪坡就是指介於前後兩段上坡路之間的這段下坡路ab。

我們站在怪坡的起點向前望去,的確感到是一段下坡路。驅車前行,在20多米之後,確實有所謂下坡費力之感。轉過頭來再往回走,車也果真開始滑行,前幾十米頗有自動上坡的感覺。也許這便是許多人大呼眼見為實的原因。

於是我們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簡單測試工具,開始悄悄做一點最基本的考察。我們將一只塑料球和一只鐵球並排吊起,看到兩根引錢完全平行,這個對比實驗表明,鐵球並沒有受到坡上磁力的吸引。我們帶來的指北針也反復顯示,當地磁場沒有任何異常。

接下去做的試驗同樣簡單,在所謂車往坡上滑的行程中,我們將隨身帶的礦泉水倒在地上,一個重要的事實出現了:水同樣往所謂的坡上流去,和汽車自由滑動的方向完全一致,根本不存在報上所說的水流和車輛滑行方向相反的情況。此時,怪坡已經導出了以下結論:在這裡,車往“高處”滑,水也是往“高處”流的。

那麼,又究竟憑什麼證明坡的起點是高處,終點是低處;憑什麼認定這兩段上坡路間是一段下坡路呢?只能說憑感覺。那麼,我們的感覺靠得住嗎?

攝制組架起了隨身帶來的經緯儀,開始進行最基本的實地測量。這本是常識范圍內的簡單操作。從一端遞次測量到另一端,用水平法、三角高程法經過反復測繪,真相終於大白:這個感覺是下坡路的怪坡,其主體部分實際上仍是一段上坡。不過比它前後兩段上坡路坡度平緩得多罷了。

請看怪坡的實地測量圖:開始一段ad,確是20米左右的下坡路。隨後就慢慢變成上坡,人們將起初下坡,後來以上坡為主的道路ab當成了從始至終一貫到底的下坡。這就是怪坡之謎的謎底。

我們把攝像機架在怪坡中點,將雲台和托板調成水平,對怪坡從頭至尾做180度旋搖。此時清楚看到,坡的起點a在鏡頭的水平線以下,而終點b在水平線以上,和測量結果完全相同。

開著車又驗證一遍,也和測量結果絲毫不差。車無論從怪坡哪一端開始滑行,最後都會停在最低點d。怪坡處處嚴格遵守著已知的科學規律,這裡根本沒有一絲一毫可怪之處。

那麼,為什麼這樣多的人都會產生錯覺呢?攝制組接著對個中原因進行了探索。

大家知道,我們進行一切定向定位活動,總是離不開參照系的。怪坡處在兩段陡坡之間。從一端往前看,迎面是山。從另一端往後看,是路面和天空的交界線。加上四周全是傾斜的山坡,找不到一個可以作為基准的水平面。這種地形地貌的烘托,很容易引起視覺上的誤差。

如果說人們在不自覺尋找一種參照系的話,這裡唯一能夠當作尺度的,大約就是這些護欄、石柱了。

我們開始著手考察這些對道路並無實際意義的石柱。從柱頂吊一根鉛垂線,馬上便能發現,原來每根石柱都不是垂直的,而是一律平行傾斜了大約5度。錯覺就這樣加強了。在生活習慣中,我們總是把柱子視為垂直的。一條水平的路如果柱子一律向左傾斜,我們便會感到這是一條左高右低的下坡路;反之,柱子往右傾斜,我們便會感到是一條右高左低的上坡路。現在,在坡度不大的情況下,沒人想到去懷疑歪的是柱子,自然就覺得斜的是道路了。

除了石柱的角度外,更能引人誤入迷途的是石柱的放置方法。怪坡開頭確有一小段下坡,此後才慢慢變成上坡。試想如果路邊的柱子都有同一高度,各個柱子頂端的連線自然就能如實描繪出道路起伏的狀況。怪坡之謎也會被人一眼看穿。而這裡,各處石柱的高度是不同的,設計者確定每根柱子長短的唯一標准是,必須使使它們各自的端點在一條直線上。這樣,道路先下坡後上坡的事實便被齊刷刷的柱子頂點所掩蓋了。人們誤以為柱子頂點的走勢就是道路的走勢。於是,後面一大段上坡被誤認為開頭一小段下坡的繼續延伸。

此外,怪坡制造者的一番苦心還可以在多處發現。在怪坡首端,右邊出發點比左邊返回到達點高出數十公分。原因何在呢?右邊墊高,是為了人們來到怪坡,放眼望去,第一印象便產生明顯下坡感。而左邊鏟低,則為了保證回來時靠慣性滑得更遠。

再譬如,若將怪坡像前面的路段一樣修成瀝青或水泥路面,照說摩擦力更小,滑行的效果會更好。但光潔的路面容易洩露真實的走勢,於是便保持兩邊高,中間凹的土路模樣。柱子根全用碎土石擁住、埋住,看不見顯示角度關系的交界線。也隱瞞了柱子在地面部分的真實高度。連那個雕像的底座也是蓄意做成歪的。這哪裡是什麼自然之謎,分明是一個人造之謎。

於是人們便跟著感覺走,輕信了怪坡現場的種種誤導。可以理解,怪坡開發者的初衷,不過是為了賺錢。據雲,一年下來,能有極為可觀的門票收入。倘若僅僅當作一種大魔術玩玩倒也無可厚非,現在搞得玄乎其玄,神乎其神,分明掩人耳目,偏說重大發現。而我們的新聞單位不做調查,不求甚解,對如此重大的根本性科學問題輕率發言,孟浪認同,以訛傳訛,相煽成風,從而在科學空氣本來相當稀薄的中國廣大公眾中,引起極大混亂,這是一場以愚昧制造愚昧的鬧劇。事情到了這一步,每個具有科學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的人還能夠再緘口不語嗎?

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不理會任何人賺錢的熱望,不受任何利益導向的指揮,依舊用自己鐵的法則,主宰著怪坡上的一切。在零下20℃的寒冬裡,我們的攝制組陷入深思。有句名言說:當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了世界。但我們卻執著地堅信:真理一旦邁開腳步,就能把謊言趕出世界。
在怪坡上,車子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它可以往上跑,而不是向坡下跑.
劇說是因為地底下的磁鐵礦所造成的這種現象.這是因為視覺的錯覺產生的在特定的線條下你的眼睛會把原本正確的數據分析錯所以你認為那車是向上跑其實是向下滑
 

真有加菲貓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