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美國原裝進口微電腦智能豐胸儀怎麼樣正文

美國原裝進口微電腦智能豐胸儀怎麼樣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驅。如今看來,雅泰利平白拒絕了千萬美元的生意。瞧,我從沒說我們是完美無缺的。”1982年微電腦銷售量已躍升至54億美元。

  接著,沃茲尼克也去見他在惠普的主管,提議在惠普生產蘋果電腦,他利用不同的機會場合共提了三次,但是惠普的主管們嫌他沒有大學學歷,又沒有電腦設計的正式鑒定證書。

  後來的發展大令喬布斯和沃茲尼克揚眉吐氣,今天雅泰利和惠普在觀望延遲之後,已激烈地加入這場微電腦之爭,努力想要趕上蘋果——這個行業的領先者。

  不久,馬古拉開著他的名牌轎車來到設在車庫的“蘋果”電腦公司。馬古拉當時才38歲,就已經是百萬富翁而且從英特爾退休了。馬古拉要求看他們的經營計劃,喬布斯和沃茲尼克對看傻了眼,他們從不知什麼叫經營計劃。馬古拉就向他們解釋,籌募風險性創業資金必須准備一份詳細的公司創立計劃書。

  於是,他便跟喬布斯和沃茲尼克坐下來商討,足足花了兩個禮拜,研擬出一份蘋果電腦公司的經營計劃。馬古拉看了計劃書後,意識到這一創業計劃潛力無限,是他的獨具慧眼使蘋果獲得了充足的風險資本,馬古拉不僅自己投資9萬美元,而且親自組織並爭取到美利堅銀行(bank-of-america)20萬美元的信用貸款。他們三個人帶著“蘋果”的經營計劃走訪馬古拉認識的其他風險性創業投資家,結果又籌募了60萬美元。其中一個投資者是羅克,他曾對英特爾公司進行風險投資。馬古拉還幫助喬布斯與美利堅銀行達成了貸款協議。在他們的努力下,蘋果公司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吸引了一些重要的金融投資商,其中還有溫洛克(洛克菲勒家族)。至此共籌到300萬美元資金,已具備了開始大規模生產的能力。

  馬古拉加入蘋果公司後,他把喬布斯和沃茲尼克的資產估價為全公司股份的2/3,而他自己投資9萬美元,獲得蘋果公司1/3的股份。1977年,在美國首屆西海岸電腦交易會上,apple-ⅱ型機取得巨大成功。5年之後,蘋果公司收入躍升至10億美元,並成功上市,馬古拉以9萬美元投資,一躍而為億萬富翁。

  1977年3月,蘋果公司正式注冊,公司由車庫生產發展到廠房生產。apple-ⅱ型計算機在一次商品展銷會上推出,並迅速取得了成功。apple-ⅱ型是一種全程序化的個人計算機,它是專為家庭設計的,同時,也適用於專業程序人員。蘋果公司之所以選用“蘋果”作自己產品的名字,是因為當時有人認為計算機會對外行造成傷害,取蘋果之名給人友好、普通的印象,容易讓公眾接受。

  1977年蘋果公司超常規的發展卻使公司的組織結構出現了問題。現在公司的領導應該正式化了,需要一個總經理和一個執行主席。喬布斯和沃茲尼克都深感自己不能勝任日常經營管理,他們任命馬古拉為執行主席,並從國家半導體公司挖來了他們的總經理麥克爾·斯格特。斯格特看到了在蘋果公司發展的前途,寧願犧牲一半的薪水來蘋果公司就職。喬布斯擔任副董事長,沃茲尼克擔任副總經理。公司成立3年以後,喬布斯和他的同事都成了百萬富翁。

