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活動的繼續。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出眠)。 出眠刺猬的出眠溫度約為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藥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猬可達每分鐘60次,待蘇醒後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鐘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以上而完全蘇醒。 在冬眠過程中,動物是處於活動(常溫)與麻痺(低溫)交替的冬眠陣狀態。活動時期約為幾小時至幾天。有些種類動物在此期間進行排洩或進食。大多數種類動物不進食,但進行某些生理平衡的調整。 冬眠動物在長達100多天的冬眠季節內不吃不喝而仍維持生命,是由於有充足的能量儲備,而代謝又降到最低水平,為活動時的1~2%。其呼吸商接近0.7,主要靠氧化脂肪來供給能量和水分。冬眠型動物在肥育期內便儲存了相當於體重30~50%的脂肪,大多數集中於皮下,不僅供給能量還有保溫作用。冬眠型動物的褐脂較非冬眠型多,而經過冬眠後又減少最多。曾被人認為是與冬眠有關的內分泌腺,有冬眠腺之稱。現知與冬眠動物的激醒有密切關系。 觀察中發現:氣溫降到12℃,刺猬都不肯“冬眠”,為了驅逐嚴寒仍靠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在氣溫降到7℃時,刺猬才進入冬眠狀態。刺猬冬眠長達四五個月的時間,進入冬眠後,體溫下降,其它生理機能也一同減弱。舉例來說,一只清醒的刺猬每分鐘呼吸約五十次,在冬眠的時候至多呼吸八次,有時只呼吸一次,甚至一連幾分鐘都不呼吸,一只清醒的刺猬每分鐘心跳二百次,冬眠的時候減少到二十次。 (1)半月後“沒有反應”、“睡得真甜”; (2)三周後撒尿、吃食一次; (3)每隔三周,撒尿、吃食一次,整個冬季都是如此,直到第二年三月,氣溫上升到10度左右, (4)一定不要去驚嚇他。 大家請謹記,刺猬被稱作八大地仙之一,和狐狸,黃鼠狼一樣,所以沒事干不要去惹它們哦!不要看著可愛就想去玩,其實是不太好的!而且影響了刺猬的正常生長,對這種可愛的小家伙其實是不利的,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們,就讓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刺猬喜歡打呼噜,和人相似 刺猬年產仔1-2胎,每胎3一6仔。刺猬適應能力強,疾病較少,沒有傳染性疾病,只要飼養管理和衛生措施得當,刺猬是很少得病的,主要疾病是腸炎、皮癬、寄生蟲等,一般用人類相應的藥物就可治療。 春季:冬眠結束,刺猬醒來,當氣溫上升到10度時,刺猬會感到非常口渴,急切地尋找水源。此時遇到它們千萬不要好心喂牛奶,因為這樣會導致死亡。此時比尋找食物更緊要的是尋找配偶。母刺猬在接受求偶前,公刺猬要在她周圍耗上幾小時之久,此後,他就完成了使命。母刺猬開始尋找安全清靜的地方作為自己和30天後即將出生的小刺猬的巢穴。如果您在後院堆放的木料堆附近發現了刺猬的行跡,就請您暫時推後春季大掃除,因為這裡很可能已經成為了母刺猬的產房。 夏季:小刺猬出生了。它們全身有100多根刺,出生後前兩周無視力。小東西由母乳喂養4-8周。而後,母刺猬教授如何覓食。兩個月後,母刺猬停止照顧幼刺猬,讓它們獨立生活。成熟的刺猬平均每餐進食40克食物。大約90%的小刺猬壽命不到一年。如果您想對養育幼子中的刺猬媽媽提供幫助,可以在它們出沒的地方撒些貓糧、狗糧,千萬不要拿牛奶、鹹面包和有調料的食品給它們。 秋季:刺猬主要精力放在覓食上。每晚可吃掉200克食物。成年刺猬體重可達2.5公斤。它們用小樹枝和雜草來營造冬眠的巢穴。有時它們的巢穴有50厘米的隔層。它們也能在木制樓梯下或其他人造場所睡眠。 冬季:刺猬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6度,在這種情況下,刺猬是世界上體溫最低的動物。呼吸1-10次/分鐘。枯枝和落葉堆是刺猬最喜歡的冬眠場所。此時人們如果焚燒落葉,將是刺猬的滅頂之災。冬眠中的刺猬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過早地醒來會被餓死的。
