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料館簡介 概況: 中國面料館是集多種第三方服務於一身的紡織面料博覽、展示、采樣中心,是紡織品市場的一種創新服務業態,為紡織面料供需雙方提供專業化、系統化、低成本、高效率營銷服務的新平台 中國面料館旗艦館——無錫館坐落於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交易市場——無錫新世界國際紡織服裝城。擁有現代化的場館硬件設施和濃郁的紡織文化氣息。1萬平方米的展示面積,可容納1000個展示單位、300000個產品展位常年布展。 中國面料館在紡織協會和無錫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2009年9月28日開館。 服務功能: 展會功能:常年365天天天開館展示;卡樣、掛樣、碼樣三樣同展,分類清晰,一目了然,隨時更新。 店鋪功能:一個廠家一個展示專位,企業信息,全面准確,無需派員,客服專員到位。既坐店等客又主動請客。 網絡功能:中國面料館網是國內唯一專注於面料營銷服務的門戶網站,是面料館實物平台的虛擬平台,為入館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網絡推廣、對接。 活動功能:買家見面會、目標客戶邀約、供需雙方見面是面料館的日常活動。 服務特色: 采購商數據庫 中國面料館通過權威渠道有償獲得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名錄及相關資訊,運用自主研發的關鍵字提取軟件,對全國40多萬家服裝、家紡、外貿、箱包等各類面料需求廠商進行詳細分類,建立對應面料采購數據庫,將入館展示的面料通過網絡先行對接,然後有的放矢地邀約供需雙方見面或供求信息傳遞,確保每一家入館企業都能獲得潛在需求商的完整資訊。 專業推介 通過常規展、對口展、特色展等形式,邀請供需雙方見面,為采購商提供全程專業咨詢服務,有效、高效地促成供需雙方的及時、深度對接。 與服裝設計師協會、行業協會、相關媒體和大型展會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中國面料館的名義組織或集中代理參與各類大型宣傳、推介、評比、論壇活動。 運用多種手段發布國內外面料流行時尚信息,指導參展企業針對季節交換與流行趨勢及時進行展品更新。以色彩、色調、圖案、肌理、格調、功能、概念為重點,全方位引領產品發展,成為權威的市場風向標。 連鎖經營 中國面料館以統一的形象和管理,按照連鎖經營的模式廣泛建立城市分館,通過充分整合“現代布易”的品牌、中國面料館的戰略資源和紡織服裝產區的地域資源,拓展業態規模,統籌區域優勢,推進巡展、聯展、主題展,打造多層次、廣覆蓋、大聯動的博覽會展業全新形態。 庫存營銷 中國面料館庫存面料推介專欄,既為生產企業提供了一條營銷通道,也為現貨需求商提供了廉價現貨選購的平台,是雙贏的商機。 組團參展 中國面料館提供團展服務,企業只需支付小額的參展費用,所有具體工作都由面料館相關團隊為您打理到位,讓企業獲得多次參展機會的同時,還能省心省錢。 系統管理 1)幫助企業建立完善樣布管理系統。 2)幫助企業建立完善庫存面料促銷系統。 3)幫助企業建立與完善網絡管理系統。 4)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產品推廣宣傳系統。 5)幫助企業建立完善市場調查系統。 品牌特色 “中國面料館”的注冊成立,率先搶占了這個新型商業模式發展的制高點。以“易”為精髓的企業文化,揭示了市場本質,寓意傳承與創新,倡導順天時、遂地利、享人和,賦予了“中國面料館”豐富的品牌內涵和強有力的形象支撐。我們將努力使“現代布易”、“中國面料館”成為這個商業模式最響亮的代名詞。 創新團隊 中國面料館的創業團隊不僅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上做出了積極地探索,同時還以獨創的專業搜索引擎為標志在網絡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中國面料館的供需目標客戶信息庫對接技術,面料數據管理技術都是國內獨創的核心技術。中國面料館的創辦源於創新,同時也將以創新精神為永恆的自勵信條。我們將進一步積極致力於商業模式和管理、運營架構的完善,致力於連鎖發展基礎上的市場整合,致力於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研發應用,充分展示出爭先發展、率先發展必備的信心、勇氣和毅力。 區域優勢: 中國面料館—無錫館是蘇錫常地區唯一的綜合面料市場平台,具有巨大的采購資源,能立足蘇錫常,輻射江浙滬。紡織面料生產企業一旦入駐本館,等於在這一地區開設了超級營銷部,啟用了超級營銷團隊。面料館將為企業產品營銷打開全新局面。
中國面料館以低價格收費、高價值服務為開業之道;以優化整合,精准高效為館業特色;以客戶得益、促進產業發展為最終目標,招天下同仁。 竭誠邀請各方業界精英前來中國面料館考察、洽談、合作、加盟,讓我們攜手並進,共鑲盛舉,把握創新商機,鑄就中國紡織服裝業強盛未來!
