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冬天能用電捕黃鳝嗎正文

冬天能用電捕黃鳝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的過程中,當障礙物的尺寸小於波長時,可以發生明顯的衍射。一般圍牆的高度為幾米,聲波的波長比圍牆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繞地高牆,使牆外的人聽到;而光波的波長較短(10-6米左右),遠小於高牆尺寸,所以人身上發出的光線不能衍射到牆外,牆外的人就無法看到牆內人。
10、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水沸騰之前,由於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後,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11、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裡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於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後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幾天,則地球上已渡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
14、千裡眼,順風耳——人們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信號,使古代神話中的"千裡眼,順風耳"變為現實。並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千裡"。
15、坐地日行八萬裡——由於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米,地球每轉一圈,其表面上的物體"走"的路程約為40003.6千米,約8萬裡。這是毛澤東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如果"抽薪"以後,便能制止液體沸騰。
17、牆內開花牆外香——由於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牆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牆外。
18、坐井觀天 所見甚少——由於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
19、如坐針氈——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服。
20、瑞雪照豐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許多松散的空隙,裡面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
21、霜前冷,雪後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於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後寒"的感覺。
22、一滴水可見太陽,一件事可見精神——一滴水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一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
23、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24、紙裡包不住火——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25、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氣體的擴散現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後,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
27、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於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
28、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條客觀規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響由高處流向低處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擔——水缸中的水由於蒸發,水面以下部分溫度比空氣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外表面就產生了液化現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時由於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少,雖然也會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發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氣潮濕,水蒸發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於汽化,就有水珠出現了.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當然不需要挑水澆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氣凝華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華、凝固都是放熱過程,化雪是融化過程,要吸熱。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氣溫低於山下平地氣溫,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時融化.所以下同樣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的結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氣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水的溫度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4℃時水的密度最大.當整個水溫都降到4℃時,水的對流停止.氣溫繼續下降時,上層水溫降到4℃以下,密度減小不再下沉,底層水溫仍保持4℃,上層水溫降到0℃並繼續放熱時,水面開始結冰.由於水和冰是熱的不良導體,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都不易進行,冰下的水放熱極為緩慢,結成厚厚的冰,當然需要很長時間的天寒。
33、火場之旁,必有風生——火場附近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遠處的冷空氣必將來填充,冷熱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34、一石擊破水中天——平靜的水面如一塊平面鏡,可看到天的像,石塊投入水中破壞了平靜的水面,形成層層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擊破了。
35、瞎子點燈白費蠟——人們能看到世上萬事萬物,是因為太陽光或用來照明的光照射在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後的光線進入人眼,反射光線進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見物體。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曬臉皮——我國的降雨雲大都是由西向東移動的,早晨看到的虹,是東方射來的太陽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顯然,西虹是本地天氣將要降雨的預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來的陽光照在東方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而形成的東虹,它預示著西方天空已沒有降雨雲了,天氣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裡——(參考上則)
