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爾號噴火氣怎麼比例 把它設置為12:24 超容易的
只要有燃字的那邊ms是0.04
另一邊0.02
錯誤的話
就調過來
我不怎麼記得了 她屬於“好的記憶力”的兒童。 孩子愛讀書目前看起來是好事,“讀自己會背、翻來覆去,從不厭煩”這也是一種天性; 孩子求知欲、好新奇是共性; 但不要把開發智利早,與超常等同; 女孩的記憶力超逾男孩,但分析力(邏輯思維力低); 早期的故事(語音)(形象思維力)也往往是女孩的強項; 建議: 1、注意計劃性、持續性發展,另外注意合群; 2、培養孩子復述能力;講解能力; 3、培養孩子分析能力; 4、訓練對枯燥無味的、無聯系的事的記憶力; 5、將讀書、數學聯系起來; 6、將記憶力與樂譜聯系起來; 7、將語言讀書與形體讀書(表演)聯系起來; 綜合看孩子、培養孩子。 確實比較聰明 好好培養 不要想傷仲永那樣 我覺得有這個跡象。 我建議你去專門的心理機構測一下。 不過我又有點後悔,也許不該給你出這主意。不妨再建議你集中看一些相關的電影書籍,找一些專家咨詢。不可因為你的孩子智力超常就施以“超常”教育。 我但願你忍得住,無數的血淚教訓了! 要知道這關系你女兒的一生!
hehe:) 你自己有個計劃吧! 大概給她看什麼書,怎麼引導她。 可以做一個專門的選書計劃,分類,一起去挑書。 如果以後積累的多了,慢慢培養多鼓勵她去表達,說故事也是對語言很好的發展呀。
興趣最重要,有這樣的好習慣也不錯。 別忘了注意用眼的保護,好的閱讀姿勢。屬於聰明的一種,但不一定屬於超常兒童。我同事的女兒很小的時候喜歡背英文和物理定理(不認識字),一字不差,跟你的孩子很象。建議長幾年再看吧。超常兒童倒也未必,有點特長倒差不多。我一同事小兒,在三歲時會背200首唐詩,(估計也就一兩個月間)會背古龍武俠小說數十章(他爸特愛古龍),可是到了上學後,並沒有什麼優勢,成績一般,老師甚至對他有點頭痛。 不過,你可以利用她此時記憶力強的特點,有選擇地讓她記一些終生受益的東西,而不要為顯示她的才能,讓她背什麼圓周率之類無意義的東西。有點,但要注意適當的休息。希望下面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你的孩子可能是超常兒童
超常兒童約占人口的3%。這個結論是多年來國內外很多專家調查研究的結果。這並不是個絕對的數據—不是說100個兒童中,就一定有3個超常兒童,3%的比例只是總體人群中的一個量。另外,不同專家采取的調查手段不同,得出的比例也不一樣,不過一般都在1%至3%之間。如果按這個比例來計算,中國將有幾千萬的超常兒童—你的孩子可能就是超常兒童。
2000年6月7日,李超然出生於山東,52天時開始認識漢字,2個多月識字20多個,6個月零21天能准確識字143個。現在,3歲多的李超然已能識漢字2000余個,閱讀了203本書。成為世界上識漢字最早的幼兒,從而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
成功個案:神童並非全靠天生
李超然出生52天時,媽媽抱著她在房間裡散步,忽然發現她的頭搖來扭去,總是盯著牆上的畫,一看就是十幾分鐘。難道,孩子對這些字畫感興趣?超然媽媽帶著好玩的心態,反復給她“講解”這是什麼字,那是什麼景物,誰知,她的這些“教導”,竟然都被小超然記在了心裡,每當有人提起,她都會用目光向別人示意。發現孩子具備這個優點後,超然爸媽對她加強了教育,特意在室內家具、牆壁上貼上漢字,一遍遍教她識別,不久她即能“識別”20多個漢字了。
孩子的天性愛動愛玩,為了吸引超然學習,超然爸媽設計了一些游戲,讓她邊玩邊學。
超然1歲7個月的時候,媽媽把買來的糖塊藏在書下面,對她說:“超然,讀完書上這些字,書下就會變出糖。”聽了媽媽的話,超然很愉快地照做了。然後,媽媽把書一拿,露出底下的糖塊,超然興奮地叫起來:“哇!真變出來了。”她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再讓它變吧!”媽媽只好告訴她:“沒有了,變不出來了。”沒想到小超然居然說:“你再去買一些放在下面嘛!”原來,小超然早已識破“機關”,只是她喜歡這種好玩的游戲,不願道破而已。
