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怎樣泡西藏雪蓮正文

怎樣泡西藏雪蓮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怎樣泡西藏雪蓮
 
一位波蘭醫學教授因工作赴印度及西藏,不幸患肝癌,當地的喇嘛用雪蓮菌給他治療,經過一年半後,他的癌症細胞消失,身體完全康復。在他離開西藏回國前,他請求喇嘛把一些雪蓮菌送給他,作為一件造福人類的禮物。到目前為止,這些雪蓮菌已從亞洲遍布美國和歐洲。
 西藏雪蓮菌的功效: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有降低膽固醇、調整血壓、防止癌細胞的擴散、有規律的助長肝髒、脾髒及胰髒的生命力,調整身體、消除疲勞的功效。可制造抗菌素,以及抵抗和消除部分器官感染的傳染病。治療心髒病、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治療和刺激腎和膀胱功能。
 

雪蓮菌的供養:
 1、將兩湯勺半分量的菌種浸入鮮奶中24小時。
 2、將浸養牛奶的雪蓮菌倒入濾網中,牛奶由濾網濾入容器,然後將濾網內的雪蓮菌用涼開水沖洗干淨,再加入半斤鮮牛奶浸養著,用一層紗布遮蓋防塵。
 3、雪蓮菌牛奶最好在臨睡前飲用,每飲20天後,需停10天。在此期間內任何奶類品都不可飲用。在停飲雪蓮菌牛奶期間,雪蓮菌照常過濾、沖洗及更換鮮牛奶。
 5、雪蓮菌需放置在通風的房間。不可密封。不可放在冰箱內。
 6、雪蓮菌供養出的是帶酸味的牛奶(實在不適者可加點蜂蜜,但不可放糖)。
 7、雪蓮菌不可接觸鐵器及金屬,一定要用瓷或玻璃器皿盛入。
 8、28天後雪蓮菌會增加到雙倍體積,可售給需要的人。


我找來很辛苦的, 
+++++++點分吧!~~~~(*^__^*)嘻嘻……
 
西藏旅游的六條經典線路
西藏的旅游格局,是從拉薩向外輻射到日喀則、山南、那曲、阿裡、林芝和昌都六個地區,並形成了六條主要的線路:1.拉薩—日喀則—拉孜—樟木線,是傳統的黃金線。在這條旅游線上,你會看到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和這個城市裡扎什倫布寺輝煌耀目的金頂與班禅新宮;看到雅魯藏布江與年楚河交匯的河谷風光;看到古樸莊重的薩迦寺中的精美壁畫、唐卡和密如蜂房的藏書閣;看到世界屋脊上珠穆朗瑪峰和希夏邦馬峰等連綿不斷的雪山。
2.拉薩—日喀則—拉孜—措勤—改則—革吉—獅泉河(噶爾)—普蘭線,線路雖然漫長,但卻充滿魅力。它要經過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子脊”的阿裡高原。沿途,桑木巴提山圓錐形的金黃色山峰,扎日南木錯遼闊清碧的湖面,達瓦錯豐美的水草,巴林岡日群峰上的皚皚白雪,札達一帶神秘的古格遺址和荒漠而奇特的土林地貌,以及普蘭境內被多種教派譽為聖地的神山崗仁波欽和聖湖瑪旁雍錯,都會傾倒前來游覽的旅人。
3.拉薩—江孜—日喀則—拉薩線,是一條旅游環線。走在這條線,要跨越雅魯藏布江上的曲水大橋,登上岡巴拉山口,面對碧波映天的羊卓雍湖。抵達古城江孜時,可以觀瞻抗英遺址——宗山炮台和白居寺內被譽為西藏獨一無二的“萬佛塔”。從江孜向北,在日喀則游覽古老的夏魯寺後,再經仁布、尼木縣返回拉薩。4.拉薩—山南(澤當)線。山南,是藏民族的發祥地,曾擁有古老的雅砻河谷文明。現在已被辟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沿途有西藏的第一座寺廟——桑耶寺、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塊農田——索當、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加上扎塘寺、藏王墓、拉姆納錯聖湖和哲古草原等,處處向游人訴說著藏民族的興起和滄桑。
5.拉薩—那曲—格爾木線,是一條沿青藏公路、以草原雪域風光為主的線路。出拉薩向西北,首先途經藏於深山之內的楚布寺。再向西北抵達著名的地熱區羊八井時,在很遠的地方,你就可以看到地面上升起一縷縷蒸氣。一過羊八井折向東北,連綿的雪峰和無際的草原將一直伴你而行。如果想目睹西藏第一大湖——納木錯,則要在當雄向北,穿越草原和念青唐古拉山。那曲是藏北的重鎮,每年八月的羌塘賽馬節遠近聞名。
6.拉薩—林芝—山南(澤當)—拉薩線。在這條環線上的林芝被稱為“西藏的江南”。這裡有墨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巴松湖民族度假村,還有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峽谷的雅魯藏布江南迦巴瓦大峽谷,它雖然很難進入,但卻聞名遐迩,是探險旅游、科學考察的好去處。
藏歷新年是西藏最大的節日,也是藏族節日之首,是最隆重的節日。屆時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各種慶祝活動繁多,熱鬧非凡。

