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蝴蝶的特征和進化的程度,全世界的蝴蝶可分為2總科、17科、分列如下: 弄蝶總科[hesperoidea] ☆弄蝶科hesperiidae ☆缰弄蝶科euschemonidae ☆大弄蝶科megathymidae 鳳蝶總科(真蝶總科)[papilionoidea] ☆鳳蝶科papilionidae ☆絹蝶科parnassiidae ☆粉蝶科pieridae ☆灰蝶科lycaenidae ☆蚬蝶科riodinidae ☆喙蝶科libytheidae ☆眼蝶科satyrldae ☆環蝶科amathusiidae ☆斑蝶科danaidae ☆閃蝶科morphidae ☆蛱蝶科nymphalidae ☆袖蝶科heliconiidae ☆珍蝶科acraeidae ☆绡蝶科ithomiidae 上述分類中、大弄蝶、绡蝶、閃蝶、袖蝶、缰弄蝶五科中國均無分布。鳳蝶科和閃蝶科是最有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蝴蝶,其次為蛱蝶科、粉蝶科、絹蝶科、斑蝶科、環蝶科等。 按照生態環境來劃分,還可將蝴蝶分為以下類型:森林蝶類、沼澤蝶類、森林草原蝶類、農業植物蝶類。
☆中國蝴蝶種類
中國蝴蝶種類豐富,尤其是在亞熱帶地區。常見的科有: 鳳蝶科:本科蝴蝶屬中型至大型的美麗蝶種。常以黑、黃、白色為基調,飾有紅、藍、綠、黃等色彩的斑紋,部分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藍、綠、黃等色的金屬光澤。 後翅一般有尾帶,更增娉妍。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食芸香科、繖形科植物。有時成害,如黃鳳蝶、玉帶鳳蝶等。 多數鳳蝶成蟲下唇須退化(喙鳳蝶屬例外);觸角端部逐漸加粗。前足胫節內側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對稱的爪1對。 前後翅近似三角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5分支;r4與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大多數種類具有基橫脈(cu-a),a脈有2條(2a及3a)。後翅肩區具鉤狀肩橫脈(h);外緣呈波紋狀;內緣收縮,靜止時側面明顯露出腹部,a脈只有1條(2a);多數種類m3脈延伸為尾突,部分種類有2條以上尾突或者無尾突。 粉蝶科:本科蝴蝶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常以白、黃色為基調,飾有黑、紅、黃等色彩的斑紋,多數種類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狀。白粉蝶和pierisnapi均為害十字花科蔬菜,樹粉蝶為害果樹。 粉蝶科成蟲的前足端部兩爪間具有一個中墊(吸盤),因此它們能夠停留在豎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體表面。 前後翅近似隋圓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3至5分支,多數種類前翅的r2與r3常合並,部分種類的r4與r5也有合並;m1與r脈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具有肩橫脈(h);兩翅外緣較鈍圓;靜止時側面看不見腹部,後翅內緣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蛱蝶科: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少數為大型種,已知5000種以上,是蝶類中為數最多的一科。色彩豐富,形態各異。前足退化,無爪,翅疊於背上。易於識別。稻眼蝶幼蟲為害稻和竹,前翅有2眼紋,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少數為大型種。色彩豐富,形態各異。 蛱蝶科成蟲的下唇須特別粗壯;觸角端部明顯加粗;部分種類的中胸特別粗壯發達;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為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 本科蝴蝶的翅形豐富多變,屬間的差別較大。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為開式或閉式;r脈5分支,r2至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近圓形或近三角形;部分種類邊緣呈鋸齒狀;中室開式或閉式;肩區具有較發達的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灰蝶科:本科蝴蝶屬小型蝶種。