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floshibisci 【別名】裡梅花,朝開暮落花,瘧子花,籬障花,喇扒花。白玉花,藩籬花,豬油花,打碗花,燈盞花,白飯花,白面花,舜花,朝菌花,椴花,榇花,日及花,植樹花,平條樹花,白牡丹花,清明籬花,木桂花,菜花,籬沿樹花,金漆樹花,白布籬花,川槿花,雞肉花,白槿花,花奴。 【商品名】木槿花,川槿花。以花朵大而完整,干燥,色白無雜質者為佳。 【處方名】木槿花,槿樹花,鮮木槿花。 【其他標准稱謂】英文名shrubaltheaflower。 【原植物形態】落葉灌木,高3~4m。莖多分枝,幼枝密被黃色星狀毛及茸毛。葉互生,卵形或菱狀卵形,長4~7cm,寬2~4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花大,單生葉腋,直徑5~6cm,花柄長4~14mm;小苞片6~7,線形,有星狀毛;花萼鐘形,5裂,有星狀毛及短柔毛;花瓣白色、紅色、淡紫色等,常重瓣;雄蕊和柱頭不伸出花冠。蒴果長圓形,長約2cm,頂端有短喙,密生星狀毛。種子褐色。花期7~10月,果期9~10月。 【采制】夏、秋季晴日花初開放時采摘盛開花朵,曬干。 美麗的木槿花【性狀】花呈不規則形,工1.5~3cm,寬1~1.5cm,基部鈍圓,柄短,苞片一輪。花萼灰綠色,裂片卷縮或反卷;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細毛;花瓣10枚,皺折,淡黃或淡紫藍色,倒卵形,基部密生白色長柔毛;雄蕊合生成蕊柱,花藥多數,呈紫黑色。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含皂草黃甙(saponarin)、肌醇(inositol)、粘液質。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用於痢疾,腹瀉,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瘡疖癰腫,燙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