藏歷正月初一為藏歷新年,由於與農歷算法不同,藏歷新年和農歷新年的日期不完全相同,一般會有四種情況:即藏歷新年初一和農歷大年初一完全重合、相差一天、相差一個月或相差一個月零一天。2005年的藏歷新年和農歷新年完全重合在一起,同是2月9日,正是旅游好時節。
在"世界屋脊"的拉薩古城歡慶的藏歷新年和諧而熱鬧,擁有很多獨特而歡愉的過節習俗。一進入藏歷十二月,各家各戶就開始忙碌了起來。打掃房間,做切瑪(即在一個木質繪有彩色花紋的長條兩格斗形器具裡裝入糌粑、奶渣、青稞等,上面還要插上青稞穗和塑有精美的日月模型的酥油花)、炸“卡賽”(一種油炸食品)等各種過年的准備。
藏歷臘月二十九日,家家都要在大門上用石灰或糌粑畫出很多吉祥圖案,表示人丁興旺、糧食滿倉。廚房牆上還要畫白色的蠍形圖案,傳說巨蠍是保佑家庭平安的龍女或灶神的化身。晚飯時各家都要團坐在一起吃一種特殊的面疙瘩,叫“古突”。“古突”是由9種食物煮成,在“古突”裡在放入事先包進各式各樣東西的面疙瘩,誰吃到了什麼東西,都必須趕快向掌勺的女主人報告。每樣東西都有其特定的含義。例如,吃出羊毛的人代表其心地善良;吃出辣椒說明其人潑辣;吃出木炭表示心黑;吃出碗豆表示圓滑;吃出瓷片表示純潔等等,因而,既是占卜又是一種娛樂,一家人邊吃邊開玩笑,氣氛相當活躍。女主人還要在“古突”裡放一個小面人,腦袋小,肚子大,誰舀到它,誰就得挨罰,學驢叫、裝狗叫,還得喝九勺子面湯,喝不了就硬灌。“古突”宴會總是在歡笑和戲谑中結束。
吃飽喝足之後還要舉行趕鬼儀式,這種儀式起源於西藏民間驅鬼習俗,頗為隆重。許多拉薩人認為正是鬼的搗亂,人們才有疾病、災難、口角爭執等。在新年到來之前,一定要把它們趕出家門。“鬼”藏在哪裡?看不見,便在院子裡擺一個紙盒,是“鬼的飯碗”,裡面放入一些象征性的面團和剩飯,這些面團事先在人的身體上拍打過,代表著沾滿了人的疾病和晦氣。趕鬼之前先要請鬼會餐,主人還要不停地勸:“吃吧,吃吧,吃得飽飽的!”片刻之後,一腳踢翻鬼的飯碗,然後迅速向門外飛跑。其他的人拿著火把,跟在後邊,一邊跑,一邊大聲呼喊。跑到某個空曠的地方或附近的十字路口,送鬼的人燃起麥草,燒掉“鬼的飯碗”,同時放起炮仗並吶喊以示驅鬼。然後高高興興地返回,唱歌跳舞、喝酒狂歡,慶祝“趕鬼”勝利!趕鬼人回來通常會發現大門緊閉,他必須給裡面的人遞進一塊潔白的石頭,證明沒有把“鬼”或“鬼氣”帶回來,才被允許進門。
傳統習俗,新年初一黎明時分家庭的主婦要去提水,傳說地獄之王辛者曲傑在這個夜裡會登上雪峰去喝雪山獅的奶,一邊喝,一邊流,獅奶順著高山陡坡,流進江河源頭,誰起得最早,誰舀到第一桶水,裡邊就有獅奶,人喝了將健康長壽。主婦用這水煮好“歸丹”(內有紅糖、碎奶渣、糌粑等的熱青稞酒,口味酸酸甜甜,很是可口),端給每位家庭成員。等全家人起床,穿上新衣服,祭祀神靈後互致祝詞,喝青稞酒,吃各種節日食品。一般藏歷正月初一,拉薩人都很早起來,有的甚至通宵不睡。但是,並不能開門,只能在屋裡吃喝,靜靜地等待。當東方破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折嘎藝人在街頭大聲呼喊“拉結羅(神勝利了)”時,他們才興高采烈地打開大門,開始新年第一天的慶祝活動。折嘎意為“白發蒼蒼的老人”,相傳遠古時候,遇到戰爭勝利或者狩獵豐收,都會由一位年高德重的老人說一番祝福贊美的話,這種習俗沿襲下來,成為一種專門的說唱藝術。但拉薩居民成千上萬,折嘎藝人為數卻不多,供不應求。這幾年大多已改為由錄音機播放贊詞,電視台還播出演唱折嘎的專題節目,使各家各戶可以同時在折嘎禮贊中打開新年之門,人人皆大歡喜。
習慣上藏歷新年初一這一天並不串門拜年,而是手捧“切瑪”沿街挨家祝福。鄰裡親朋在街頭相遇,互相從對方的“切瑪”盒裡拿一點糌粑、幾顆麥粒先向空中拋撒三次,以示供奉神靈,同時不停的祝願“扎西德勒彭松措!(願吉祥如意美滿!)”,然後再放到嘴裡品嘗,之後便是喝酒,三口一杯,一人三杯。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相互拜年。節日期間城鄉各地有藏戲表演,還有跳鍋莊和旋子、拔河、跑馬射箭等一系列娛樂活動。