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為主,部分種類兩翅表面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綠等色的金屬光澤,且兩翅正反面的顏色及斑紋截然不同,反面的顏色豐富多彩,斑紋變化也很多樣。 灰蝶科成蟲的觸角具多數白環;前足退化,但仍能用於步行,雄性前足多為一跗節,一爪,極少分節;雌性前足為2至5跗節。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為閉式或開式;r脈3至4分支,r4至r5共柄;m1與r脈共柄;a脈基部有或無分叉(3a並入2a或無),。後翅近卵圓形形;中室為閉式或開式;肩區無肩橫脈;內緣的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幼蟲大都植食性,少數能捕食蚧或蚜。 絹蝶科:多數為中等大小,白色或蠟黃色。絹蝶成蟲觸角短,端部膨大呈棒狀;下唇須短;體被密毛。翅近圓形,翅面鱗片稀少(鱗片種子狀),半透明,有黑色、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斑紋多呈環狀。前翅r脈只4條,a脈2條,無臀橫脈;後翅無尾突,a脈1條。 本科種類均產於高山上,耐寒力強,有的在雪線上下緊貼地面飛翔,行動緩慢,容易捕捉。。 環蝶科:本科蝴蝶多屬中型至大型的蝶種。常以灰褐、黃褐色為基調,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色暗多呈黃色,灰色,棕色,暗褐色,也有少數暗紫色。翅膀上有大型斑點。末端部分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為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 兩翅面積較大,蟲體較小;前翅近似三角形;中室為閉式,後角向外突出;前翅r脈4至5分支,r2至r5共長柄;m1與r脈不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近圓形;中室為開式;肩區具肩橫脈(h);內緣臀區很發達,a脈有2條(2a及3a),兩翅反面近亞外緣常具多數環狀斑紋。 閃蝶科:大型華麗的蝶種,翅膀寬大,翅展75~200毫米。常以黑、白色為基調,飾有紅、白、黑、青藍等色彩的斑紋,部分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色金屬光澤。 斑蝶科:中型或大型的種類,體多黑色,頭部和腹部有白色的小點,翅膀多色彩艷麗有群棲習性。常以黑、白色為基調,飾有紅、白、黑、青藍等色彩的斑紋,部分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色金屬光澤。斑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前足為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胸部側面常具有多數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縮的長毛撮。 前後翅近似三角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5分支,r3至r5共柄;m1與r脈共短柄;前翅a脈基部呈分叉狀(3a並入2a)。後翅圓三角形,肩區具短小肩橫脈(h);a脈有2條(2a及3a);部分種類的雄蝶有香鱗斑或突出的香鱗囊。
☆其它地區蝴蝶種類
眼蝶科 satyridae 本科蝴蝶多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常以灰褐、黑褐色為基調,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 眼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只有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 前翅呈圓三角形;中室為閉式;前翅sc脈基部常膨大,部分種類的cu脈及a脈的基部也有膨大;r脈5分支,r3至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近圓形;中室為閉式;肩區具較發達的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兩翅反面近亞外緣常具多數眼狀的環形斑紋。 珍蝶科 acraeidae 本科從蛱蝶科分出,成蟲近似斑蝶科種類,因此又稱班蛱蝶科。成蟲屬中小型蝶種,呈褐色或紅色,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 珍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只有一跗節,雌性5跗節,爪全退化,中後足的爪不對稱;雌性交尾後,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 成蟲前翅呈窄長卵圓形,明顯長於後翅;中室為閉式;r脈5分支,r2至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近卵圓形;中室為閉式;肩區具肩橫脈(h);m1與rs共短柄;內緣臀區的a脈有2條(2a及3a)。 