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蝦米蝦仁哪個大正文

蝦米蝦仁哪個大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蝦米蝦仁哪個大
 
當然是蝦仁大
 
記得做之前用溫水泡軟,洗淨,並過濾掉沙子。

【菜名】海米白菜湯
【所屬菜系】浙江菜 
【特點】湯清味鮮,爽口。
【原料】 
白菜心250克,海米50克,火腿10克,水發香菇4個。雞油2.5克,精鹽4克,味精2克,高湯500克。
【制作過程】 
1.將白菜心切成3厘米長、1厘米寬的條,用沸水稍燙,撈出控淨水。海米用溫水泡好,火腿切成1.5厘米長的條片。把香菇摘洗干淨,擠干水分,一切兩半。2.鍋內加入高湯。火腿、香菇、海米、白菜條、精鹽,燒開,撇去浮沫,待白菜軟料時加入味精,淋上雞油,盛入湯碗。

海米冬瓜湯
原料:冬瓜(去皮去瓤)250克,海米15克,熟豬油10克,精鹽4克,味精2克,蔥花2克,高湯或清水250克。
做法:1、將冬瓜切片,海米洗淨待用。2、鍋上旺火,加高湯燒開,再投入冬瓜、海米和精鹽,燒十分鐘左右,待冬瓜燒熟,加入蔥花、味精和熟豬油即成。

【菜名】海米蘿卜湯
【所屬菜系】浙江菜 
【特點】味道香甜,內含豐富營養.
【原料】 
白蘿卜100克,海米適量,鹽、味精、紹酒適量,蔥末少許,清湯500克。
【制作過程】 
1、將蘿卜洗淨,去皮,切成細絲待用;將海米洗淨。2、炒鍋中倒入1湯匙油,用蔥末炝鍋,隨即加入紹酒、清湯,把蘿卜絲、海米同時下鍋,待湯燒開,蘿卜絲熟後,加入味精、鹽調味,撇去浮沫即成。

魯菜菜譜
海米扒油菜
主料:油菜心350克,水發海米25克。
配料:蔥姜絲10克。
調料:清湯200克,料酒5克,精鹽1.5克,味精1克,水澱粉25克,白油30克,雞油10克。
工藝制作:
1.將萊心洗淨,用開水煮爛,然後撈入涼水中淘涼後撈出。用刀削去菜蒂,將根部用刀劈開,將菜葉切齊,排列整齊呈正方形裝入平盤內。
2.炒勺內放入白油,用蔥姜炝鍋,烹入清湯、料酒,加人精鹽,、燒沸後,用漏勺撈出蔥姜,放入海米,輕輕將盤中油菜推入勺內燒開入味後,用水澱粉勾芡,放入味精,淋上雞油大翻勺,拖入盤中即成。
特點:整齊美觀,軟爛無渣,鮮香味醇。


【菜  名】海米炒蕨菜
【所屬菜系】韓國菜
【特  點】鮮嫩柔滑,清香溢口,鹹辣甜香
【原  料】 
蕨菜400克,水發海米50克,精鹽2克,料酒15克,白糖20克,豉克,味精2克,生姜10克,水澱粉10克,雞湯50毫?/td> 
【制作過程】 
蕨菜學名蕨,又叫蕨菜芽、蕨根、如意菜、貓爪子菜、龍頭菜、拳頭菜、雞爪爬,烏糯等,在亞洲分布很廣。為多年生草本標植物,株高約30厘米,喜歡生長在山地、原野、牙期在春天呈貓爪狀,牙葉尖端呈卷曲狀,是一種比較名貴,較有很高營養價值的醫用野蔬,烹制菜品則質地鮮美,脆嫩爽口,清香柔滑,色香味營養俱佳。1、將蕨菜擇去老莖,用開水焯過,切成6厘米長的段2、海米水發後,洗淨,放入瓷碗內,加料酒及清水上蒸鍋蒸軟3、生姜去皮,洗淨,切成細末,待用4、炒鍋燒熱放入豆油,燒五成熱時,投入姜末、辣椒面炸出香味,下入蕨菜略為煸炒後,將蒸好的海米及其湯汁倒入,同時,加入精鹽、白糖、醬油炒勻,放雞湯燒開,待蕨菜稍變軟時(不宜過於炒熟),加味精,勾水澱粉薄芡,淋芝麻油,出鍋,入盤,撒勻焙好的芝麻,即可5、注意:未經開水焯過的蕨菜易致癌


