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腰果什麼時候成熟正文

腰果什麼時候成熟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腰果什麼時候成熟
 
一月至五月季節性作物
 
腰果
腰果
cashew
【學名】anacardiumoccidentalel.
【別名】雞腰果、介壽果、槚如樹
【科屬】腰果漆樹科(anacardiaceae)腰果屬(anacardium)
【特性與特征】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達10m。單葉革質、互生,橢圓型或倒卵形。圓錐花序,花枝總狀排序。果實由膨大的肉質花托(果梨,即假果)和著生在花托上的堅果(種籽,即真果)組成。不耐低溫,年均溫24~28℃,月均溫23~29℃。喜光,最適宜年日照時數為1500~2000小時。年降雨量1000~1600mm為宜。中性乃至微酸性土壤都適宜,但根系生長喜通氣良好土壤,排水不良的低窪地、沼地、鹼性土及含鹽分過高的土壤均不宜種植,其他各類熱帶土壤均可栽種。
漆樹科(anacardiaceae)腰果(anacardiumoccidentale,即檟如樹、雞腰果)的種子或堅果,可食用。檟如樹生於潮濕肥沃土壤的熱帶和亞熱帶,為常綠灌木或喬木,高可達12公尺(40呎)。主要收獲其堅果,木材也用於做板條箱、燒炭或造船等;樹膠與阿拉伯樹膠的用途相似。該種與美洲毒葛和毒鹽膚腰果(anacardiumoccidentale)木有親緣關系,對之敏感的人處理時需小心。堅果形如粗大的豆,有時長逾25公分(1吋),形狀奇特,好像一端被壓入梨形膨大莖的果柄中,果柄比堅果約大3倍,淡紅色或黃色,當地用做飲料、果醬和果凍。堅果具兩層皮(或殼),外殼薄,略有彈性,堅實,表面光滑如玻璃,成熟前橄榄綠,成熟後草莓紅色;內殼堅硬如其他堅果。殼間的棕色油接觸皮膚可致水瘡,可用做潤滑油、殺蟲劑,並用於塑料生產。堅果有濃郁的獨特香味,在印度南部,是用於雞和蔬菜的有特色的佐料。果靠人工采收,剝出堅果曬乾。有些地區把乾堅果置柴火上燒烤,外殼裂開後流出油(油迅速燃燒,其煙對眼睛和皮膚有害),有些改良的方法,使有毒成分在烤筒中排除,然後掰開內殼,取出因加熱而脫離內果皮的果仁。腰果原產中、南美洲,15世紀由葡萄牙傳教士引入東非和印度,在該地沿海低海拔地區盛產。
【分布狀況】原產巴西東北部。16世紀引入亞洲和非洲,現分布在南北緯20度以內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莫桑比克、坦桑尼亞、印度、巴西等國種植最多,中國海南和雲南也有種植。
【藥用價值】
1.假果是由花托形成的肉質果,又稱「梨果」,有陀螺形、扁菱形和卵圓形,有鮮紅色、橙色和黃綠雜色。果肉脆嫩多汁,含水分八十七.八%,碳水化合物十一.六%,蛋白質○.二%,脂肪○.一%,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元素。味道甜酸適口,是很理想的鮮果。除生食之外,亦可加工成果汁、果凍、果醬、蜜餞,以及用來釀酒等,並有利水、除濕、消腫之功,可防治腸胃病、慢性痢疾等。
2.真果是著生在假果頂端的腎形堅果,長約25毫米,由青灰色至黃褐色,果殼堅硬,裡面包著種仁,這才是我們常說的「腰果」。它的營養十分豐富,含脂肪高達四十七%,蛋白質二十一.二%,碳水化合物二十二.三%,尚含a、b1、b2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其中的錳、鉻、鎂、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腫瘤和抗心血管病的作用。而所含之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占總脂肪酸的六十七.四%,亞油酸占十九.八%,是高血脂、冠心病患者的食療佳果。無論是油炸、鹽漬、糖餞,皆香美可口,風味獨特。
3.中醫學認為,腰果味甘,性平,無毒。可治咳逆、心煩、口渴。《本草拾遺》雲∶腰果仁「主渴、潤肺、去煩、除痰。」《海藥本草》亦雲∶「主煩躁、心悶、痰鬲、傷寒清涕、咳逆上氣。」
4.由於腰果香美可口,並有一定的食療作用,故頗得青睐,喜食者眾。但食之過多,常會出現一些過敏症狀,輕者腹痛、惡心,嘴唇、眼睑水腫,咽部癢痛,眼、耳、鼻發癢,打噴嚏,流清涕,頭暈心慌;嚴重者小兒全身起風團,成年人出現過敏性休克;最危險的莫過於呼吸道水腫。如果喉頭水腫,可致喘憋、窒息,搶救不及可致死亡。特別是原有支氣管哮喘的人,病情會更重。在哮喘發作期間,支氣管對刺激物的易感性增高。腰果內的某些成分會引起哮喘病人發生i型變態反應,繼而出現一系列臨床過敏症狀。
性味、歸經:甘,平。
功效:補腦養血,補腎,健脾,下逆氣,止久渴。
脂肪含量高達46.5%,蛋白質21.2%,糖22.3%。
腰果中的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成分有很好的軟化血管的作用,對保護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益處。
它含有豐富的油脂,可以潤腸通便,潤膚美容,延緩衰老。
經常食用腰果可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增進性欲,使體重增加。
腰果味道甘甜,清脆可口,而且營養豐富。富含大量的蛋白質、澱粉、糖、鈣、鎂、鉀、鐵和維生素a、b1、b2、b6。更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亞麻油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這兩種好脂肪酸是不愛吃肉的老年人最易缺乏的有益油脂。適當攝入這兩種有益油脂可以幫老年人預防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和心髒病,由於有益油脂豐富,因而還可以促進老年人每天順利排便。
所以,容易維生素攝入不足和肉食少的老年人平時最好能多吃點腰果。可以每天上午或者下午吃上3~5粒。平時做飯時,也常加點。比如,做道常見的腰果蝦仁,拌芹菜、腐竹時加一點腰果,另外,喝粥吃早點時,可以往粥裡加點腰果碎粒,補充一天所需的能量和不飽和脂肪酸。
 
