潟湖,台灣又稱內海仔,常被錯寫為「瀉湖」,是一種因為海灣被沙洲所封閉而演變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邊。這些湖本來都是海灣,後來在海灣的出海口處由於泥沙沉積,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繼而將海灣與海洋分隔,因而成為湖泊。
「潟」這個字少見於現代漢語,是鹵鹹地之意,由於較常見於日語,不少人以為是和制漢字,其實不然。由於很多人不懂得「潟」這個字,所以經常都把它寫錯成為了「瀉湖」。
功能 1。具有防洪的功能:潟湖可宣洩區域排水,因而很少發生水災。 2。保護海岸的功能:有於外有沙洲的阻擋可防止台風暴潮侵蝕沖刷海岸。 3。是天然的養殖場:潟湖是魚、蝦、貝和螃蟹的孕育場,也是鄰近漁民的天然養殖場。 4。由於潟湖外側往往有沙洲作為防波堤,其內風平浪靜,因此有時可以改建為人工港
著名潟湖:七股潟湖、戈佐內海、科勒潟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