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在”,在看書的過程中,我慢慢體會著這句話的含義。今天繼續翻閱《它們是怎麼來的》一書,了解到一些美食的做法,其中,薯片的來歷更吸引我的眼球。
一個餐館的顧客抱怨“法國薯條”做得太粗了,惡作劇的廚師將馬鈴薯切成紙一般的薄片送給客人。不料,人們愛上了它。於是,一種新的小食品誕生了,薯片來到了人們的生活中。
想知道薯片的制作過程嗎?原來,薯片是這樣制作的:洗去馬鈴薯身上的泥土,讓它沿著細長的水槽落入削皮機,削皮機去掉的土豆皮兒也有利用價值,可以作為動物飼料回收。用冷水沖掉去了皮兒的土豆上的澱粉,澱粉也有利用價值,這些澱粉可以賣給澱粉制造商。機器將土豆削切成紙一樣的薄片,拋入圓筒中,給它們再沖一次冷水澡,去除切片時產生的澱粉。傳送帶將生薯片送入噴氣機烘干,接著,將烘干的薯片拋入充滿沸油的槽中,薯片炸好後,漏掉油,在薯片上面撒上鹽,這樣就做好了。想要其它口味,可以在上面撒些佐料。炸糊的薯片用光學分揀器來檢查,可以將糊薯片挑出來。
從土豆到薯片制作完成,只需要15分鐘,這個制作流程還是比較簡單的。
薯片成為大眾滿意的休閒食品,它的口味在不斷增多。我愛吃薯片,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