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版畫制作後怎麼銷售正文

版畫制作後怎麼銷售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版畫制作後怎麼銷售
 
書票是供藏書用的,其最初的功能和藏書印章一樣,屬於個人收藏的一種標記。通常藏書票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為“我的藏書”。最早的一張藏書票是1470年由德國人johannesknabensberg制作的,署名勒戈爾(lgler),由一款畫有刺猬銜著野花腳踩落葉的木刻畫構成。
 
版畫是以"版"作為媒介來制作的一種繪畫藝術。只要藝術家運用刀、筆或其他工具,在金屬、石板、木版、紙板、麻膠板、塑料板、絹網等不同板材上,進行繪制、雕刻、腐蝕等方法的制版過程,再通過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藝術作品均被認為是版畫。版畫起源於印刷,最終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貌,因此,絕不能將版畫等同於一般的印刷品。
 根據制版方式,版畫主要分為四種,也有說五種。四種是指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五種是在此之上加上綜合版。
 找了個示范,是德國大師丟勒的木版畫代表作《四騎士》。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35/54/77/1305355477.10352365.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35/54/77/1305355477.10352365.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版畫,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
印。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

中國版畫的起源,有漢朝說、東晉說、六朝以至隋朝說。現存我國最早的版畫,有款刻年月的,是舉世聞名的&quot;鹹通&quot;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卷首圖,根據題記,作於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quot;至德&quot;本版畫,據估計比&quot;鹹通&quot;本早約百年。唐、五代時期的版畫,在我國西北和吳越等地都有發現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樸俊秀,奏刀有神。內容題材
以宗教經卷為主。

宋元時期的佛教版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刻本章法完善,體韻遒勁。同時,在經卷中也開始出現山水景物圖形。其他題材的版畫,如科技知識與文藝門類的書籍、圖冊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臨安、紹興、湖州、婺州、蘇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時期的遼代套色漏印彩色版
《南無釋迦牟尼佛像》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畫,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於實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現了銅印刷,主要用於印制紙幣和廣告。元代的&quot;平話&quot;刻本是我國連環版畫的前身。

中國明清時期的版畫,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和市民文學的繁榮,而趨於繁盛。明代雕版印刷已普及全國各地,直至清代前期發版畫藝術呈現著相當繁盛的局面。商業手工業的巨大發展、城市市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市民文學中戲曲小說創作的活躍,都予書籍出版和版畫插圖藝術以有力的推動。

宋元已成為雕版印刷中心的福建建安、浙江杭州至明時仍保持其重要地位,作為首都的南京和北京刻版印刷事業也日趨隆盛。明代中期以後,安徽徽州(今歙縣)地區的版畫異軍突起,雕刻名手如林,且散布全國各地,其風格細致精工,予明代後期版畫發展以重要影響。(了解更多徽州版畫、金陵版畫)

明代版刻書籍除儒家典籍、佛經道藏外,小說戲曲、應用科學、畫譜箋譜等占有重大比例。這些書籍的插圖,對傳插知識,普及文化藝術,推廣科學技術起著重要作用。一些具有進步民主思想傾向的文藝作品,因附有精美插圖而加強了感染力。一些畫家從事插圖,與刻工合作,在版畫中創作了一些動人的藝術形象。

明朝的版畫大體分為初、中、晚3個時期。初中期以南北二京的國子監為中心,刻印不少書籍。民間的刻本也有所抬頭,宣德(1426~1435)年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積德堂版《金童玉女嬌紅記》,成化(1465~1487)年間北京文順書堂版《平話十六種》,弘治十一年(1498)北京金台岳家版《西廂記》等書的插圖,風格質樸,人物生動,代表了那個時期的水平。從嘉靖(1522)元年至崇祯(1627~1644)末年120余年間所刻版畫,習慣上納入明代後期版畫。福建建安版畫仍繼承宋元傳統,諸如熊龍峰、劉龍田、余象斗、楊閩齋諸家書坊,刻印了不少小說和實用書籍,多數為上圖下文本,後來發展為單頁聯句,由文中之圖改變為每卷首全頁附圖,為細致地刻畫人物情節提供了較大的篇幅。萬歷時,徽州、杭州、吳興、蘇州等地刻書行業驟然興起,各地書坊林立,大量刊行市民愛好的文藝書籍。這個時期的出版物,幾乎無書不圖、無圖不精,書坊經營者為了牟利,不惜工本,請高手創稿,名工镂版,花樣翻新,形成中國版畫史上的黃金時代。 

中國古代版畫在歷史長河中有它自己的發展軌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版畫盡可能利用對象的本色,顯出木味。並且巧妙利用&quot;留黑&quot;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發揮刻版水印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和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表現主題。

鄭振铎先生曾說:&quot;梨棗圖畫,為推動文化,功高不可勝言&quot;。這是對版畫藝術地位的恰當評價。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79/98/47/1195799847.10352365.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79/98/47/1195799847.10352365.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
 

做究腦殼槟榔的總代理要哪些條件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