冬天一些人總感覺手腳冰涼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然界的溫度降低,陽氣不足,而人體自身的陽氣也會不足,身體出現陽虛的表現。另外,因為天氣寒冷,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神經末梢循環不良”,而導致手腳總感覺冰涼。這樣的情況一般多發生於女性,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常見,腦力勞動者要比體力勞動者更易出現手腳冰涼,在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身上則很少出現。
寒冷會使人的全身或者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或者肢體末梢兒血液循環障礙,這會導致手腳冰涼。經常長期的手腳冰涼,可以稱為“冷寒症”。中醫理論認為這是氣虛、氣滯、陽氣不足的反應。女性在經期、孕期和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由於體虛,更容易引起手足冰冷。如果不及時加以預防,會導致精神不佳、身體畏寒的反應,嚴重的還可引起下肢的靜脈曲張。



1.吃西洋參。這是一種補氣的良藥,性平和,補而不燥。可以單獨泡水飲用。

2.吃芝麻、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營養,可以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維生素e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強肢體末梢兒的血液循環。

3.吃洋蔥、辣椒等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

其他措施:

平時多用熱水泡腳,既能使身體暖和,又能舒緩疲勞神經。


冬季改善手腳冰涼的方法

腎陽虛的臨床表現:1.腰痛而且發涼。2.手腳冰涼、尿頻。

腎陽虛的人適合吃的食物有海產品、韭菜籽。補腎可以選用金匮腎氣丸、五子衍宗丸等。

腎陰虛的情況下火就容易旺,陰虛火旺,如果這時再使用那些溫熱的壯陽藥物,等於是火上澆油,病人熱性就更大了。反過來說,假如病人腎陽虛、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陰藥,等於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樣也受不了。
人的體溫維持在攝氏36至37度半間,當人體的皮膚接觸到外界溫度時,會直接傳導到延腦部位掌控呼吸、心跳、體溫等的生命中樞。熱了,體溫控制中樞就會支配交感神經興奮,使皮膚毛細孔及汗孔張開散熱、排汗;感覺冷了,交感神經就會促使肢體各部位,包括牙關附近的肌肉打冷顫,令肌肉及脂肪細胞因緊收而產生熱能,抵御寒意,這也就是感到寒冷的時候人會直打哆嗦的原因。
人是恆溫動物,基本上應該沒有所謂“誰比較怕冷”的問題,在相同溫度下,因個人的主觀感覺不同,確實可能出現某些人特別容易怕冷。脂肪層固然比較可以隔絕低溫,不過由於脂肪細胞產熱的作用比肌肉產熱作用差,因此脂肪厚的人不一定比較不怕冷,倒可能更怕冷呢!
有些疾病會影響人體對冷熱的不適應,比如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的患者,因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促使代謝過度,因此相當不耐熱;反之,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患者則因交感神經功能差,無法產生足夠的熱能御寒。
