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松、竹、梅或海、竹、石。松,“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竹,清高而有節;梅,不懼風雪嚴寒。蘇東坡愛竹成原,他曾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題寫過“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海被人們稱之為歲寒三友,乃是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節。明清兩代的玉器皿上常用此圖案,亦用於玉牌子上。 34.必定如意:毛筆、銀錠、如意。“筆”、“必”諧音,“錠”、“定”同言,再加如意,借意為“必定如意”。用於王牌子較多,明清兩代常見。 35.太師少師:一大獅子,一小獅子。太師,宮名,周代設三公即大師太植大保,大師為三公之最尊者;少師,宮名,周和春富之屬,即樂師也。以獅與師同啻,寓意不師少師,表示輩輩高官之願 望。宋至清代都有此圓雕玉器。圖案為一大龍、一小龍者,稱之為“教子成龍”,“望子成龍”。有明清圓雕動物件及玉牌子。 36八仙過海:八個仙人手持寶器下有大海波濤。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八仙,即李鐵據、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益采和、韓湘子、曹國重。八仙故事多見干後、宋、元、明文人的記載。“八仙厭壽”、“八仙過海”的故事流傳最廣,據說,八仙在厭賀王母娘娘壽辰歸途中跨過東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寶護身為開,競相過海,以顯神通。多用干插屏及圓雕山子和筆架。 37.群仙祝壽:眾多仙人各持禮物。傳說三月三日王母娘娘壽誕之日,各路神仙來祝賀,以此取其吉祥喜慶之意。見於玉插屏及圓雕山子和圓雕筆架。 38.漁翁得利:鶴蚌相爭狀,旁立漁翁。《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渭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屋,而鶴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鶴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鶴曰:今日不出,明回不出,即有死鶴。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禽之。”’比喻雙方相待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多見於明清圓雕人物玉器以及玉牌子。 39,平升三級:瓶上插有三戟。“瓶”與“平”同音,“戟”“級”。“平升三級”乃表示它運亨通,祝願連升三級之意。多見於明清玉牌子。 4o.嫦娥奔月:一仙女人月宮狀。嫦娥,神話中後羿之妻,後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藥,嫦娥前吃後,遂奔月宮。見於明清玉牌子。 41四海升平:四個娃娃抬起一瓶。四個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表達人民厭惡戰亂、熱愛和平之善民願望。多見於明清圓雕玉器。 42流傳百子:開嘴石榴或葡萄、葫蘆。舊時傳說,周文王有百子。以石榴子多表示百子,還有“子孫葫蘆”之說。有“百子圖”、“麒麟送子”、“蓮生貴子”等圖案,表示“子孫萬代”、“萬代長春”等願望。圓雕人物石榴。 43.八寶聯春:八件寶器。“八寶”分兩類;佛家八寶有**、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孟長八件寶器,俗稱“輪螺傘蓋、花罐魚長”。道家八寶,即八仙護身法寶,為漁鼓、寶劍、花籃、笊籬、葫蘆、扇子、陰陽板、橫笛八件寶器。八件寶器相連接的圖案稱之為“八寶聯春”或“八寶吉祥”。用干明清玉牌子和玉器皿上。 44.宮上加富:雄雞和雞冠花。圓雕和玉牌子上都有使用。 45.麒麟圖:一獸,頭上一角,獅面、牛身,尾帶鱗片,腳下生火,其狀如鹿、麒麟,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古稱之為“仁獸”,、多作吉祥的象征。“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禮記?禮運》:“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傾。”“砸”同“籁”即沼澤。漢代跨上的麒麟圖案與馬和鹿的樣子相似,漢後逐漸完善了麒麟的形象。地毯及文物中的麒麟圖案,多為“麒麟送子”、“麒吐玉書”等。因麒麟是瑞獸,又借喻傑出之人,麒麟送子、麒吐玉書皆有傑出人工降生的寓 。有圓雕的玉麒麟,也有牌子狀玉麒麟。 46,四藝圖:琴、棋、書、畫。琴棋書畫是我國古代文人雅工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進學識,提高雅興。圖案中“四藝”的造型設計古樸、優雅,富有韻律感。用於玉牌子上。 47.玉堂富貴:玉蘭花、海棠花、牡丹花。用干玉牌子上。 48博古圖:鼎彝鐘磐、瓷瓶玉件、書畫盆景等各種器物造型,種類繁多。博古圖給人以古色古香之感。博古圖由《宣和博古圖》一書而得名。《宣和博古圖》共三十卷,書成於宣和五年(1123)後,著錄當時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古代銅器,共二十類八百三十九件,集宋代所出青銅器的大成,故謂博古。用干明清插屏、玉牌子。 49.五世同堂:五個柿子和海棠花。圖案以諧啻寓意,表示古人期望升宮、富貴、五代團聚的美好願望。多為圓雕團狀件,也有用干玉牌子上的。 50.英雄斗智:一鷹一熊作爭頭狀。《本草》:“虎鷹翼廠丈余,能搏虎。”《詩?小雅》:“維熊維罪,男子之祥。”鷹與英、熊與雄同音。猛禽凶獸相斗,二勇相爭,智者勝。還有一松樹上落一鷹,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視欲斗之式的圖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多為圓雕小擺件和玉牌子。 51。八駿圖:八四姿態不一的駿馬。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名稱說法不一。