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1/2杯、魚肉80克、蘿卜干末20克、香菇2朵、蝦米5克、姜片3片。 調味料:醬油2大匙、米酒1大匙。 做法: 1、洗泡好的三寶米和糯米混合,加水1/2杯,置電飯鍋中蒸熟(非電子鍋,外鍋加水1/2);荷葉泡水備 用。 2、魚肉洗淨,切片;蘿卜干末洗淨,瀝干水分;香菇對切泡水至軟;蝦米洗淨備用。 3、鍋燒熱,入油將蝦米炒香後,加入香菇炒香後取出備用。 4、鍋燒熱,入油將姜片炒香後,加入魚片及調味料以小火煮100分鐘。 5、取小蒸籠鋪上荷葉,放入煮熟的三寶糯米飯,再放入做法(3)與(4)之材料,續加入三寶糯米飯,將荷葉包好,置電飯鍋蒸熟(外鍋加1/2杯水)即可。 八寶粽子 葦葉500克,糯米1000克,小棗50克,薏仁50克,紅豆50克,綠豆50克,金橘75克,青梅50克。 越南粽子1.葦葉用開水焯一下冷卻待用,糯米洗淨用冷水泡24小時後待用。 2.將小棗、薏仁、紅豆、綠豆用水泡開;金橘、青梅切成粒。 3.糯米和加工好的配料混合包入葦葉中,用水煮2小時即可食用。 鮮果粽子 原料:紅棗或者栗子、白糯米 做法:首先將紅棗或者栗子切成粒,白糯米泡在冷水裡三四個小時,然後按照一層米、一層餡的順序,一共包裹上三層米、三層餡,最後將這些原料用蘆葦葉包裹起來,煮熟了即可。 豆沙粽 原料:豆沙、白糯米 做法:白糯米泡在冷水裡三四個小時,然後按照一層米、一層餡的順序,一共包裹上三層米、三層餡,最後將這些原料用蘆葦葉包裹起來,煮熟了即可。 做法和鮮果粽子相同。 古味肉粽 原料: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板栗煮熟了,直到煮出板栗的香味。香菇泡水一個小時,小火微炸,加入香料煮。將五花豬肉先過油炸一下,然後撈出來用醬油和香料鹵制。蝦也是過油炒制一下,炒出香味。花生要煮熟了。同時,要將白糯米泡在水裡大約3~4個小時,泡軟備用。 將白糯米和其他所有加工後的原料放在一起,具體的比例可以根據個人愛好,糅合在一起後,加醬料拌炒片刻,炒好以後包在粽葉裡頭。 提示:水一定要淹過所有的粽子,然後煮一個半小時左右即可。 瑤柱肉粽 原料:和古味肉粽差不多,只是再加一項原料,即瑤柱。(瑤柱是什麼: http://baike.baidu.com/view/502.htm ) 做法和古味肉粽一樣。 頂級養身粽 原料:紫米、銀杏、瑤柱、鮑魚、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第一步,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的加工方法和古味肉粽相同。紫米要泡在熱水裡,時間需要6個小時左右。泡好以後,將紫米用文火小炒,炒出香味,但是不要炒得太軟。瑤柱和銀杏也需要事先煮熟了。鮑魚最好用干鮑魚,提前7天就要放在水裡泡。第二步,將6成的白糯米和4成的紫米拌在一起,加上其他的原料,用台灣竹葉包裹成4個角,放入水裡煮一個半小時。 拉沙沙央粽 用料:糯米600克香葉4片黃梨即煮料1包蔥頭仔3湯匙蒜米1湯匙白蘭她油3湯匙生抽半湯匙粽葉適量粽繩適量 餡料:雞800克薯仔400克大蔥頭3粒蝦米80克 香辣炒飯即煮料2湯匙雞精1茶匙 生粉3茶匙馬拉棧1茶匙 做法:將雞肉斬件,薯仔和大蔥頭粒,加入其他餡料拌勻。洗淨糯米,浸水半小時,香葉切6公分長,蔥頭仔和蒜米切碎。燒熱鍋,放入白蘭她油,爆香蔥頭仔和蒜米,加入糯米和黃姜即煮料和生抽,炒均。用粽葉2張,折疊成漏狀,放入炒香的糯米1湯匙,加入餡料、香葉,再加入1湯匙的糯米在上面。將粽繩把粽子扎好,放入氣壓煲中煮30分鐘,即可趁熱食。*普通煲須2小時。 槟城娘惹粽 用料:糯米600克豬肉/雞肉碎250克蝦肉150克蔥頭仔120克糖冬瓜120克蒜米2茶匙花生碎4湯匙芝麻3湯匙香葉4片粽繩適量粽葉適量 調味料:芫茜仔粉2湯匙胡椒粉1湯匙雞晶1茶匙沙姜粉2茶匙生抽11/4湯匙糖半湯匙鹽1茶匙黃姜1茶匙水半杯紅鷹油4湯匙 做法: 將糯米洗淨,淨,浸水2小時,瀝干水分,加4湯匙油和2茶匙鹽,攪勻。燒熱4湯匙在鍋中,爆香蔥頭仔和蒜米,加入豬肉、蝦肉糖冬瓜和調味料,炒好待冷。把粽葉折成斗形,加入糯米和餡料,用繩裹緊。