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胯炖鲢魚 蔥油鮮鲢魚 主料:鲢魚 調料:鹽、料酒、醬油、雞精、蔥姜絲、花椒、姜片、蔥段、干辣椒絲、香菜葉、香油 做法: 1、將鲢魚去內髒洗淨在魚身上剞人字花刀; 2、坐鍋點火放入清水,開鍋後加入鹽、醬油、雞精、料酒、花椒、姜片、蔥段煮一會兒,放入鲢魚用小火煮10-15分鐘,取出裝入盤中撒入鹽、蔥姜絲、辣椒絲待用; 3、坐鍋點火倒入油,油溫8成熱時,放入蔥段、姜片炸出香味時,拾出蔥姜,將油澆入魚身上,撒上香菜葉即可食用。 特點:鮮鹹清香。 天天提示:煮鲢魚時,要注意火候,不宜火大。 麻辣鲢魚 鲢魚800克,豆粉2大匙,鹽適量,蔥50克,干紅辣椒10個,花椒30粒左右,老姜一塊,大蒜3頭,湯(水也可)約2l,豆瓣2大匙,老抽2大匙,白糖1匙,油酥辣椒2大匙,花椒粉適量,味精適量。 做法: 1、將魚剖肚,洗淨肚裡的所有附著物,切小塊用豆粉、鹽拌勻碼味.。 2、備料1:將老姜切片、大蒜切片(也可以壓破)豆瓣、老抽、白糖放同一個碗裡。備料2:干辣椒切段、花椒放另一個碗裡。備料3:蔥切段。 3、鍋內放熟油燒到八分熱,將備料1倒進鍋裡小火慢炒,炒至呈亮色後加入湯或水(水以淹過魚塊為宜)。 4、燒沸後改中火熬幾分鐘,然後倒入魚塊,煮7、8分鐘。 5、加入油酥辣椒、花椒粉、味精蔥,拌勻起鍋即成。 川芎白芷炖魚頭 原料:川芎6克,白芷9克,鲢魚頭200克。 做法:魚頭洗淨,加入切成片的川芎和白芷,加水適量,隔水炖熟。 (注意:川芎用量不宜太多;若有月經過多或陰虛火旺的頭暈,頭痛則不宜食用。) 功效:鎮靜止痛,祛風活血,男女頭風痛。 水煮鲢魚 鲢魚800克,豆粉2大匙,鹽適量,蔥50克,干紅辣椒10個,花椒30粒左右,老姜一塊,大蒜3頭,湯(水也可)約2l,豆瓣2大匙,老抽2大匙,白糖1匙,油酥辣椒2大匙,花椒粉適量,味精適量。 做法: 1、將魚剖肚,洗淨肚裡的所有附著物,切小塊用豆粉、鹽拌勻碼味.。 2、備料1:將老姜切片、大蒜切片(也可以壓破)豆瓣、老抽、白糖放同一個碗裡。備料2:干辣椒切段、花椒放另一個碗裡。備料3:蔥切段。 3、鍋內放熟油燒到八分熱,將備料1倒進鍋裡小火慢炒,炒至呈亮色後加入湯或水(水以淹過魚塊為宜)。 4、燒沸後改中火熬幾分鐘,然後倒入魚塊,煮7、8分鐘。 5、加入油酥辣椒、花椒粉、味精蔥,拌勻起鍋即成。 拆燴鲢魚頭 1、將鲢魚頭去鱗、去鰓,清水洗淨,用刀在下腰進刀劈成兩爿,再用清水洗淨污血,放入鍋內,加清水淹沒魚頭,放入蔥結、姜片各5克、紹酒25克,用旺火燒開,移小火上窩10分鐘,用漏勺撈人冷水中稍浸一下,在水面上,用左手托住,魚面朝下,右手將魚骨一塊塊拆去,將拆骨的魚頭魚面朝下放在竹墊上。 2、將菜心洗淨,菜頭削成橄榄形。炒鍋上火,舀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菜心氽熟,將鍋內的油倒出,加少量肉骨湯、鹽、味精,燒幾分鐘後,將菜心取出,放在湯盤中襯底。 3、炒鍋上旺火,加豬油7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姜煸出香味,將魚頭肉放入,加紹酒、肉骨頭湯,燒開後加鹽、味精,移小火上燴10分鐘,用大火收濃鹵汁,調好口味,放少量胡椒粉,用濕澱粉著膩,澆熟豬油50克,出鍋倒在菜心上,加青蒜葉絲即成。 掌握關鍵:①要選用大鲢魚,最好是活魚,其味更鮮美。②拆骨時盡量保持魚面不碎。③用濃鮮湯烹制,雞湯更佳,可使湯汁濃而入味。 鲢魚煲 把1條花鲢魚剖好洗淨,用鹽稍腌。腐竹用干布抹淨、切段,炸香,撈取墊在煲底。冬菇、青蒜、蔥洗淨切好,姜去皮、拍扁、切碎。起油鍋,將鲢魚兩面煎黃鏟起,再下油,放入姜、青蒜、蔥頭煸香,加入少許清水,鏟起放在盛腐竹的煲內。加入冬菇、煎香的鲢魚,調好味,原煲上爐煲熱至鲢魚熟,再加熟油,即可上桌。 奶油茄汁魚塊 取花鲢魚中段,洗淨,切塊後用少許黃酒、鹽、糖、味精、干澱粉拌勻,在鍋中放少許油,用大火將魚塊滑炒一下盛起。