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貼著一張醒目的綠色通知。通知上說明了關於辦理一次性飯卡的相關問題。該飯卡與可充值飯卡不同的是只有普通硬紙片厚度,正面是逸夫樓的照片。面值有10元、20元、50元、100元四種。該卡不掛失,辦理時從面值中扣除一元錢的工本費。
據服務飲食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發行一次性飯卡主要是為了方便校園裡的流動人口。今年成教生增多,進校時沒有統一辦理校園卡,有些同學是住校外的,不經常在食堂進餐,辦理一次性飯卡也省去了常常打票的麻煩。還有就是在方便在校園短期停留的人,如臨近畢業的學生、為考研提前來復習的、在我校讀雙學位的和參加培訓班的校外人員等。 鍵盤裡面的電路板肯定不會很髒,主要是鍵帽,簡單的辦法是用小螺絲刀將一個個的鍵盤輕輕一橇,就可以將鍵帽都撬下來了,用干淨的水清洗鍵帽,用刷子刷鍵盤,鍵帽風干後,輕輕一按就好了用螺絲刀將鍵盤背面的螺絲擰開,打開鍵盤,將鍵盤上每個按鍵卸下來,這樣可以清洗充分。
鍵盤拆開之後,我們會發現,其實鍵盤的電路部分還是非常干淨的,不需要清洗,主要是按鍵和鍵盤的正面板比較髒,我們只要清洗這兩部分便可以了。將按鍵和正面板放到洗滌液中進行清洗,有些時候鍵盤的污垢很容易就清洗干淨了,可有些時候因為鍵盤長期使用,導致按鍵老化發黃,可能不太好清洗,可以將按鍵放在洗滌劑中泡一段時間,效果會更好一些。洗滌之後,讓它干燥幾個小時,或者用電吹風烘干,按原樣安裝好鍵盤。
一定要注意,按鍵下面都裝有塑膠墊,安裝的時候要將塑膠墊安裝好,否則無法使用。
如果不是很有價值的鍵盤,建議還是換個新的,因為鍵盤裡的小東東比較多,很容易丟,我洗時就曾經丟過一個鍵的彈墊。 電腦鍵盤細菌比廁所高400倍 近日,衛生部門有關專家提醒,隨著電腦的日益普及,鍵盤、鼠標等電子設備的衛生狀況令人擔憂,一些公共場所的電子設備已成為各種病菌新的傳染載體。由於電腦鍵盤、鼠標與使用者接觸最多,而許多電腦用戶數年也不清理顯示屏,不擦洗鍵盤、鼠標等設備,其表面上常常會沾染上電腦用戶的汗液、油污、唾沫,鍵盤裡也會沉積灰塵、頭發等物,其中隱藏著不少病菌,如鏈球菌等。據美國學者研究,他們在電腦鍵盤和鼠標上發現的有害細菌比公共廁所的細菌多400倍。一些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常患上各種皮膚病、眼病和腸胃病,原因之一就是不注意電腦熒光屏、鍵盤和鼠標的衛生。(華西都市報)
新聞關鍵詞髒
你的鍵盤到底有多髒? 看了衛生部門的警示,趕快檢查一下自己的鍵盤,平時沒太注意,仔細一看確實髒不忍睹。按鍵表面大多數都是黑乎乎的,灰塵日積月累地附著,污跡斑斑,輕易還擦不干淨。再看看鍵位之間的縫隙,也是落滿了灰塵,裡面還卡著小紙屑、碎頭發之類的渣滓。再看看旁邊一位男同事的鍵盤,髒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再一摸鍵盤:嘿,直粘手!想想看,電腦使用有三年多時間了吧,好像從來沒有特意為它清潔整理過一回。周圍的人也差不多,自己穿著都整潔時尚,打扮得光鮮靓麗,可一個個的鍵盤都不怎麼體面。不僅僅是鍵盤,大多數人的顯視器屏幕、後罩、主機上也積滿了灰塵,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電話聽筒比馬桶墊還髒? 除了電腦設備以外,我們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很多東西,都是傳播病菌的載體。 在人們的觀念中,一般都認為洗手間最髒,進洗手間時都盡可能避免碰觸裡面的物品,大家更不敢坐馬桶墊。然而,根據美國微生物學科學家的近期研究發現,我們辦公室的桌面比馬桶墊還髒400倍,電話聽筒更是髒得令人不可思議。 美國微生物學科學家們分別在紐約、舊金山、亞利桑那州和佛羅裡達州的數以百計的辦公室裡采集了7000個樣本,進行培養分析,結果發現,電話聽筒平均每方寸有25000個細菌;辦公桌每方寸有20000個細菌;而馬桶墊每方寸只有50個細菌,這是因為大家常用清潔劑消毒馬桶。 我們不妨環視一下身邊之物,比如辦公室的電腦、坐機電話、復印機,寫字樓裡的中央空調,如果不是叫“非典”提了個醒兒,可能我們幾年甚至十幾年也不會想到這也是疾病的傳染源。再比如我們的手機,見天兒裝在褲兜裡,跟現金、鑰匙、飯卡等同居一兜,耳鬓厮磨,手機一響就掏出來,貼放在嘴邊耳畔,叽裡咕噜說上一氣,再塞回兜裡。長此以往,這跟蘸著唾沫數一堆舊鈔票有什麼區別?本主播的同事去年買了一部狀似電視遙控器的新式手機,正面是顯示屏,反面是話筒和聽筒,經常見他神氣活現地在樓道裡按“遙控器”。有一回,“遙控器”差點粘在他的臉蛋上,他把手機放在一張西瓜湯自然風干的桌面上,顯示屏朝上,貼面的聽筒自然貼在下面,手機一響,他抄起來就往臉上送,那還有不粘的。其實粘點西瓜湯沒什麼,要是粘上了膠水怎麼辦,要是粘上了皮膚病菌、大腸桿菌甚至非典病毒怎麼辦?足見當初的手機設計者就沒考慮到這些問題。