刺猬是雜食性動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種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物為生。家庭飼養可以自配飼料,以肉類下腳、糧食及副產品、青菜等按比例配合飼養。另外,毛毛蟲、甲蟲、蝸牛、蚯蚓等小動物和水果也可喂養。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刺猬
食蟲目
刺猬是異溫動物(heterothermic),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猬屬在各地都有冬眠現象。分布在阿拉伯,撒哈拉沙漠的沙漠猬進行夏眠;其親緣種印度猬在斷絕糧水的飼養條件下能活4一6周,大耳猬在印度也有冬眠期。刺猬都有忍耐蟄伏期體溫和代謝率降低的能力,以此渡過寒冷、炎熱或食物短缺的困難時期。
我國猬科計有6屬7種,分布最廣的是刺猬,身體背面密生粗硬棘刺,耳較短,不伸出棘刺。從東北、華北至長江中下游都能見到。捕食各種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兼食根、果、瓜等植物。年產1一之胎,每胎3一6仔。大耳猬外形似刺猬,但耳較長,突出於棘刺之外,見於內蒙、新疆等地。南方有中國鮑猬、小毛猬和海南新毛猬,它們都是鼠形而無棘刺的種類,背部被毛、尾細長。 猬亞科 普通刺猬 分類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 目:食蟲目 科:猬科 亞科:erinaceinae 屬: 非洲猬屬 猬屬 大耳猬屬 林猬屬 刺猬是屬於哺乳動物中的食蟲目,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和非洲“舊大陸”,並被人工引進新西蘭。 刺猬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有短而密的刺,遇敵害時能將身體卷曲成球狀,將刺朝外,保護自己,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因此有利於農業消滅害蟲,刺不能脫落,和豪豬不同。最普遍的刺猬種類是學名為“歐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北部,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也分布很廣,這種刺猬冬季冬眠。剛出生時刺軟眼盲。刺猬一般能抵抗許多中毒物,但無法抵抗殺蟲劑,有時因誤食被殺蟲劑殺死的蟲子而中毒身亡,因為行動緩慢,有時會被高速行駛的車軋死。刺猬的主要天敵是貂、貓頭鷹和狐狸等食肉動物。 當它經過一種有氣味的植物時,會龃嚼然後塗到自己的刺上,使刺保持當地的氣味以防止被天敵發覺,也可能使其沾染毒物,以抵抗攻擊它的敵人。 一般刺猬能成活4-7年,但作為寵物的據記載有成活達16年的。作為寵物的刺猬是由普通刺猬和非洲的“四趾刺猬”雜交培養的,不冬眠,個頭較小,不耐寒。普通刺猬不易作為寵物飼養。有的國家禁止將刺猬作為寵物飼養。在新西蘭,作為一種引進動物,刺猬在這裡沒有天敵;過渡的繁衍,使之逐漸成為一種災害:因為蟲子不夠,它們開始搜巡蝸牛、蚯蚓和鳥蛋。 刺猬種類 猬亞科erinaceinae *非洲猬屬(atelerix) o四趾刺猬(atelerixalbiventris) o北非刺猬(atelerixalgirus) o南非刺猬(atelerixfrontalis) o索馬裡刺猬(atelerixsclateri) *猬屬(erinaceus) o黑龍江刺猬(erinaceusamurensis) o東歐刺猬(erinaceusconcolor) o西歐刺猬(erinaceuseuropaeus) *大耳猬屬(hemiechinus) o沙漠刺猬(hemiechinusaethiopicus) o長耳刺猬(hemiechinusauritus) o印度長耳刺猬(hemiechinuscollaris) o伯蘭特刺猬(hemiechinushypomelas) o印度刺猬(hemiechinusmicropus) o光腹刺猬(hemiechinusnudiventris) *林猬屬(mesechinus) odaurianhedgehog(mesechinusdauuricus) ohugh'shedgehog(mesechinushughi)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