38、虹高日頭低,早晚披蓑衣——當“日頭低”時,太陽光線和地平線是非常接近的,這時出現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線,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個圓弧.若此時空氣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間很廣,那麼除了可以看到虹外,還可以看到霓,霓頂的半圓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頂,也預示著降雨雲已經移近天頂,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顛倒黑白——照相機是應用物體放在凸透鏡兩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與人是顛倒的.底片上塗有感光劑,人照相時,由於淺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強,反射光進入相機的暗箱與底片上的感光劑發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於吸收光的能力強,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這樣淺色部位在膠片上感光強,深色部位感光弱.膠片沖洗時,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劑基本沖洗掉,所以呈淺色,而感光強的部位由於發生了光化反應沖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誤砍柴工——減小受壓面積增大壓強
41、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42、一只巴掌拍不響——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只巴掌要麼拍另一只巴掌,要麼拍在其它物體上才能產生力的作用,才能拍響。
43、四兩撥千斤——槓桿的平衡條件,增大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較小的動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體。
44、水銀落地——無孔不入——水銀的密度大於組成地面各物質的密度,水銀又具有流動性,故它總是沉在其它物質的下面。
45、泥鳅黃鳝交朋友——滑頭對滑頭——泥鳅黃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潤滑,摩擦力小。
46、雞蛋碰石頭——完蛋——蛋殼承受的壓強遠小於石頭能承受的壓強,雞蛋碰石頭,雞蛋先破。
47、大船漏水——有進無出——液體內部存在壓強,船破後,船外的水被壓進船內,直到船內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內的水也不會向外流。
48、水上的葫蘆——沉不下去——葫蘆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從詩文中學物理
你讀過這些詩句嗎?它們肯定曾給你留下過深刻的印象:①“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②“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③“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黃河遠上白雲間”、“八有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④“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⑤“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現在站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研究下下這些詩句,發現它們分別描述了:①平面鏡成像;②地球不停地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相對性);③廬山瀑布水和黃河水以及流動的空氣蘊含著大量的機械能;④聲源的位置聲音傳播的距離;⑤機械運動的相對性。
從上面的各例可以看出,許多詩文辭句可以與物理知識聯系起來,編成問答題,在鞏固我們物理知識的同時,又能考查我們的人文素養與能力。
比如:“我國古書《考靈曜》中記述:‘人在舟中閉牖(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覺。’請解釋其中原因。”題中雖引用古文,但其意淺顯,它生動地說明了描述物體機械運動必須有合適的參照物。給這樣的題目作答,既能領略古人作文時的洞察力,又讓人對古人掌握自然知識的能力而折服。
又如“我國古代啟蒙讀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說‘雲騰致雨,露結為霜’你贊成其‘露結為霜’的說法嗎?為什麼?”此題既要求正確區別液化、凝固與凝華現象,又啟示我們對古代文化遺產應持正確的繼承觀。
巧妙地融理於文,還能增強文章的表現力,給讀者以意料之外的作文技巧的教益。鲪,魯迅先生在他的小說《社戲》中去趙莊看戲行船途中的一段描述:“兩岸起伏的連山仿佛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不正是運用了“運動的相對性”來襯托“我”看戲的急切心理嗎?課文《挑山工》中描述挑山工們上山時走“z”字形路線,恰恰為我們學習“斜面”的知識打下了伏筆。
汽車上的物理知識
一、力學方面
1、汽車的底盤質量都較大,這樣可以降低汽車的重心,增加汽車行駛時的穩度。
2、汽車的車身設計成流線型,是為了減小汽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
3、汽車前進的動力——地面對主動輪的摩擦力(主動輪與從動輪與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車在平直路面勻速前進時——牽引力與阻力互相平衡,汽車所受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車拐彎時:①司機要打方向盤——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拐彎的反方向傾倒——由於乘客具有慣性
6、汽車急剎車(減速)時,①司機踩剎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車行方向傾倒――慣性;③司機用較小的力就能剎住車――槓桿原理;④用力踩剎車——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⑤急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由滾動變摩擦成滑動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車的車輪還存在大小和個數的差異——這與汽車對路面的壓強大小相關
8、汽車的座椅都設計得既寬且大,這樣就減小了對坐車人的壓強,使人乘坐舒服
9、汽車快速行駛時,車的尾部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這是我們常常能在運動的汽車尾部看到卷揚的塵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門要求:①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乘客必須系好安全帶——這樣可以防止慣性的危害;②嚴禁車輛超載——不僅僅減小車輛對路面的破壞,還有減小摩擦、慣性等;③嚴禁車輛超速——防止急剎車時,因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過長而造成車禍
11、簡單機械的應用:①方向盤、車輪、開窗搖柄等都是輪軸,②調速桿,自動開關門裝置是槓桿
12、汽車爬坡時要調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時,降低速度,可增大牽引力
13、關於速度路程,時間的計算問題;參照物與運動狀態的描述問題
14、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冬季的土豆是怎麼栽種的?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