把粽子放入沸水中煮約2小時取出供食。 香芋肉粽 用料:糯米450克芋頭550克眉豆150克芋頭飯即煮料1包胡椒粉1茶匙麻油1茶匙蔥頭仔(切碎)2湯匙蒜頭(切碎)1湯匙粽葉適量紅鷹油適量 餡料:雞豬肉切塊600克粟子100克蝦米50克冬菇20朵鹹蛋黃10粒調味料:五香粉1茶匙壕油1湯匙胡椒粉1茶匙麻油1茶匙 生抽1湯匙酒1湯匙曬油半茶匙雞晶半茶匙糖半茶匙鹽1茶匙 做法:糯米和眉豆洗淨,浸水半小時。芋頭去皮,洗淨,切粒,包油。燒熱油在鍋中,爆香蔥頭和蒜米,倒入a料,炒香,待用。把豬雞肉(加2茶匙生粉)粟子,蝦米,冬菇和調味料抖勻。用粽葉折成筒狀,放入炒好的糯米,加入餡料,再蓋米,折成三角形,用粽繩扎好,放入燒滾水的氣壓煲中煮30分鐘即熱普通煲須2小時。 原料:豬前臀尖,糯米 肉和米的比例是3:5左右(即3斤肉,5斤米的樣子),醬油,鹽,白糖,雞精,料酒 嘉興肉棕 准備工作: 粽葉:如果是新鮮的粽葉洗淨,把根部(有兩個小尖尖)煎掉一點,煮開水,把粽葉放進去煮3、5分鐘就可以了;如果是干的粽葉就先要泡一天,把粽葉泡軟,剪掉根部後和新鮮的一樣處理 米:淘米要快,盡量不要讓米吃水。用蘿把米控干,稍微放一會兒(米裡會吃進去一點水)。加醬油、鹽(醬油稍多)。 肉:把皮去掉,肥瘦肉分開,切成大約3到4cm見方的肉塊,肥瘦肉塊數的比例在1:2比較合適。往肉裡倒料酒、醬油、鹽和一點糖,雞精。酒多一點好吃,醬油少放一點。用手搓直至肉泛出白沫,說明味道已經完全吃到肉裡面去了。 下面就是包粽子了: 粽葉分清楚正反面(毛的一面是反面,可以看葉徑區分,徑往外鼓的是反面),正面朝裡,包枕頭粽。這個不好描述阿。用棉線或者草繩系緊。粽子包出來好不好吃和系的緊不緊很有關系。每個粽子都一定要放肥肉哦,不然不好吃的。 煮粽子:一口大鍋,一定要夠深。把粽子放進去,加水,水要沒過粽子大火煮,3個小時如果像上次我給t版包的那麼大的粽子,再中火1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再大的粽子就得小火2~3小時了。煮粽子中間千萬不要停火,一定要保持水大開。吃粽子不用我講了吧? 如果發現粽子淡了,可以在煮粽子的水裡加鹽和醬油,煮一段時間味道可以進去。 台式粽子 材料:長糯米、豬肉、香菇、鹹蛋黃、醬油、糖、五香粉、鹽、粽葉、粽繩。 做法:將糯米洗淨,泡3小時備用;把豬肉切成長約4公分,寬2公分的長條;香菇泡軟後,去蒂切成條狀;再將豬肉、香菇以醬油、五香粉、鹽、糖等調味料腌2小時;鹹蛋黃切半備用。 洗淨粽葉及粽繩,取2張粽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豬肉、香菇、鹹蛋黃等餡料,再加上糯米填滿,接著將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扎緊打結,做好後放 入鍋中,以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2小時,熟透了便可食用。 [編輯本段]粽子形狀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采用果脯為餡。 廣東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風味更佳。 [編輯本段]粽子做法 (一)古代 漢代,粽子是“蘆葉裹米”;到了西晉,變成了“菰葉裹黏米,雜以粟”。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更為詳細: 《食經》曰:“粟黍法:先取稻,漬之使釋。計二升米,以成粟一斗,著竹內,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繩縛。其繩相去寸所一行。須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間,黍熟。” 《食次》曰:“●:用秫稻米末,絹羅,水、蜜溲之,如強湯餅面。手搦之,令長尺余,廣二寸余。四破,以棗、栗肉上下著之遍,與油塗竹箬裹之,爛蒸。奠二,箬不開,破去兩頭,解去束附。” 