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哪四川?
四川的由來
上古時我們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創造了四川文化的那個區劃, 在秦時置為巴郡、蜀郡,汗代叫益州,唐代改為劍南道, 後分為劍南西川道和劍南東川道,分別在成都和三台設立治所。 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區劃,只有東、西兩川,故簡稱“兩川”。 唐玄宗時,他又對此區劃作了調整,有了劍南西川道、 劍南東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設置(山南西道轄今陝南、川北地區、 治所在汗中)。這樣,便有了“三川”的簡稱。 由於宋真宗這一調整,又在益(成都)、梓(三台)、利(汗中) 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節),於是,這一區域在宋代便被稱為“ 川峽四路”,後來就簡稱為“四川”。這就是我們“四川”的來源。 參考資料:百度知道
四川主要的4條江是金沙江、雅砻江、泯江、嘉陵江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位於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省會成都市。 轄成都、自貢、綿陽等18個地級市,阿壩藏族羌族、甘孜藏族、 涼山彝族等3個自治州,都江堰、邛崃等14個縣級市及123縣、 3個自治縣。面積約48萬平方千米,總人口8329萬。 地形以丘陵和高原山地為主,可分四川盆地、西北高原、 西南山地等3部分,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多屬長江水系,有金沙江、 岷江、沱江、嘉陵江等著名大河,湖泊以西昌邛海較有名。 多屬亞帶濕潤季風氣候,西南山區屬濕潤、半濕潤高原氣候。 有豐富的農林、礦產和水力資源, 工業為我國內地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以電子、機械、冶金、 化工為主體,成都電器、攀枝花鋼鐵、川中油氣田、自貢鹽化工、 泸州釀酒等聞名全國。農業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川西平原自古被譽為富庶的“天府之國”。水稻、油菜、甘蔗、 桑蠶、茶葉、油桐、生豬及中藥材的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四川名字由來 四川是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 宋設川峽路(注: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 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 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 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 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 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 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四川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東經130° 子午線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東邊是著名的四川盆地, 地勢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300或400米間, 丘陵低山散布其間,物產十分富饒;西邊則是高原、群山的世界, 地勢高亢,天高雲淡,崇峰深峽,層層疊疊,雪峰、冰川、高原、 沼澤、草原……多種多樣的地勢,在這裡應有盡有。四川地理的概勢, 所呈現出的是“西高東低”、“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勢大觀。 這樣的地勢地貌條件,造就了四川類型各異的自然環境和獨特風光, 使四川成為全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 開展旅游的空間環境十分優越。 四川省位於我國西部,地跨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橫斷山脈、 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幾大地貌單元,地勢西高東低, 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 最高點是西部橫斷山脈的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最低點在南邊泸州市合江縣的長江之濱,海拔約220米。 以龍門山—大涼山一線為界,東部為四川盆地及盆緣山地, 西部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區 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面積17萬平方公裡,海拔300- 700米,四周為海拔1000-4000米的山脈所環抱。 盆地底部龍泉山以西為川西平原區,由成都平原、眉山— 峨眉平原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積達6200平方公裡, 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龍泉山以東地區為盆地丘陵區。 該區地貌條件差異較大,據此又可分為川中方山丘陵、 川東平行山地兩個地貌亞區。 廣安市附近的華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內最高峰。
泸州人口777萬地處四川南部現為四川省省會城市是四川的經濟旅游交通文化通訊中心2008年泸州gdp2227億社會消費品總額為997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