再把洋蔥切絲,放在油鍋中煸出香味,倒入少許番茄沙司,再放入魚塊,加適量鹽、糖、味精後,用文火燒至魚塊熟透,起鍋前放一小塊純奶油,待奶油溶化後即可裝盤。 豆瓣花鲢魚 花鲢魚去鰓及腸雜,洗淨後切成長方塊,下入熱油鍋中炸至黃白色,撈出瀝油。炒鍋上火,放豬油,下蔥花姜蒜末煸香,再加入豆瓣醬煸炒,隨後放醬油、料酒、白糖、米醋,再下魚塊,加鮮湯,煮沸後轉文火煨至剩下1/3湯汁,加味精和濕澱粉,攪勻即成。 酸筍蒸魚頭 將花鲢魚頭一劈為二,酸筍切成絲;魚頭放盆內,抹上少許豉汁、料酒、鹽、胡椒粉、生粉,擺放於平盤內,放上酸筍絲,上籠蒸約8分鐘,淋上生抽王、麻油,放上蔥絲、姜絲、紅椒絲;蔥入油鍋燒至七八成熱時,澆於菜肴上即成。 辣椒花鲢魚 將要加工的整條花鲢魚剖肚去鱗洗淨後放入開水鍋裡燙二分鐘,而後取出用涼水淋一遍瀝干備用,油燒熱後將花鲢魚入鍋,接著放干辣椒、料酒、醬油、糖、姜片等佐料焖燒5分鐘後出鍋。如此燒法的花鲢魚味進得很足,入口即化,吃在嘴裡的魚肉全是綿綿的香味,略帶一些辣味,爽極了。 酒煎魚片 將花鲢魚中段切片入碗,放蔥姜絲、鹽、味精腌漬10分鐘,揀出蔥姜絲,魚片逐一拍上干澱粉備用。雞蛋打入碗內攪勻,炒鍋放油燒至四成熱時,將拖上蛋液的魚片逐一排放在鍋中,煎至魚片底部硬挺時翻身,再煎另一面。煎好後加少許水、味精、鹽、蔥姜絲、糖,用小火將湯汁收干,烹入白酒,出味時即可裝盤,酒味濃郁,鹹鮮嫩香。 小竅門:去除鲢魚泥土味。 鲢魚在經過一冬的蟄伏河底,魚體消耗減少,代謝減緩,故而肉質肥嫩,但也沾上些許泥土腥味。而要去除花鲢泥土腥味,可在剖殺洗淨後,用少許鹽花。 鳜魚概論
鳜(mandarinfish)又名桂花魚、鳌花。屬鲈形目、鮨科。學名sinipercachuatsi(basilewsky)。據文獻記載,鳜屬包括多種鳜魚,其中:最著名的是翹嘴鳜;其次是大眼鳜;其他還有斑鳜、朱氏鳜、廣西鳜、錢氏鳜、百泉鳜、四川鳜、等斑鳜、暗鳜、銅錢鳜、麻鳜、運江鳜、柳州鳜、波紋鳜和白頭鳜等等。可以說鳜屬魚類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
我國鳜屬魚類雖然很多,但目前真正被開發利用的僅有翹嘴鳜和大眼鳜,其他種類有待於繼續加以開發利用。
鳜魚為肉食性魚類,常常膘肥體壯,古詞有“桃花流水鳜魚肥”,因而得名胖鳜。鳜魚肥滿度很高,肉質豐腴細嫩,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鳜魚因無肌間刺,為小孩和老人理想的高蛋白(19.3%)、低脂肪(0.8%)的保健食品。
過去,鳜魚是我國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在海外被譽為“淡水石斑”。現在,國內的賓館和酒樓對鳜魚的消費量也與日俱增。在國內外市場迫切需求鳜魚的情況下,因此鳜魚身份培增,一般1千克鳜魚相當於10千克鲢魚的價值。所以發展鳜魚養殖前景廣闊。
鳜魚的形態特征
體較高側扁(體長為體高的2.7-3.1倍),背部隆起,腹部圓。眼較小,側上位。口裂大略傾斜,上颌骨末端伸至眼睛後緣。下颌明顯長於上颌。上下颌、犁骨和口蓋骨均有大小不等的小齒。前鰓蓋骨後緣呈鋸齒狀,有4-5個大棘,鰓蓋骨後部有兩個大棘。背鳍較長,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的鳍條為硬刺狀12根,後半部為軟鳍條13-15根。體色黃綠,腹部黃白。體側有大小不規則的褐色紋和斑塊。第6-7背鳍棘的下方有一條上下行的全身最大的褐色帶。
----------------------------------------------------------- 烤花攬鳜魚
“烤花攬鳜魚”是孔府“滿漢全席”上的一道特色名菜。孔府為接待皇室成員,“朝聖”而舉行的接風宴及接待高級官員而設的“滿漢全席”即有“烤乳豬”、“烤花攬鳜魚”等菜肴。“烤花攬鳜魚”是將鳜魚調味腌漬後,用網油包攬成形,外面又用面皮包裹,使鮮味不外溢,再用木炭小火燒烤而成。魚肉鮮嫩,鮮昧濃厚。