到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榈葉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可見,明朝的時候,糯米已經成為粽子的主要原料。 (二)現代 現在的傳統做法則是,先將粽葉(蘆葦葉或竹葉等)泡濕,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棗仁等為餡,包成三稜形、方形、枕頭形等蒸、煮而成。具體做法,詳細介紹以下: 1、肉棕 a、5斤香糯米,用(不能過涼或過熱,水溫以手感有些熱但可以接受)溫水浸泡糯米2、3個小時(期間撓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個小簸箕或過濾籃濾干水分。 b、2斤去皮綠豆,以同樣的溫水同樣的時間浸泡,濾干水分。 c、2斤半肥瘦豬肉(單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夠香),把肉切成寬2cm、厚1cm、長10-15cm條狀,接下來放入少許精鹽、味精(雞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調料並用筷拌勻待用。 d、把粽子葉放水裡煮,水開10分鐘後即可取出冷水洗淨剪兩端多余後濾干。 e、把棉線剪若干條,每條長約20cm。腿上(膝蓋處)放一條毛巾以備弄濕衣物。 f、取兩張(均為反面)粽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劃一字,放入1、2匙綠豆,接著是放肉條,放同等綠豆於肉條上,再填123克米蓋住綠豆。 g、右手先把外端粽葉往裡折疊並向後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綁粽子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後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煮爆)或過松(進水),以輕扯不移動即可。 h、綁好後逐一放到鍋裡,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裡上下粽子對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2、紅棗粽子 弄清肉粽的做法後甜棗粽子並不是很難啦。最大差別:棗子溫水泡好去籽剪成豆大顆粒,然後與濾干的糯米混勻,至於調料方面,喜歡甜的可放些糖。 3、綠豆鴨蛋粽 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鹹鴨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斗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入鍋加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4、陳皮牛肉粽 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姜末、食鹽適量。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鐘後,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5、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干、紅絲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干水分,然後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鐘,離火焖4分鐘即成。 6、鹹香雞肉粽 用料:糯米600克、雞肉800克、薯仔400克、蝦米80克、蒜蓉1湯匙、生抽半湯匙、蔥、鹽、雞精、生粉若干、粽葉適量、粽繩適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