魯菜菜譜
海米燒白菜
主料:大白菜心500克,水發海米25克。
配料:蔥姜米10克。
調料:清湯150克,料酒10克,味精1克,醬油30克,白糖5克,八角1粒,花生油750克(約耗50克),花椒油5克,水澱粉25克。
工藝制作:
1.白菜心切去白菜頭,然後再切成長6厘米的圓墩,將白菜幫剝開,用刀拍松,順白菜絲撕成1厘米寬的劈柴塊。
2.炒勺內放入花生油,用旺火燒至八成熱時,將白菜下入勺內,不斷翻動。炸至微黃時撈出,再用手勺擠壓,去掉白菜內含的油分。
3.炒勺內國油少許,用蔥姜八角搶鍋,烹入醬油、清湯,放入白糖、料酒、白菜,用小火燒至白菜軟爛入味時,用水澱粉勾交,放入味精,淋上花椒油,拌勻出勺即成。〔特點〕
特點:汁濃紅潤,鹹鮮香爛。

魯菜菜譜
海米燒芸豆
主料:嫩芸豆500克,水發海米25克。
配料:蔥姜共15克。
調料:醬油30克,味精1克,清湯200克,水澱粉30克,花生油750克(約耗50克),花椒油5克,八角1粒。
工藝制作:
1.將芸豆摘去蒂、筋、洗淨,用手掰成5厘米長的段,蔥姜洗淨切成片。
2.炒勺內放入花生油,用旺火燒至八成熱時,將芸豆下入油內,炸至芸豆回軟時撈出。
3.炒勺內放入花生油25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姜片、八角、海米炝鍋,炸出香味時,烹入醬油、清湯、料酒,放入芸豆,蓋上蓋,用中小火燒至芸豆入味熟爛時,將勺移至旺火上,用水澱粉勾芡,加入味精,淋上花椒油,拌勻出勺繼承。
特點
造型美觀,色澤紅亮,鮮香軟嫩,口味香醇,形如魚鱗。


海米珍珠筍
原料:珍珠筍350克;水發海米50克,蒜末,蔥白末,澱粉,味精,精鹽,高湯,紹酒等。
制法:珍珠筍順身切成兩半,用開水焯水,用冷水過水,晾涼待用;炒鍋放入香油燒至5成熱時,放入蒜末,蔥白末,放入海米,高湯,味精,精鹽,紹酒,珍珠筍、顛炒,再用濕澱粉進行勾芡,拌勻後裝盤,即成。 


海米燒腐竹
材料:
海米20克
腐竹200克
調料:
食用油20克
高湯2大匙
精鹽1小匙
味精1/2小匙
做法:
1.將腐竹泡軟後切成3厘米長的小段;海米泡軟;
2.鍋內放油,燒熱,下海米、腐竹,加高湯,加入精鹽、味精燒開,把腐竹燒透,將汁收稠即成。
特點:
蔥香濃郁,鹹鮮細嫩。
廚師一點通
如果把干腐竹放入油鍋中炸一下再用溫水泡發,吃起來會更有韌性。