喙蝶科 libytheidae 本科蝴蝶的種類較少,全世界只有十種。屬中小型的蝶種,是至今發現在地球出現最早的蝶種。 喙蝶科成蟲的下唇須特別長,達頭長的兩倍以上;雄性前足退化,收縮不用,端部為一跗節,爪全退化;雌性的前足正常。 前翅呈三角形;中室端部為弱的橫脈封閉;r脈5分支,r3至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m2脈明顯突出,超過頂角;a脈基部有分叉(3a並入2a)。後翅呈多邊形;中室端部為弱橫脈封閉;肩區具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蚬蝶科 riodinidae 本科蝴蝶屬小型蝶種。以紅、褐、黑色為主,飾有白色斑紋,且兩翅正反面的顏色及斑紋對應相似。 蚬蝶科成蟲的觸角具多數白環;雄性前足退化,收縮不用,端部為一跗節,爪全退化;雌性前足正常。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為閉式;r脈5分支,r3至r5共柄;m1與r脈共柄;a脈基部有分叉(3a並入2a)。後翅近卵圓形形;中室為閉式;肩區具較發達的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弄蝶科 hesperiidae 本科蝴蝶種類較多。成蟲屬於小型蝶種,是蝶類中形態及生活習性最特殊的種類。 弄蝶科成蟲的觸角端部呈尖鉤狀;雌雄成蟲的前足均正常。 成蟲前翅呈窄長三角形;中室開式或閉式;r脈5分支,各支均直接自中室平行伸出;a脈有2條(2a及3a)。後翅多呈三角形;中室開式或閉式;m脈2至3條;肩區具肩橫脈(h);內緣臀區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約有600種,台灣產約32種。此科最具觀賞價值,中大體型,色彩鮮麗,大部份有尾狀突起。 約有3500種,台灣產約73種。其外型極具差異。主食為動物屍液、樹液、動物排洩等很少吸花蜜。 約有1000種,台灣產約33種。一般為中型,以白、黃或澄色為主,飛行時一副很纖弱的樣子。 約有5500種,台灣產約100種。體型非常小,但都很漂亮,其習性、食性非常復雜。 約有450種,台灣產約18種。本科全身和翅上有漂亮的斑點,是一種警戒色,具有遏阻作用。 約有2500種,台灣產約41種。成蟲翅上有眼狀紋,喜歡昏暗的環境,吸食腐爛的果實、樹液或屍液。 約有3000種,台灣產約56種。此類最不像蝴蝶,體型短小肥胖,飛翔快速,停留時的姿態也與一般蝴蝶不同。 中低海拔常見,台灣產約1種。幼蟲以竹子為寄主,公母蝶的紋路差異較小。體型碩大,飛行緩慢,不易與其它蝶種搞混。 山區較容易見到,台灣產約1種。幼蟲以沙楠子樹及樸樹為寄主,又稱天狗蝶,公母蝶相近,不易分辨。
〖生活習性〗
取食 蝶類幼蟲咬破卵殼孵化外出以後,有些種類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種類(例如紅眼竹弄蝶)則先行取食卵殼,然後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種類還需取食每次蛻皮時所蛻下來的舊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緣豆粉蝶等。 蝶類幼蟲的取食對象,因蟲種而各有不同,大多數幼蟲嗜食葉片;有些種類,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還有一些種類蛀食嫩莢或幼果,例如豆莢灰蝶蛀食嫩豆莢,栀子灰蝶蛀食栀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數種類的幼蟲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專以竹蚜為食,這種肉食性的種類在蝶類中是並不多見的益蟲。 取食植物葉子的幼蟲,如是第一齡的初期,常在葉背啃食葉肉,殘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樣的透明斑,以後幼蟲食葉穿孔,或自葉緣向內蠶食;隨著蟲體長大,食量也越來越大。在一株植物上蟲口密度大的時候全株被啃食一空。 大部分蝴蝶吸食花蜜,就吸食花蜜的蝴蝶來說,它們不僅只吸花蜜,而且愛好吸食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例如藍鳳蝶嗜吸百合科植物的花蜜;菜粉蝶嗜吸十字花科的植物的花蜜;而豹蛱蝶則嗜吸菊科植物的花蜜,等等 部分不吸食花蜜的蝴蝶有竹眼蝶吸食無花果汁液;淡紫蛱蝶,它吸食病栎、楊樹的酸漿。 活動和棲息 蝶類幼蟲的活動和棲息的習性,也因蟲種而各不相同。從活動時間來看,一般種類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時出來活動。但是,有些種類(如菜青蟲等)是在白天活動的,也有一些種類(如許多弄蝶幼蟲)是夜出活動的。 從活動的規律性來看,許多群棲性種類的初齡幼蟲,取食和棲息的活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