新年裡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衣服,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這裡面也有說法,傳說神王辛者曲傑會從銅鏡裡觀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看著高興會再給世人一些恩惠;如果穿得破破爛爛,他會心煩,隨之降下災害和瘟疫。因此,過年穿新衣,有取悅於神王的意思。
新年初三是插旗掛幡的日子,這天拉薩居民先是登上自家屋頂進行更換經幡的儀式,然後成群結伴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藥王山,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歷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民要舉行隆重的開犁儀式。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強壯的耕牛被打扮得富麗堂皇,額頭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經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掛彩緞,尾巴上還系著五彩缤紛的綢帶。出發耕田之前,還要給耕牛喂青稞酒和食物。牛吃完之後極度亢奮,一路狂奔亂跑,農民會很高興,因為這被認為是興旺發達的好兆頭。人們還會從家裡扛出一塊白色山石,這是去年從農田中請回收藏好的,再次重新恭恭敬敬安放回農田中央,稱為“阿媽色多”,意為“金石頭媽媽”,是莊稼的保護女神。人們還會在田裡“煨桑”,插上祈福經幡,並圍繞白石耕出五壟,每一壟播一種作物種子。十天以後,會再次來到田邊察看作物發芽的情況,據說當地農民就是依據此來制定播種計劃的。開犁禮完畢,大家會聚在一起喝酒唱歌,歡慶節日。
拉薩藏歷新年還有一項隆重的宗教活動就是正月初四到二十五的傳昭大法會(“莫朗青波”)。藏傳佛教格魯派(又稱黃教)的學經僧人最高學位“格西”將在這一法會期間公開考試產生,激烈的宗教哲學辯論的精彩場面往往達到白熱化的程度。而最受人尊重的高僧大德會高坐神榻,依次給排成長列的普通僧人和俗眾摸頂。
第一次傳昭法會是由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藏歷正月初一在拉薩大昭寺舉行的,宗喀巴出生在青海湟中地區,十六歲進藏,到西藏各大寺廟拜各派高僧學經、修行,刻苦修習顯密二宗,最後在藏傳佛教噶當派的基礎上,創立了日後在西藏占統治地位的格魯派,簡稱黃教。傳昭大法會是仿效佛祖釋迦牟尼曾在印度捨衛城舉行過的盛大的法會,在法會上釋迦牟尼揭示了人間的種種痛苦和不幸,提出通過修行解脫眾生的主張,得到無數信徒的崇敬和擁護並施捨了大量的金錢財物。宗喀巴的想法得到了當時西藏的最高首領扎巴堅贊的支持。他是一位噶舉派(白教)的法王,但對黃教大力扶植。實際上,他是首屆"莫朗青波"傳昭法會的總施主。
在傳昭大法會期間,拉薩城的司法和行政大權由哲蚌寺的鐵棒喇嘛(又稱陀陀喇嘛),即武僧和他的助手們接管。鐵棒喇嘛藏語稱為“協俄”,每年遴選一正一副兩位。充當這個職務必須體格魁梧。他們還在衣袍裡面塞進層層氆氇和皮襖,使身軀幾乎膨脹一倍。每次出現在大庭廣眾中,總是挺胸闊步、威猛莊嚴,手持三尺多長大鐵棒,每走一步鐵棒在石板地上磕一下,發出十分威嚴的響聲,震撼著古城的街巷。鐵棒喇嘛的助手們穿戴和鐵棒喇嘛一模一樣,可以說是他們的替身。他們腰插長刀,手拿木棍,臉上用煙灰勾劃成威猛狀,跟在鐵棒喇嘛左右,充當保镖,替他們開路。但鐵棒喇嘛只能管轄林廓路(即大轉經路)以內的地段,林廓路以外形同無政府狀態,罪犯們只要逃出林廓路,鐵棒喇嘛也無可奈何,故盡管執法森嚴,傳昭期間犯罪率仍然很高。
傳昭最重要的活動是誦經和辯經。僧侶們相信,通過他們大規模的誦經祈禱活動,會感動神佛,從而給世界帶來和平、為眾生求得幸福,為雪域高原帶來安寧富裕。傳昭期間,每天會有六次經會。
藏歷正月十五,傳昭法會進入高潮。晚上照例要在大昭寺周圍的八廓街,舉行盛大的酥油

[1] [2] 下一页

牛奶能不能導電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