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限速,裡程,禁鳴等標志牌,了解其含義 二、聲學方面 1、汽車喇叭發聲要響,發動機的聲音要盡量消除(發動機上裝配消音器)――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2、為減輕車輛行駛時的噪聲對道旁居民的影響,在道旁設置屏障或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喇叭發聲:電能――機械能 三、熱學方面 1、汽車發動機常用柴油機或汽油機——它們是內燃機——利用內能來做功 2、發動機外裝有水套,用循環流動的水幫助發動機散熱——水的比熱容大 3、冬天,為防凍壞水箱,入夜時要排盡水箱中的水――防止熱脹冷縮的危害 4、小汽車的後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電熱絲——它可以防止車內形成的霧氣附著於玻璃上並凝結 5、剛坐進汽車或有汽車從你身旁駛過時,會聞到濃濃的汽油味——擴散現象 6、空調車車窗玻璃設計成雙層的――防止傳熱 7、環保汽車使用氣體燃料,可減小對大氣的污染 四、電學方面 1、汽車的發動機常用低壓電動機起動:電動機是根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汽車電動機(汽車電機)常用車載電瓶(蓄電池)供電,汽車運行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車輪帶動車載發電機發電,給蓄電池充電。給蓄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此時蓄電池是用電器;用蓄電池給電動機供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此時蓄電池才是電源 3、車載蓄電池還被用來為汽車上配裝的空調、電扇、收錄機、cd機及各種用途的電燈供電,方便地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聲能、光能等等 3、油罐車的尾部通常要掛一條鐵鏈直達路面,這樣做有利於使運輸過程中因顛簸而產生的電荷迅速傳到大地上,避免因靜電放電而帶來災難 4、車燈發光:電能――光能 五、光學方面 1、汽車旁的觀後鏡,交叉路口的觀察鏡用的都是凸面鏡,可以開闊視野 2、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一般不開燈,這樣可防止車內乘客在司機前的擋風玻璃上成像,干擾司機正確判斷 3、汽車前的擋風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盤高大的車除外),這是因為擋風玻璃相當於平面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像於司機面前,影響司機的判斷 4、汽車尾燈燈罩:角反射器可將射來的光線反回,保證後面車輛安全 5、汽車頭燈:凹面鏡反射原理,近距光燈絲在焦點附近,遠距光燈絲在焦點上 自行車上的物理知識 你知道自行車上有哪些物理知識嗎?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1、自行車上的摩擦知識。 ①自行車外胎為什麼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紋 摩擦力的大小跟兩個因素有關: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車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紋,這是通過增大自行車與地面間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自行車打滑。 ②自行車為什麼能前進? 當我們騎在自行車上時,由於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有壓力,輪胎和地面之間不光滑,因此自行車與路面之間有摩擦,不過,要問自行車為何能前進?這還是依靠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而產生的,這個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輪的摩擦力是干什麼的?阻礙車的運動!其方向與自行車前進方向相反。正是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車作勻速運動。不過,當人們在地上推自行車前進時,前輪和後輪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後。那誰和這兩個力平衡呢?腳對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③剎車以後,自行車為何能停止? 剎車時,剎皮與車圈間的摩擦力,會阻礙後輪的轉動。手的壓力越大,剎皮對車圈的壓力就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後輪就轉動的越慢。如果完全剎死,這時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就變為滑動摩擦力(原來為滾動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後,阻礙了自行車的運動,因此就停下來了。 ④自行車哪些地方安有鋼珠?為什麼安鋼珠? 在自行車的前軸、中軸、後軸、車把轉動處,腳蹬轉動處等地方,都安有鋼珠。 人們騎自行車總是希望輕松、靈活、省力。而用滾動代替滑動就可以大大減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車轉動的地方安裝鋼珠,我們可以經常加潤滑油,使接觸面彼此離開,這樣就可以使摩擦力變得更小。 2、自行車上的槓桿、輪軸知識。 ①自行車上的槓桿 a、控制前輪轉向的槓桿:自行車的車把,是省力槓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轉動自行車前輪,來控制自行車的運動方向和自行車的平衡。 b、控制剎車閘的槓桿:車把上的閘把是省力槓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車閘以較大的壓力壓到車輪的鋼圈上。 ②自行車上的輪軸 a、中軸上的腳蹬和花盤齒輪:組成省力輪軸(腳蹬半徑大於花盤齒輪半徑)。 b、自行車手把與前叉軸:組成省力輪軸(手把轉動的半徑大於前叉軸的半徑)。 c、後軸上的齒輪和後輪:組成費力輪軸(齒輪半徑小於後輪半徑)。 3、自行車上的氣壓知識。 自行車內胎充氣:早期的各種輪子都是木輪、鐵輪,顛簸不已。現代自行車使用充氣內胎主要是使胎內的壓強增大,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同時可以減小自行車前進的阻力。 氣門芯的作用:充氣內胎上的氣門芯,起著單向閥門的作用,只讓氣體進入,不讓氣體外漏,方便進氣,保證充氣內胎的密封。 4、自行車上光學知識。 自行車上的紅色尾燈,不能自行發光,但是到了晚上卻可以提醒司機注意,因為自行車的尾燈是由很多蜂窩狀的“小室”構成的,而每一個“小室”是由三個約成90度的反射面組成的。這樣在晚上時,當後面汽車的燈光射到自行車尾燈上,就會產生反射光,由於紅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機的注意。 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和運載工具。在它的“身上”運用了許多力學知識 1.測量中的應用 在測量跑道的長度時,可運用自行車。如普通車輪的直徑為0.71米或0.66米。那麼轉過一圈長度為直徑乘圓周率π,即約2.23米或2.07米,然後,讓車沿著跑道滾動,記下滾過的圈數n,則跑道長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運動的應用 (1)減小與增大摩擦。 車的前軸、中軸及後軸均采用滾動以減小摩擦。為更進一步減小摩擦,人們常在這些部位加潤滑劑。 多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以增大摩擦。如車的外胎,車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閘把套等。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剎<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gz.fjedu.gov.cn/wuli/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14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