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如果檢測有問題,就賠償,沒有問題就不賠償了,包括360元也沒有賠償了。’”龔子華質問戴海嬌:“如果消費者不拆開袋子,又怎麼會知道奶粉中有老鼠屎?”
戴海嬌只說了一句:“免檢產品不會有質量問題的!”
6月29日記者采訪此事後,當天晚上亞華乳業辦公室主任胡澤民打電話給龔子華,說奶粉裡的老鼠屎可能是員工報復公司而故意放進去的。
龔子華說:“他要我別沖動,第二天就派人過來協調解決。”
“7月1日,南山奶粉廠駐益陽辦事處主管孫紅鋒和業務員戴海嬌再次約見了我進行第三次交涉,並答應了我當初提出的賠償醫藥費、誤工費等總共5860元。”
7月2日上午,記者電話采訪了胡澤民,他說:“我們沒有對龔子華承諾賠償,當時派人去是考慮到他比較激動,我就說奶粉中的老鼠屎不排除人為因素的可能,而人為因素其實是暗示龔子華自己放的。”
對此,龔子華很氣憤地說:“難道我會為了得到幾塊錢而讓我僅2個月大的孩子受這麼大的折磨嗎?我在廣東做生意,現在耽誤我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經濟損失遠遠不止這點錢,現在我妻子為此事也急病了。”
7月2日,亞華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嚴繼光趕到記者辦公室解釋有關情況時再次強調:“我們的奶粉是國家免檢產品,絕對可以放心吃,而且我們公司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是多年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屢遭投訴的免檢產品
6月30日記者暗訪時獲得的一份《南山奶粉消費者投訴及其受理情況匯總表》顯示:6月份亞華乳業質管中心接到投訴126件。另外,記者還從該公司內部獲得了一份亞華乳業液態奶6月份的投訴匯總表,經統計達175件之多。兩者相加,亞華乳業質管中心6月份接到的投訴為301件。如果按這個數字推算,該公司全年接到的投訴將非常驚人。
而據記者了解,全國消費者組織2003年共受理有關食品安全的投訴為1621件。
記者隨即又撥通了幾位投訴者的電話。
家住長沙市德雅路的喻小姐說:“這幾年我一直喝南山奶粉,今年5月份,我買了幾包生產日期為2003年3月份的‘即溶甜奶粉’,沖調後發現有黑色的異物,這種異物以前沒有,現在就不敢喝了。6月18日,我打了投訴電話,但是一直沒有回音。”
“能吃或不能吃,至少要告訴我啊!以後我肯定不會買南山奶粉了。”喻小姐說起來很氣憤。
記者看到投訴表資料“受理情況”一欄顯示,喻小姐的投訴處理結果為“退換奶粉”。
而來自湖南邵陽的王建芳就更氣憤了:“6月初,我丈夫買了3包南山嬰兒奶粉,發現第一包奶粉裡有頭發,而且小孩喝了發高燒、拉肚子,我婆婆把她送到醫院裡住了幾天院,回來又喝南山奶粉,小孩子又發高燒、拉肚子。現在不敢給小孩喝南山奶粉了,其他奶粉也不敢隨便買了,現在每天熬一些米粥給小孩喝。”
“這根頭發是6月23日發現的,當即我們打了投訴電話,但是一直沒有人來聯系我們。”
記者看到投訴表資料“受理情況”一欄顯示,王小姐購買奶粉的處理結果為“退換奶粉”。
在長沙馬坡嶺開了一家商店的趙女士說起南山奶粉就來氣:“我和熊先生合伙開了這家商店,零售南山奶粉。有一次,一位學生模樣的消費者拿著一包南山牌“高鈣高鋅”奶粉說有臭味,要求退貨,我二話沒說,就退貨了。但是公司不同意我退貨,我說,假如不退貨我就求助新聞媒體,這才給我退掉。”
“現在商店沒銷售南山奶粉了。”趙女士對記者說。
質管中心主管宋雪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公司市場部接到消費者投訴電話後,一般派業務員在2小時之內聯系上消費者。消費者可能與公司在時間上有些小沖突,但是消費者對企業的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
亞華乳業董事長石俊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
“有老鼠屎的奶粉能夠使一個民族強壯起來嗎?有小蟲子、有小紙片、發臭味的奶粉能夠使民族強壯起來嗎?”龔子華對記者說,“經過1000多次檢測之後的奶粉為什麼一個月還有幾百次的投訴呢?”龔子華的臉漲得通紅,聲音在醫院的走廊上蕩起了很長的回音。
專家:質量欺詐是披著羊皮的狼
從今年4月份起,中國奶業協會和中國經濟景氣檢測中心在北京、上海等幾個大城市開展了市場調查,結果表明,76%的消費者對奶品營養知識不清楚或不知道,45%的消費者不相信奶品生產商對原料奶來源有很好的控制,44%的消費者不相信奶品生產商對奶品質量的承諾。
湖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尹向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市場上的各種品牌奶粉失去了信任,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不過關,在與消費者處理產品質量問題時不講誠信。那麼企業要誠信,首先要求生產經營者持久、穩定地向消費者提供合格產品,這就要求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必須精益求精,千方百計地把產品不合格的因素消滅在各個生產和服務的過程中,向零缺陷跨越。其次,要求生產經營者真正視消費者為上帝,決不搞質量欺詐和價格欺詐。