海米香干芹菜:
主料:芹菜
輔料:海米、香干、胡蘿卜、鮮香菇
調料:蔥、姜、雞精、香油、鹽
做法:
1、蔥、姜切末,海米用開水浸泡;
2、將香干、胡蘿卜、鮮香菇、芹菜切成1.5寸長的小棍,用開水焯熟;
3、坐鍋點火放油,加入少許香油,將蔥姜末和泡好的海米放入鍋中煸炒一下,取出晾涼。
4、用炸好的蔥姜海米油將剛才焯好的各原料拌勻即可。
特點:色澤艷麗、口感豐富、老少皆宜。
菜譜名稱 東江瓤豆腐
所屬菜系 小吃
所屬類型 風味小吃
基本特點 
基本材料 去皮豬肉325克、淡二湯750克、浸皮海米50克、花生油500克、左口魚末10克、蔥15克、豆腐600克、味精7.5克、鹽12.5克、深色醬油15克、胡椒粉0.5克、濕澱粉10克、干澱粉20克、清水50克
做工:
  1.將豆腐切成長5公分、寬4公分、高2.5公分的小塊,共三十塊,把豬肉、魚肉分別剁成黃豆粒大小,蝦米切成細粒。
  2.把豬肉、魚肉放在盆內,下精鹽10克、味精0.5克,拌撻至有膠,再下蝦米、清水、干澱粉、蔥10克、左口魚末5克,拌撻約2分鐘成肉餡。
  3.在每塊豆腐中間挖一個長2.5公分、寬1.5公分、寬1.5公分的小洞,然後每塊豆腐瓤入肉餡20克。
  4.炒鍋用中火燒熱,下油25克,把瓤豆腐逐塊放入,邊煎邊加油二次(每次約25克),煎至兩面金黃色,取出入入砂鍋,加入二湯、精鹽、味精,加蓋,用中火焖2分鐘至熟,下醬油調色,用濕澱粉勾芡,淋油25克拌勾碟,撒目蔥、左口魚末、胡椒粉便成。
注意:
  1.左口魚末制法:左口魚干為廣東特產,將左口魚干剝去頭、皮骨,取淨內,用中火燒熱炒鍋,下花生油至五成熱祚入魚干炸至金黃色,松化。晾涼後,碾成末。
  2.攪餡時用力要均勻,順一個方向攪動。
  3.煎時要隨時轉動鍋,避免糊底。
風味特點:
  1.瓤豆腐是東江名菜,東江是洙江支流,其源東出尋烏水,西出九曲河,由江西南部入廣東,至龍川縣五合附近匯合,折向家菜,下游經珠江三角洲到獅子泮出虎門入海。東江菜也就是客家菜,所謂客家,是從中原南遷而來的漢人。相傳西晉嘉年間(四世紀初)。中原戰亂頻繁,人民流離失所,盡遭劫難有一部分漢人南涉渡江,至唐宋(九世紀)及南宋末年(十三世紀),又大批過江南下,至贛、闵,及粵東、粵北等地,被稱為客家,以別於當地原來的居民,後遂相沿而成為這一部分人的自稱,以粵東東江一帶的梅縣、興寧、大埔、五華、惠陽等縣最為集中,語言保留較多的漢語古韻,稱為客家話,菜肴也保留古代中原的一些特點和風味,稱為客家菜。
  2.中原風俗,過年尚食餃子,客藉漢人初到東江時,仍保留這一風俗習慣,但當時嶺南不產小麥,而且"廣人以面熱不以為飯,……水面外,若干餅,蓑衣油餅,水晶包,卷蒸之屬,廣人亦多不食"(見清·屈大均《廣東新語》),過年吃餃子可望而不可及。後來,人們就把餅子的餡料填進豆腐以代,這樣食法雖不如吃餃子那樣有情趣,但總可以得到一點慰藉。故很快就傳遍客家地區,以後又經歷代名師高廚改進而成現在的瓤豆腐,此菜原鍋上桌,香濃軟滑,有左口魚的特色鮮味,為東江地區冬令常菜。流傳至今,興梅地區客家人的團年飯上,仍必備此菜。


豆腐箱子
主料:硬豆腐1000克。
配料:肥瘦豬肉100克,水發海米50克,水發冬菇4個,冬筍50克,蔥姜米少許。
調料:清湯300克,醬油50克,料酒10克,味精1克,精鹽2克,水澱粉30克,花生油1000克(約耗100克),花椒油10克。
工藝制作:
1.將豆腐切成長6厘米、寬厚各3厘米的塊(10~12塊),豬肉、海米、冬菇、筍均切成黃豆粒大小的丁。
2.炒勺內放入油,燒至七成熟時,將豆腐逐塊下勺,用油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勺內留油少許,用蔥姜米怆鍋,下入肉丁偏炒,再放入冬菇、海米、筍、少許醬油、料酒、精鹽,炒至肉已熟時,盛人大碗內。
3.將炸好的豆腐塊,每塊從距上面0。5厘米處橫片一刀(其中一面相連),成箱子形,掀開箱於蓋挖出裡面的嫩豆腐,將炒好的餡裝入豆腐箱內,蓋上蓋,排列在大平盤內,上籠蒸透後取出。
4.炒勺內放入清湯、醬油、料酒、味精,燒沸後,用水澱粉勾熒,淋上花椒油澆在豆腐箱上即成。
特點:形如箱子,內裝填餡,顏色紅潤,味美鮮香。


口袋茄子
原料:鮮嫩圓茄子4個(重約1斤),鮮豬肉餡150克,海米15克,醬油、白糖、澱粉、味精、蔥姜、蒜各適量,花椒粉少許。
制法:1、將茄柄削去、洗淨,在柄部用小刀割2厘米見方的口,揭開後把裡面的茄瓤挖出(另有用)。2、將肉餡和海米(發泡後剁碎)加入調料(醬油、料酒)制成餡心,添在挖空的茄子內,將茄口蓋上。3、用大湯碗盛上茄子(茄口向上),加入調味品和湯汁,上屜蒸熟,取出時倒出湯汁。將茄子開口處朝下扣在盤中,炒鍋上火,加入上次的湯汁,調好口味,加少許水澱粉,澆在茄子上撒上蒜末即可。


魯菜菜譜
木樨湯

主料:瘦豬肉50克,水發海米10克,雞蛋1個。

配料:水發木耳10克,菠菜2

[1] [2] 下一页

有需要做包裝袋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