原料: 鳜魚1條(重約1250克),雞裡脊肉100克,肥肉膘25克,水發干貝、水發海參各15克,冬筍、冬菇各10克,火腿、豬五花肉、紹酒各50克,雞蛋1個,豬花網油1張,面粉150克,精鹽5克,蔥段2克,姜片1克,花椒10粒。
做法: 1、將鳜魚去鱗,剁去脊翅、尾巴,從口內取出內髒,清水洗淨,用手捏住魚嘴在開水中一焯,迅速放進涼水中,刮去黑皮斑痣。用刀把魚下巴劃開,兩面打坡刀,置於盤中,加紹酒、槽鹽、蔥段、姜片、花椒,腌漬約15分鐘。
2、雞裡脊肉剔去筋,和肥肉膘一起剁成細泥,加蛋清、紹酒、精鹽調勻,攪成雞料子備用。豬五花肉切成0.7厘米見方的丁,入開水鍋中汆熟撈出。海參、冬筍、冬菇均切成0.7厘米見方的丁,和干貝一起人開水鍋中汆過,撈出與肉丁混合,加紹酒、鹽臃漬3分鐘。火腿切成長6厘米、寬2厘米、厚0.3厘米的片。
3、豬花網油片去大厚筋,修齊四邊備用。將面粉(125克)加清水和成面團,擀成薄皮;余下的面粉加清水和成糊。四、將腌漬過的鳜魚提起,把拌好的各種配料丁裝人魚腹,用細繩捆好魚嘴,在魚背上每個坡刀口裡嵌上一片火腿,再抹上雞料子,放在花網油上,四周摺起包好,再用擀好的面皮包住,放在鐵筚子上,置木炭火烤池上慢火烤制。先烤正面,後烤背面,這樣烤制1小時左右,取出放在盤內(魚背朝底),揭開面皮、花網油,扣入魚盤內(魚背朝上),去掉面皮及花網油,解開捆嘴的繩即成。
特點: 白中泛紅,味道鮮美,食用時佐以姜未、香醋,其味更佳。
關鍵: 將鳜魚洗淨,先用調味腕漬,使其吸收調味,再裹包好用小火慢慢烤熟。
---------------------------------------------------------- 松鼠鳜魚
“松鼠鳜魚”是蘇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將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用鳜魚制菜各地早有,一般以清蒸或紅燒為主,而制做形似松鼠的鳜魚菜肴則首先是蘇州地區。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味稍腌後,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後,澆上熬熱的糖醋鹵汁,形狀似鼠,外脆裡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後很滿意。後來蘇州官府傳出乾隆在松鶴樓吃魚的事,此菜便名揚蘇州。其後,經營者又用鳜魚制作,故稱“松鼠鳜魚”,不久此菜便流傳江南各地。清代《調鼎集》記載:“松鼠魚,取(魚季)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炸成松鼠式,油、醬燒”。此菜從創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現在它已聞名中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菜肴之一。
原料: 鮮活鳜魚1條(重750克左右),熟蝦仁30克,熟筍丁、水發香菇丁各20克,青豌豆15粒,紹酒25克,精鹽、蔥白段各11克,綿白糖200克,白醋、番茄醬、鮮湯各100克,蒜末2.5克,干澱粉60克,濕澱粉35克,麻油15克,熟豬油1500克(約耗200克)。
做法: 1、將鳜魚去鱗去鰓,剖腹去內髒,洗淨。齊胸鳍斜切下魚頭,從魚頭下巴處順長剖開,用刀面輕輕拍平,並沿脊骨兩側平片至尾部(魚尾勿斷),斬去脊骨,片去胸刺。然後在魚肉上先直刻(刀距約1厘米)、後斜剖(刀距3厘米),深至魚皮(勿破皮)[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