  ibm的入侵還是給公司帶來了一些陰影。蘋果最主要的威脅下有雅泰利、湯迪公司,上有ibm、施樂、惠普以及其他公司產品的狂轟濫炸。

  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新產品——“利莎”,公司希望通過它吸引到更多的新客戶。1983年末,公司針對家庭及職業人員市場,又推出麥森托什,雖然ibm公司的種種努力已造成了對上述新產品的壓力,但不管怎樣,蘋果公司在1977年至1982年取得的成功還是巨大的。蘋果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蘋果-ⅱ型幾乎滿足了市場各方面的需求。終端用戶第一次可以買到價格便宜、容易使用、性能高於一般微機的個人計算機。因為公司為使用者提供了自己的程序,所以軟件已不成問題。另外,許多公司也開始開發與蘋果-ⅱ型系統匹配的軟件系統。蘋果機的名字與商標讓人感到友好、親切,不會產生恐懼感。整個機身緊湊、小巧、輕便,便於運輸。另外鍵盤和屏幕由輕塑料取代了金屬,屏幕比電視屏幕小,但不影響字體的清晰度。蘋果機整體顏色為吸引人的色調,而不是像湯迪機以令人恐懼黑色、銀色為主。公司的操作手冊使顧客可以輕松方便地掌握整個系統軟件,這是最初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總之,上述特點使蘋果機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操作方面,是一種質量高、價格低、友善的計算機。

  為了取得成長所需的大量資金,蘋果公司在1980年12月12日第一次公開上市招股。那是華爾街一件空前的特殊景況。460萬股,每股22美金,總共吸收了1.012億美元的資金,也造就了好幾個暴發戶,喬布斯1.65億美元,馬古拉1.54億美元,沃茲尼克8800萬美元,斯格特6200萬美元,他們一共占了蘋果公司40%的股份,早先在蘋果公司下賭注的風險投資家也都豐收而回,每1美元錢投資收回243美元。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家羅克再次成為豪賭的贏家,1978年以每股9美分買了64萬股,還不到3年,他以57600美元的投資收回1400萬美元。羅克早已擁有點石成金的美譽,這是他又一次獲暴利。

  創業階段之後,如果新公司欣欣向榮,風險投資家便協助新公司“股票上市”。期待已久的豐收就要兌現,這是風險投資家最興奮的一刻,也就在這一天,新公司確定了它的市場價值,創業者可能就因此成為暴發的百萬富翁。

  這時候,風險投資家往往便拎起飽滿的錢袋回家去,再選一家冒險創業的公司投資。如果風險投資家只顧這一次收益而對創業公司再也不管不問,那麼這樣的風險投資家也可以叫創業投資家。通常來說大多數的創業投資家都期望在5年內能有10倍的豐收,當然,這些期望未必都能實現。如果新公司一敗塗地,他們可能分文未得,損失慘重。一般約有20~30%的新公司很快就倒了,其余60~70%的新公司表現平平,只有5%像蘋果、羅姆(rolm)一類的公司成了氣候。風險投資家說,除了微電子與其他的高技術以外,很難得能有高回收的機會。所以,如果你有一個經營計劃,打算制造更好的捕鼠器,大可不必來打擾這些創業投資家,除非那是電子捕鼠器。

  風險投資家不僅是創業家的顧問,他也對人事、技術、企業和財務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議。創業投資家不同於銀行家和股票投資人,他們與創業公司息息相關,誠如約翰遜說的:“我們不僅撒下骰子,而且還用力吹它,真是勞苦功高。”

  從蘋果公司的創業中不難發現,風險投資家所支持的創業家中,都可歸納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誠懇、勇於認錯、隨機應變、全身心奉獻於工作、渴望成功和擁有卓越的管理和技術背景。一位創業投資家這麼說過:“對房地產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在風險性創業投資中,則是人才、人才、人才。”約翰遜則以決心和熱心作為衡量創業家能否成功的指標,他說:“我必須看到他步履堅決地走向懸崖邊緣才算數。”門羅公園資金管理服務公司的范倫泰也有著同樣的見解:“盡管把那些智商140,自以為是的狂人帶來找我,我會照單全收。”范倫泰慧眼識英雄,在過去10年內,他已投資7000萬美元,共同參與投資創立了40家公司,其中包括蘋果、雅泰利和阿爾托斯電腦(altos-computer)。

  風險投資家們自诩是溫文爾雅、博學廣聞的生意人,然而,創業家根本就認為他們精打細算、銅臭滿身。風險投資家在硅谷的別號叫做“風險投機家”,把他們描繪成貪婪可鄙、嗜吃腐肉的兀鷹,寄生在創業工程師的心血精力之上。他們的目的是奪取公司的控制權,即使要拋棄公司的創始人亦在所不惜。由於貪婪的投機家只求在公司股票上市或轉手的時候賺一筆,至於公司長遠的生存能力如何對他們而言,是無關緊要的,因此,投資家和創業家的目標可能有所不同,難免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沖突。

