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豆角長在什麼上正文

豆角長在什麼上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豆角長在什麼上
 
豆角,又叫豇豆,是夏天盛產的蔬菜。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嫩豆莢肉質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燙後涼拌或腌泡。豆莢長而像管狀,質脆而身軟,常見有白豆角和青豆角兩種。在選購豆角時,一般以豆條粗細均勻、色澤鮮艷、透明有光澤、子粒飽滿的為佳,而有裂口、皮皺的、條過細無子、表皮有蟲痕的豆角則不宜購買。
豆角極易種植,而且蔓延很快,所以產量多而價錢便宜。營養成份很好,是蔬菜中肉類。
有人會嫌豆角有少許菜腥味,只要炒時用熱鍋、滾油爆香蔥粒,才下豆角炒透,腥味自會消失。
豆角含豐富維生素b、c和植物蛋白質,能使人頭腦寧靜.調理消化系統,消除胸膈脹滿。可防治急性腸胃炎,嘔吐腹瀉。有解渴健脾、補腎止洩、益氣生津的功效。
注意: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因為豆角和其它豆類蔬菜一樣,都含有皂角和植物凝集素,這兩種物質對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並對細胞有破壞和溶血作用,嚴重的還會出現出血性炎症。中毒後病人可有上腹痛。飽脹、惡心、嘔吐、腹瀉等。重者可有嘔血、四肢麻木等症狀。這兩種中毒物質不耐熱,經充分加熱後,就可將有毒物質破壞。預防豆角中毒的主要方法是把豆角徹底炒煮、熟後,再食用。
豆角種植
豆角在我國長江以南各地,春、夏、秋均可栽培,生長季節長,必須根據各季節的氣候條件,選用適當的品種。豆角一般分春季栽培和夏秋季栽培。春季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種。夏秋季栽培於5月中旬至8月初播種,7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收。
豆角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都行育苗移栽,通過育苗移栽,可適當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采用營養缽或保溫苗床育苗。每667m2播種量為2.5kg左右。育苗一般選用大棚,播前應准備好營養土苗床及營養缽。營養土苗床要提前翻耕,搗細耙平,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1000kg左右,如用營養缽育苗,則營養缽直徑不應小於8cm,高不應低於10cm。然後在平整的床上按7~8cm見方播粒大飽滿的種子3~4粒(營養缽中同樣播3~4粒種子),澆足底水,蓋上0.5cm厚的營養土,再平鋪地膜,然後用小拱棚保溫。播種後,在正常情況下4~7d可出苗,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揭掉地膜,但小拱棚仍要晝揭夜蓋。出苗後,白天保持溫度20~25℃,大棚內既要注意保溫,又要進行通風和換氣,以保證幼苗生長整齊、健壯。種子發芽期和幼苗期床土不宜過濕,以免降低發芽率,或導致幼苗徒長,甚至爛根死苗。
豆角的定植期要根據栽培方式和生育指標來確定。采用營養土塊育苗時一般於第一復葉開展時即可定植。采用營養缽育苗時可延遲至2~3片復葉時定植。大棚栽培3月下旬定植,小拱棚栽培4月上旬定植,地膜栽培4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4月下旬定植。采用營養缽育苗時應用打洞器打洞移栽,采用營養土育苗時用定植刀打穴定植,定植後澆好定根水,並填實細土和封嚴定植孔。一般每畦1.8m寬(連溝)種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m2栽3000穴。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長豆角。它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夠補腎。
李時珍曾稱贊它能夠“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髒,調營衛,生精髓”。所謂“營衛”,就是中醫所說的營衛二氣,調整好了,可充分保證人的睡眠質量。此外,多吃豇豆還能治療嘔吐、打嗝等不適。小孩食積、氣脹的時候,用生豇豆適量,細嚼後咽下,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扁豆:
多在夏秋季節食用。對由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振、腹瀉、嘔吐、女性白帶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患者由於脾胃虛弱,經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時最好多吃扁豆。
女性可以將扁豆炒熟成末,每次6—12克,用糯米酒或溫水送服,能夠緩解白帶多的症狀。
刀豆:
味甘、性溫,具有暖脾胃、下氣、益腎、補充元氣的作用。
適用於氣滯、打嗝、胸悶不適、腰痛等症狀。嫩刀豆用來煮食或制成醬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有溫補的作用;老刀豆則對打嗝的治療效果最好。
豌豆:
豌豆的味甘、性平,常吃能夠補中益氣、利小便。
適用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腹脹等症狀。哺乳期婦女吃了,還有助於增加奶量
 

東北粘豆包怎麼做英文版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