地址:無錫市新區紡城大道288號(新世界紡織服裝城a館) 資訊熱線:0510-88232828 13665117091 網址: www.chinamlg.com
纖維分類
植物纖維:棉、麻
動物纖維:蠶絲、毛
人造纖維(再生):粘膠、大豆纖維、玻璃纖維、金屬纖維
合成纖維:滌、錦、腈、維、丙、氨、氯(綸)
紗的分類:
純棉紗:普梳/半精/精梳(均勻度高、強度高、易上色)
化纖紗:滌、腈、粘膠、氯綸紗
混紡紗:t/c、c/c、t/r
股 紗:由二條以上紗合捻而成的紗
長 絲:分單絲和復絲
變形絲:高彈尼龍絲、低彈滌綸絲、腈綸膨體紗
花式紗:竹節紗、螺旋小辨花、泡泡紗、幻彩紗
織物分類
——按紗線所用的原料分類
純紡織物
織物的經緯紗線由單一的原料構成。如用天然纖維織成的棉織物、麻織物、絲織物、毛織物等。也包括用化學纖維織成的純化纖織物,如人造棉、滌綸綢、腈綸呢等。主要特點是體現了其組成纖維的基本性能。
混紡織物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組成相同或化學組成不同的纖維混紡成紗織成的織物。混紡織物的主要特點是體現所組成原料中各種纖維的優越性能,以提高織物的服用性能並擴大其服裝的適用性。品種有:麻/棉、毛/棉、毛/麻/絹、毛/滌、滌/棉等。
命名原則:混紡比大的在前,混紡比小的在後;混紡比相同的,天然纖維在前,合成纖維在後,人造纖維在最後。
交織物
織物經紗和緯紗原料不同,或者經緯紗中一組為長絲紗,一組為短纖維紗,交織而成的織物。交織物的基本性能由不同種類的紗線決定,一般具有經緯向各異的特點。其品種有絲毛交織,絲棉交織等。
——按形成織物加工的方法分類
梭織物
指以經紗和緯紗用有梭或無梭織機加工而成的織物。主要特點是布面有經向和緯向之分。當織物中經緯向原料、紗支、密度不同時織物呈現各向異性。
針織物
指采用一根或一組紗線為原料,以緯編機或經編機加工形成線圈套而成的織物。按加工方法又可分為單面緯(經)編針織物和雙面緯(經)編針織物。
非織造織物
指不經傳統的紡紗、織造工藝過程,由纖維層經過粘合、熔合或其它方法加工而直接構成的紡織品。
梭織棉織物
——分類
按織物組織分:平紋布、斜紋布和緞紋布
按印染整理加工分:漂白棉布、染色棉布、印花棉布
——性能特點
吸濕性能強,染色性能好,縮水率為3%左右;(公司成衣均經過洗水處理,縮水率在1%以內)
舒適性優良,光澤柔和,堅牢耐用;
手感好,彈性較差,易折皺;
耐鹼不耐酸;
耐光耐熱性一般;
不易蟲蛀,但易受微生物的侵蝕而霉爛變質。
——風格特征
平紋布類
平紋布的基本特征是采用平紋組織,紗線在織物中的交織點多,使織物挺括堅牢,比同規格的其它組織織物耐磨性好,強度高,布面勻整且正反面相同。
帽子跟休閒會比較適合吧 做時裝有點難度! 敬一亭,位於在彝倫堂之後,是國子監的第三進院落。建於明嘉靖七年,設有祭酒廂房和司業廂房和七座御制聖谕碑,是國子監祭酒辦公的場所。相當於現代高等學院地院長辦公室。
國子監祭酒,中國清朝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品等為從四品。該官職隸屬於清朝最高學府:國子監。
主要任務為掌大學之法與教學考試,其上為監事大臣,轄下有監丞等輔佐官職。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名著《紅樓夢》一書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的父親就曾經是國子監祭酒。“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過國子監祭酒。
古代祭祀禮儀有一種叫澆奠祭祀,就是舉起酒杯、向天祝禱、灑酒於地;執行這個禮儀的人叫祭酒。
國子監是當時國立最高學府,傳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禮儀就是祭祀,所以國子監的主管被命名為祭酒。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14/22/80/1499142280.15300392.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14/22/80/1499142280.15300392.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敬一亭,位於在彝倫堂之後,是國子監的第三進院落。建於明嘉靖七年,設有祭酒廂房和司業廂房和七座御制聖谕碑,是國子監祭酒辦公的場所相當於現代高等學院地院長辦公室。
穿過明倫堂,即到文廟第四進院,也是中軸線建築群的最後院,正面即是敬一亭,初建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是嘉靖皇帝下诏令專建的,名稱也是皇帝親自命名的。現復建後的敬一亭,擺一特大祭天巨鼎,兩旁立祭天簽名榜,供人們祭拜及簽名。<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61/88/61/1146618861.15300392.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61/88/61/1146618861.15300392.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 穿過明倫堂,即到文廟第四進院,也是中軸線建築群的最後院,正面即是敬一亭,初建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是嘉靖皇帝下诏令專建的,名稱也是皇帝親自命名[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