  一個剛創立的公司,會把總資本依每股一定的價碼分配成許多股,創業家和風險投資家之間達成協議,只不過是往後一系列交易的開端而已。第一次交易不過是籌措財源的第一回合,等到新公司的羽翼漸豐,需要更多的資金時,就開啟了第二回合的談判,新公司要求以不同的價碼(通常較原價為高)出售更多的股份,而且還可能會有第三和第四回合。隨後幾個回合交涉的對象可能仍是第一回合那些風險投資家,或許也會有其他新加入的風險投資家。由於風險投資家掌握了資金,新公司和他們談判的時候便顯得力不從心,由此不難明白為什麼創業家對這些投資人錯綜復雜的感情。

  在1980年以後,蘋果電腦公司己發展成世界性的公司,除了硅谷的總部外,在新加坡、愛爾蘭和得克薩斯州都設有工廠。到1983年為止,蘋果公司共有3500名員工。裝配印刷電路板上的硅芯片需要動用很多工人,蘋果公司便委托給像聖何塞市通用技術(general-technology-corporation,簡稱gtc)一類的裝配公司去做。1976年,喬布斯踏進通用技術公司和總經理奧爾森(richard-olson)簽下一紙合約,從此通用技術公司開始加工蘋果的電路板,那時他們只有30名工人,一天只能裝好100塊電路板。

  到1983年的時候,通用技術公司已有450名工人,大多是女工,其中有黑人、西班牙語系或其他的少數民族。他們從最低的工資做起,學習把有引腳的芯片插進電路板,這種工作單調無聊又無升遷的機會。每位工人完成一塊板後必須在檢驗表上簽名負責,然後將電路板送去測試,矯正每一項錯誤。於是又一部蘋果電腦的“內髒”送出廠了。一塊電路板可能會送到蘋果公司的新加坡裝配廠,在那兒把塑料外殼、鍵盤和其他的零件組合到一塊鋁板上,從頭到尾,總共只要十個螺絲,這正是沃茲尼克在1976年所精心設計的傑作。新加坡的中國工人,加上愛爾蘭、得州和硅谷的工人,到1983年年初,已裝配了約75萬部蘋果電腦,其中約有30%銷到美國以外的地方。

  你只要算算蘋果電腦的供應商、裝配廠、電腦零售店,當然還有使用者,就知道蘋果公司絕不致沒落。

  1983年年初喬布斯宣稱,蘋果公司創造了300位百萬富翁。喬布斯當然也是其中之一。1983年中,喬布斯在蘋果公司的權益共值2.84億美元。根據《福布斯》(forbes)雜志1982年的一項分析,在美國最富有的前400人中,28歲的喬布斯是最年輕的一位,對於一個從車庫起家創立公司的年輕小伙子而言,還真不賴。

  喬布斯名利雙收,1982年2月15日,喬布斯出現在《時代》雜志的封面。雖然他已經在優雅的洛斯蓋特市(los-gatos)買了華廈,封面照片上的他卻仍然穿著熟悉的丁尼布工作衫。盡管他已經擁有一部奔馳牌轎車,他還是喜歡騎摩托車上班。

  喬布斯說,當他年輕時,他認為單獨一個人不可能改變整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太大、太復雜,也太強而有力。但最近蘋果電腦的經歷使他有點志得意滿,“你可以在地球的一邊刺它一下,而在另一邊的社會會產生沖擊。”喬布斯說。這種影響力對於很多企業家來說,實在是生命中最吸引人的刺激之一。

  一個人一旦嘗到了這種掌握未來的權力感,他就難以停止。喬布斯在1983年贈送10400所中小學各一部蘋果電腦,數量實在不小,價值上千萬美金,但由於減稅,蘋果公司“只”花了100萬美元。喬布斯說,若能說服聯邦政府給他免稅,他將送全美國每個學校一部電腦。

  喬布斯的談話充滿了權威性的比喻,例如,“快捷半導體公司像長熟了的蒲公英,”喬布斯說:“你朝它一吹,企業的種子就散布在風中。”在一次面談中有人問到有關日本微電腦的競爭,“他們的第一次浪潮就像死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哪裡有舞面師傅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