超然在智力上飛快地發展著,但她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忽略她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
為了培養她的自控能力,超然媽媽故意把她喜歡吃的食物放在桌子上對她說:“你不許動這些東西。”超然似懂非懂地答應了。媽媽假裝出去辦事,關上門後,在門後悄悄地觀察她。過了約幾十分鐘,超然終於忍不住,走到桌子旁,對那些食物左看看右看看,還用小指頭觸摸一下,但最終還是沒拿。當媽媽推門進來時,她趕緊坐回原座位:“媽媽,我只是看看,沒偷吃。”
生活自理能力、獨立性、忍耐性……雖然超然智力超群,但像對平常孩子一樣,超然的家長一方面抓緊對她智力的開發,另一方面,對她其他方面的素質培養也毫不放松。就像超然的爸爸李緒永所說的那樣:“神童”沒有天生的,無論孩子是否是超常兒童,都必須經過家長的早期發掘、教育和生活習慣的正確培養。
其實,超常兒童在出生後不久,或在幼兒階段,就已表現出了超常的一面——
怎樣的孩子才超常
通常情況下,確定超常兒童的主要辦法是智力測試,智商在125以上就是超智商兒童了。有些孩子在智力測試中沒有突出表現,但在其他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如音樂、繪畫、體育等,也屬超常兒童。
超常兒童一般具備以下特點:
生理構造優異,說話,走路早、耐力及一般健康指數均超過常態標准。
注意范圍較廣,能察覺一般兒童所不能察覺的事情。
學習迅速,少重復,喜歡接受挑戰。
能成熟地運用各種說話技巧,以表現自己的能力。
對事物能提出較多的問題,想探索深層次的因由,並以學習為享樂。
凡對有興趣的事物,不管是否兒童學習的東西,都不惜耗時而求之。
適應能力強,能熟練地分析自己的能力、限度及問題。
具有高度的獨創性,並能使用優良而不平常的方法與觀念。
具有一種或更多的特殊才能。
不容易因失敗而灰心喪志。
情緒較為穩定,並能判斷別人的能力。
如果你的寶寶具備以上特點,可以確定他是個超常兒童,那麼——
培養超常兒童,家庭教育怎麼做
超常的耐心
超常兒童一般思維特別活躍,他們思考的問題千奇百怪,遠遠超出了平常孩子的思考范圍。他們的提問量也許會比正常孩子多一倍甚至幾倍,家長應該每問必答,自己不知道的答案,不妨教給他尋找答案的方法,讓他自己去嘗試。
寬松的環境
超常兒童精力旺盛,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家長要給他更大的空間,不要有過多的限制,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他盡情地探索。
積極地引導
超常兒童的突出特點是記憶力、想像力強,所以在孩子對家長已有固定認識的事物提出異議時,家長應多尊重孩子的意見,並以反問句的形式,引導他的想像力多角度、全方位地發展。
情感的支持
孩子難免會在生活或學習上有各種各樣的錯誤或失誤,在這種時候,家長一定要在情感上給以支持和鼓勵。特別是超常兒童,他們大多十分敏感,所以在他們產生錯誤、失誤時,家長更應注意自己情緒或情感的表達方式。
家教的合力
培養超常兒童,特別注重時機,同時也特別注重家庭教育中的合力。家長要及早商量確定對孩子的培養計劃,互相支持,在孩子的教育方向、方式上,不要產生矛盾或者模稜兩可的態度,以免孩子無所適從。
專家說話:
巴甫洛夫: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蒙台梭利:人出生後前3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人整個一生中的任何階段……我們可以把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格侖·多曼:正常的嬰兒出生時都有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人那樣的天才潛能,聰明和愚蠢同是環境的產物。
有成功就有失敗,有超常就有平常。並不是所有的超常兒童都順風順水地得到了成功——
失敗個案:不能令人滿意的張滿意
1981年,張滿意出生在黑龍江省寧安市臥龍鄉共和一村。在哥哥張建铎的調教下,張滿意兩歲就開始了學習生涯。那時,張家的炕上、箱子上、桌子上都放了書,讓他把書當玩具,以強化他對書的認知和興趣。此外,張建铎還經常給滿意講寓言和童話故事,以撩撥他的求知欲望。小滿意對書的興趣被培養起來了,而且對知識接受得很快。
5歲那年,村裡來了一個賣雞蛋的小販,他和買方正為算不准賬而頭痛時,張滿意卻在一旁准確地算出了賬目。這件事引起了村小學校長和教師的極大興趣,經過一番考核,張滿意直接進入小學二年級就讀。
在學校裡,張滿意的年齡最小、個頭最矮,可他的成績總是排在第一。五年級,校方讓他跳級進入初中學習。中考時,因數理化成績突出,被重點中學寧安一中破格錄取。
家裡人都很興奮,認為家裡出了個神童,什麼都不讓他做:“你好好學習就行了,這些有我們呢。”張滿意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去了,加上他的聰明勁兒,更是遠遠地把同學們都拋到了身後。
高中期間,張滿意先後參加了全國數理化奧林匹克競賽,奇跡般地為學校拿回了兩個一等獎和一個二等獎。1995年,張滿意14歲,他被國家教委確立為發展基礎數學理論國家理科基地的南開大學“數學基地班”免試錄取。
然而,在人們還來不及羨慕時,張滿意卻因上大學後失去了家人的監督,非常貪玩,學習成績不及格而被勸退,轉年,他又以寧安市第一的成績再次考回南開大學。然而,2002年10月23日,他再次讓人們震驚,原因是他再次被南開勸退!
2002年末,張滿意南下做了打工仔。一個對考入名牌大學輕而易舉的“神童”,為什麼難以完成學業呢?張建铎認為,張滿意被勸退是因為他控制不住自己,總是由著自己的興趣去玩,進而導致產生了厭學情緒。
總結張滿意的成長經歷和兩次退學,我們不難發現,家庭教育中,存在著許多誤區。這些誤區對於孩子成功與否是致命的,無論他是不是一個超常兒童——
培養超常兒童的家教誤區
錯過的時機
家長沒有發現,或已經發現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超常之處,錯過了孩子學習、鍛煉各方面能力的敏感時期,令孩子超乎於常人的能力被埋沒,最終只能成為一個平常的人。
太大的壓力
家長已經發現並意識到了孩子的超常之處,正因為如此,為孩子設立極高的目標,孩子做到了,就設立更高的目標,做不到,就認為他沒有盡力,使孩子在這種壓力下產生厭倦情緒,甚至就此自暴自棄。
單一的培養
家長確定了孩子的超常之處,同時設立了培養計劃,卻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例如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自制力、體育等素質的培養,認為天才什麼都是完美的,犯了錯也可以原諒,使發展無法均衡,最終造成孩子的失敗。
無限的誇大
有些家長屬情緒型家長,孩子取得了成績,就認為孩子是天才,無所不能,有了錯誤或失誤,就認為孩子永遠無法成功。這種褒獎與貶低的誇大,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穩定,也會導致其失敗。
多情的“捧殺”
“傷仲永”的故事是較有特點的例子。孩子無論是否超常,都需要正常的、按部就班的引導、培養和教育,如果在這個時候讓他進入成人社會[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