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清末出現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磨砂的內壁上反畫人物、山水、花鳥等,堪稱精品。20世紀70年代後,內畫壺發展迅速。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制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制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著送禮餽贈、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百年的歷史,因其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睐,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鼻煙壺集結了中國雕刻、書畫、燒瓷、鑲嵌等手工藝技術,其珍貴性除了從形制、材質、紋飾、色澤上加以鑒別外,精致秀雅、端正勻稱亦是評賞的要點之一。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推廣鼻煙壺藝術,促進各界對藝術文物的收藏及研究興趣,本次特邀收藏家葉博文先生提供珍藏鼻煙壺近兩百件舉辦展覽,內容包含了翡翠、玻璃、玉石、瓷器、漆器、水晶、竹、木、牙、金屬等材質,琳琅滿目、巧奪天工,期透過這些精選珍品的展出,帶領觀眾領略掌中珍玩的審美意趣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使國人再度欣賞精致工藝之美。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