鍵盤成了殺手? 僅僅是髒還不是大事,關鍵是積滿灰塵和細菌的鍵盤成了疾病的感染源。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最近,美國科學家對2002年美國一所大學裡暴發的“紅眼病”情況做了研究,發現學生患上“紅眼病”的部分感染源是該校的公用計算機鍵盤。2002年2月的前兩周內,這所大學有100名學生患上了紅眼病,由於病情暴發來勢凶猛,研究人員認為是病菌發作所致。很快又有500名學生(占該校總人數的10%)被感染上紅眼病。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紅眼病”的人在接觸鍵盤後可將病菌留存在鍵盤上,而且紅眼病病菌可以在計算機鍵盤上存活一定的時間,從而成為感染源。由於研究結果表明,“紅眼病”病菌可以存留在計算機鍵盤上,所以研究人員告誡那些經常到公用計算機上進行工作、學習和娛樂的人們注意避免可能產生的感染,同時希望那些擁有公用計算機的部門經常對鍵盤進行消毒,以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 研究人員還表示,公用計算機鍵盤的病菌傳播功能如同其他物體表面一樣,不但可以傳播“紅眼病”病菌,也可以傳播痢疾病菌、皮膚病病菌、感冒病菌以及其他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菌。這些病菌通常可以在物體表面上存活一定的時間。
新聞觀點意識在先辦法在後
越是“安全”的地方越危險? 低頭看了看這“比廁所還髒”的鍵盤,雖不至於惡心,卻也有所觸動———終日與之為伍,竟不知“殺手”就在身邊,果然是越“安全”的地方越危險。細想下來,隨地吐痰、亂倒垃圾等衛生髒亂現象,是“禿子頭上的虱子”顯而易見的;積垢許久、細菌滋生的鍵盤卻是“長發裡的頭皮屑”藏而不露。天天吃飯,知道刷鍋洗碗;天天穿衣,知道洗曬衣物;天天靠敲鍵盤賣字為生,卻不知道為之消毒保潔,以致時時有“敲”丟小命兒的危險。為什麼會這樣?不是衛生意識薄弱造成的,而是我們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意識。說到這兒,心裡閃過一絲驚悚:真不知電腦前那些英年早逝的記者、作家們,是不是被鍵盤殺死的。如果個人電腦的殺傷力都這麼大,那麼擺在圖書館裡、擠在網吧裡的公共電腦還不如同洪水猛獸一般?泡網吧的真就成了“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了?盡管有點危言聳聽,但細菌交叉感染的危險確實是存在的。
到底怎麼清潔電腦? 如果你的電腦已經使用了很久,那麼應該抽出時間為它做一下清理,因為它的內部可能已經“面目全非”了,這樣不僅十分不衛生,而且會降低電腦的運行速度,減少電腦的使用壽命。鍵盤是非常容易髒的,不要用太濕的毛巾擦拭,如果鍵盤已經積累了太多的污垢,就需要拆卸清洗了。小心地拆開鍵盤,保管好螺絲等零件,使用一字改錐撬下所有的鍵帽,用肥皂水將鍵帽和盤體刷洗干淨,清洗風干以後,安裝回去。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塗抹適量的固體潤滑劑,這樣鍵盤會有更好的手感。拆卸和安裝時要注意,某些高檔鍵盤在面積較大的按鍵下設計有金屬平衡桿,要注意拆卸和安裝到位。組裝鍵盤的時候還要注意膠墊和按鍵的一致性,以免造成個別按鍵失靈。除了鍵盤以外,機箱內也一樣是灰塵累累,需要清潔。但如果你對電腦的內部設備不夠熟悉,最好還是請專家幫助你進行清潔工作。由於電腦比較昂貴,清潔工作又比較麻煩,需要一定的專業工具和清潔液,而使用者又大多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經驗,所以希望能有“有心人”開展“為電腦洗澡”的業務,估計生意不會差。像體積小隨身攜帶的手機等物件,也應注意清潔、消毒。現在有些商場設置了專門給手機充電、紫外線消毒的設備,操作起來簡單易行。意識在先,辦法在後,有了“隱性危險”的衛生防范意識,這個“澡”就是一定要洗的了。<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hi.baidu.com/qq518a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