《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之駿,赤骥、盜骊、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骝、綠耳。”拾遺記?周穆王》:“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明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宵,夜行萬 裡;四名超影,逐日而行z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影;七名騰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其他傳說均由此而派生。用於玉牌子和玉扳指上。 52.伯牙摔琴:一人舉琴面對一墓,旁立一老人。出自俞伯牙與鐘子期相交故事。傳說春秋戰國的,俞伯牙善彈琴,一日乘用游至漢陽江口,命童僕取琴焚香,調弦轉轸,一曲未終而弦斷,疑有人聽琴,令左右搜之,遇樵夫鐘子期。二人登舟促膝而談,意合知音,結為兄弟,約定采年江邊相見。當俞伯牙按期來到江邊時,鐘子期已病故。伯牙聞知,淚如湧泉,去子期墳前祭拜,並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殘,金徽零亂。老者驚問:“先生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自朋友,欲覓知言難上難。”故有俞伯牙摔琴謝知啻之說。此圖案多用干明清兩代的玉插屏、玉牌子等。 53.天女散花:一仙女提花籃作撒花狀。佛經故事。《維摩經?觀眾生品》記載,維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諸菩薩身,即皆墜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墜。天女說:“結習未盡,花著身耳。”謂以天女散花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宋之間《設齋歎佛文》:“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故取其“春滿人回”之意。用於明清玉牌子。 54.天馬圖:一飛馬,馬主兩翼。天馬一詞,最初見干《楚辭?離騷》、《史記?大宛列傳》和《淮南子》等書中。張蹇使西域得烏孫好馬,名日天馬。後得大宛漢血馬,比烏孫馬強壯,改烏孫馬為西極,大宛馬叫天馬。史書記載,漢武帝“獲汗血馬來,作西極天馬歌”。元狩三年(前119)後,天馬發展成“龍之友”、“龍之媒”的地位。神話故事“天馬行空”,使人想象出“馬生兩翼”。馬為龍友,被稱為龍馬。《西游記》中有白龍馬,便是一例。天馬似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龍,漢代和六朝有圓雕的玉天馬。 55.踏雪尋梅:風雪中一老人頭戴浩然巾,騎驢過橋,手持梅花。踏雪尋梅是根據後代詩人孟浩然的故事編寫而成。孟浩然(689一約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少年好學,酷愛梅花,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工不第,還襄陽。臨行前留給王維一首詩,王維私邀人內署,適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告,玄宗大喜,沼浩然出,誦所為詩,玄宗以為無求仕之心,即入還。孟浩然《留別王維》詩雲:“寂寂竟何待?朝前空自舊。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孟浩然轉驢過渡橋踏雪尋梅,已成為我國古代詩人之佳話。這一圖案用於明清的插屏、玉牌子、屏風上的玉嵌飾等。 56.鶴壽龜龌、龜鶴同齡:圖案皆為一龜一鶴。《韻會》:“龜為甲蟲之長。”龜壽萬年,是長壽之象征;鶴是仙禽《崔豹古今》“鶴干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所謂玄鶴也。”龜鶴同齡,乃同享高壽之意。用於明清玉牌子。蝙蝠(同福、遍福)古錢(諧前、眼前)雙錢(諧雙全)壽桃(桃形如心) 中國玉雕圖案之祝福圖案 介紹11幅玉雕圖案 1。馬上有福。圖案:駿馬上有一蝙蝠。 馬上有福為馬上平安,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平安即是福,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福。此圖案象征著對幸福及平安的祝福。 2。福壽雙全。圖案:蝙蝠,雙錢,壽桃,或壽桃上有蝙蝠。 福壽雙至,是雙全齊美了,難能可貴,蝙蝠和壽桃分表“福”和“長壽”之意。如果有雙錢,即借“錢”與“全”的諧音。此圖案寓意人有福壽兩全之意。 3。福祿壽。圖案:蝙蝠,銅錢,壽桃。 福祿壽是人們一代代長期追求幸福生活而總結出的人生幸福的三大項。其中的壽指長壽安康,是人們最大的心願。只要人在,一切俱在。祿指財物豐饒,地們尊貴。生活中人們如果能同時具務壽,祿兩條,福也就盡在其中了。此圖案包含了人們對長壽、幸福的美好祝願。 4。翹盼福音。圖案:一童子單腿著地,翹首仰望蝙蝠的飛來。 此圖案寓意人們對幸福和好消息的美好祝願。 5。春風得意。圖案:一童子步行或騎牛放風筝。 此圖案寓意人意氣風發,躊躇滿志。 6。並蒂同心。圖案:並蒂蓮。 此圖案寓意夫妻恩愛、心心相印,形影不離、白頭偕老。 7。室上大吉。圖案:一只公雞立於一塊巨石之上。 “石”諧音“室”,以“大公雞”諧音“大吉” 此圖案寓意為合家大吉大利,福事盈門。 8。三羊開泰。圖案:三只羊與太陽。 此圖案象征對太平盛世的企盼,預兆好運,萬事吉祥。 9。鐘馗增福。圖案:持劍鐘馗與一只蝙蝠。 傳說中鐘馗原是一名進士,考中狀元,不料唐德宗以貌取人,嫌其丑陋,將他趕出宮廷。鐘馗當場撞殿階而亡,死後為鬼首。此圖案象征合家享太平。 10。吉祥如意。圖案:一只大象身上背著一只寶瓶或一只如意。 象與“祥”諧音,寶瓶象征“平安”此圖案象征合家安康,福祿長久之意。 11。觀音賜福。圖案:正坐觀音。 觀世音,唐時因避諱太宗李世名名諱,略其“世”稱“觀音”,觀音最早為男身像,唐以後漸成女身像。觀音表“大悲”傳說有33種化身救苦救難。常見觀音造型有楊柳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滴水觀音、送子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等。 此圖案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 福是吉祥之最,願天下人能廣結福緣、如意幸福。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