尹向東認為,消費領域不誠信,已經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其主要手段就有質量欺詐。制造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和提供劣質服務的企業層出不窮,假冒偽劣充斥著市場,已經是屢禁不止,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低成本、高利潤是驅動;第二,地方保護主義長期存在;第三,現行法律法規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力度不夠;第四,執法部門執法不嚴;第五,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檢測手段落後,程序繁雜;第六,知假賣假嚴重。
“在食品領域打著‘國家免檢產品’的牌子,坑害消費者的企業不在少數,其實這種情況比沒有標明‘國家免檢產品’的食品更可怕,這實際上是質量欺詐,是披著羊皮的狼。”
2004年6月25日,本報刊發了一篇《食品安全危機考驗政府監管能力》的新聞分析。該文引用鐘南山院士的話說,我國的食品安全危機問題,不僅僅在於劣質產品泛濫,更重要的在於以“科學”的方式在制造種種污染食品,而民眾都蒙在鼓中。他認為,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它已經是癌症發病率速增的最主要原因。
八個部門管不住一杯奶?
7月1日,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吳科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今年召開的‘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就食品安全問題提出三條意見:第一,現在國家法律不完善,缺少系統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第二,管理體制混亂,有時候有七八個部門管,但是都管不好,質監部門負責生產領域的質量監管,工商部門負責市場監管,衛生部門負責制定營養和衛生標准,食品藥監部門負責食品的組織協調、綜合監督和大要案查處。這麼多部門之間本來應該緊密聯系、共同合作,但由於部門利益,總是都管不好;第三,技術檢測體系不健全。
我非常同意以上的三點意見,這三點意見能夠得到解決的話,現在的很多食品安全事故就不會發生。”
他說,今後要加大食品監督力度,對於劣質食品和有質量問題的食品要嚴查到底,杜絕此類食品流向市場損害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據悉,自從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曝光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今年正著力完善食品安全監督法律法規體系、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食品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及風險分析體系,協調統一食品安全標准等工作。同時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盡快形成協調、統一、高效、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督體制和工作機制,以更主動、更科學的工作樹立食品藥品監督機構綜合監督、組織協調的權威,提高監管效能。
2004年3月2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在全國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會議上強調,食品安全是一件天大的事,直接關系著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繼續抓好督促檢查工作,建立和完善督察督辦制度,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監管的力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飲食安全中的突出問題。 多讓寶寶吸吮,另外多喝點鲫魚湯,還可以用豬蹄炖黃豆,都是下奶的,平時也要多喝湯。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