還有長期吸煙的人,因體內氧氣不足,周邊的微血管易循環不暢,當不暢的是動脈微血管時,易產生畏寒感;不過若不暢的是靜脈微血管,雖然沒有特別怕冷之感,但活動時因血管無法擴張,血液不能流通造成局部需氧不足,手、腳則易出現冰涼。
平時“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的都市“懶人“們,因為基礎代謝率降低,也會出現不耐寒的問題。
女性怕冷補點鐵
通常來說,婦女比男性更怕冷。前不久,美國一所人體健康研究所的兩位專家對女性志願者進行了分群組實驗,實驗報告發現,對寒冷耐受力低的人,血液中鐵元素含量明顯不足。女性缺鐵的主要原因是月經,導致了鐵的大量流失。
眾所周知,鐵是制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功能物質,擔負著身體內氧的運輸代謝的任務。碘和酪氨酸是制造甲狀腺素的主要原料,碘需要不斷從食物裡攝取,酪氨酸則一般在體內自行合成。長期缺碘會影響甲狀腺素的合成,機體的御寒能力也會因此降低。
怎樣可溫暖手腳
●睡前用熱水局部泡手、腳,不但可以促進血管末梢的循環,還有幫助睡眠的作用。
●洗完澡或是泡完熱水,擦干後立刻穿上襪子保溫。
●女性如果經常出現冬天腳怕冷,可以用一個水桶裡面裝入熱水、米酒和姜片(熱水和米酒的比例1:1的)。冬天在看電視時或下班休息後使用,有助於改善女性怕冷的現象。
做做運動不怕冷
天氣冷的時候,吃得多、動得少,很容易讓多余的脂肪囤積在體內,此時可以多做運動,不但可以消耗過多的脂肪,還能加強血液循環,讓身體溫暖起來。
吃什麼不怕冷
冬季時選擇屬性溫熱的食物或藥材進補,讓身體血液循環順暢、氣血活絡,能達到御寒的作用。有溫補作用的食物一般是紅色、有甜味的食品,或是辛辣味調味品及食物,這一類的食品有暖身的效果,也可以補養身體、促進新陳代謝。適合冬天食用的溫、熱性食物
肉類:羊肉、牛肉、蝦、海參、牡蛎、鳗魚、鹿肉、雞肝等含有豐富脂質和蛋白質等肉品。
蔬果:韭菜、紫蘇、青椒、芥菜、甘藍、辣椒、洋蔥、南瓜、荔枝、桃子、龍眼、蔥、姜、蒜等。
其他:糙米、高粱、芝麻,以及松子、腰果、胡桃、栗子等核果類的食品。
在烹調或食用寒性的食物時,可加入一些熱性的蔥、姜、蒜、胡椒、辣椒、人參、黃芪、陳皮等調味料或中藥材來調和。例如,在食用屬於寒性的螃蟹時,可以用屬於熱性的生姜炒螃蟹,減輕螃蟹的寒性。一般常見的寒性食物有絲瓜、冬瓜、芹菜、小黃瓜、海帶、洋菜凍、白菜等,烹調時可以用適量的蔥、姜、蒜等調味,達到中和寒性的作用。另外,平時也可用枸杞子、紅棗、人參、龍眼肉或生姜,沖泡茶水飲用,也能發揮御寒的效果。
冬日藥膳暖身心
[當歸煮雞蛋]原料:當歸10克,雞蛋2枚,白糖適量。做法:當歸煎水去渣,打入雞蛋煮熟,放白糖便成。可在早晨空腹食用。功能:滋陰補血。當歸為補血活血要藥,雞蛋滋陰養血。二者配用,有較好的補血效果。治血虛不能滋養肌膚、經脈引起的麻木、冰冷、皮膚發癢。[黃芪大棗粥]原料:黃芪20克,大棗20克,白米50克,白糖適量。做法:黃芪煎水去渣,加入大棗(去核)、白米同煮粥,再放白糖即可。功能:益氣補虛。方中黃芪補氣固表,大棗補益脾胃,梗米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可用於氣虛而至手足麻木者的早餐。
 

什麼動物一臉霸氣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