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是“宅養族”?他們在生活上有什麼特點?正文

什麼是“宅養族”?他們在生活上有什麼特點?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什麼是“宅養族”?他們在生活上有什麼特點?

 
在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新型病毒疾病的傳播的今天,出於對養生的重視,一批人成為新興的“宅養族”,他們喜歡“適度的物質”、“更多的環保”、“自然的養生”、“東方概念的修為”……這一人群對於家居生活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且注重品質。
 
對於養生的重視,使得一批人成為新興的“宅養族”,在這樣的生活方式下,適度物質、東方美學與修為、復興的傳統工藝、環保、自然等元素被融合,形成了一種更為“頤養式”的居住方式——有機居住。
 
好吃懶做
注意飲食
 
●[御宅族/otaku]:來自日文「???」,漢字為「御宅」,其意為「你家」。御宅族亦是acg狂熱研究者的統稱。御宅是指一些人過份沉迷於某種事物,例如動漫畫、游戲等。他們對於自己沉迷的事物無所不知,還每天不斷尋找新的資料加以牢記,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盡量記入腦中,也不會主動去接觸其他的事物。因此,他們完全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沒有意義,每天過著很滿足的生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御宅族會尋找某種特別事物作為媒介從而輔助封閉自己。很多時御宅會被認為是難與異性相處,對人欠缺普遍應有的態度,不懂適應社會。亦因此,很多人會把擁有以上特徵的人誤認成御宅。對於現在一些網路過度上瘾症的人來說,整天抱著電腦沉迷於虛幻之中,而不怎麼與現實中的人們打交到,也有點增加御宅族的傾象的說。而且之前有本是以御宅族為主角的小說,真人真事,『電車男』是在說一位御宅族追女仔的過程的說!!大心!!他終於戀愛了xd....不過追女仔的方式,都是參考網友的熱心提供的說!!

所謂的otaku,也就是在這個被稱為"映射資訊全數爆發"的21世紀中,產生的newtype人種,換言之,就是對映射的感受性極端進化的人種…站在視覺進化的先端,無論怎麼喜歡一部作品,只是這樣呆呆的看的話,這種行為充其量也不過是animefan而已,收集其作品的映射光碟,購買其配樂cd,閱讀雜志上的相關資訊,這的確是踏下otaku之道的第一步,但是,一步走錯了就不過成了單純的collector或mania而已了。
和其他的作品做比較,分析動畫的staff名單,收集相關的資訊加以解讀,把腦中成形的知識以及理論和朋友討論,在網路的論壇、bbs、甚至同人志之類的管道中發表出來,這才是真正的otaku成長之道.;但是只有才能是成不了otaku的,要成為otaku,在經濟上,在時間上,在知性上,都要有天文數字的投資.、努力、各方精進,還有自我表現欲,是開啟otaku之門的鑰匙
以下整理了身為「宅」須具備的三個定義:一、有著高度搜尋參考資料能力的人二、擁有對這個映射資訊爆發的適應力,有跨領域的資料搜尋能力,對映射創作者所提示的暗號,一個也不漏的加以解讀與研究。三、永不滿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現欲
上面這些,基本上都是身為一個「日系宅人」的基本條件,日系宅已養成了長期待在家,生活拉榻不管的程度!但是身為這種宅真的好嗎?
其實,這些都是要看個人的定義了!
 
七成網友認為自己很“宅”,22.41%的網友最長一周“宅”在家中,癡迷於網絡游戲和虛擬世界,不願意多與陌生人接觸,不愛結識新朋友……本報和搜狐合作的一項調查顯示,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因為過分依賴網絡所形成的虛擬世界,正逐漸脫離現實世界,甚至出現新型“自閉”。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專家提醒,“宅人族”可能退化基本社交技能,甚至會患上“電腦自閉”,導致心理障礙。

現象一

資深宅女電腦做伴誘發“自閉”

soho一族宋小姐是位典型的“資深宅女”。現年26歲的她“宅齡”已有4年。她告訴記者:“我本身就是個懶人,懶得出去買吃的,懶得逛街置衣,懶得運動,懶得和朋友k歌泡吧,有時甚至懶得說話……所以,大學畢業後,就選擇了可以不用出門的工作——soho一族”

宋小姐自認為,只要有了電腦和網絡、電視和音箱,就不需要理由出門了。她的作息是:每天睡到10點起床,穿著睡衣打開電腦,上淘寶把看中的衣服買下來,再去零食店看有什麼新貨,上網看個新電影,通過網絡把訂閱的全世界報紙、博客讀一遍;中午電話叫個外賣;下午再工作,晚飯同樣也靠外賣解決。用她的話來說: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即使出門了,活動范圍也在半徑2公裡內,還能節省車費和精力。

[專家點評]

部分“宅人族”是逃避壓力

隨著現代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形成了對網絡的依賴。不少年輕白領白天精明能干、絞盡腦汁、疲於奔命,但夜晚或節假日足不出戶,懶得像貓,獨享一方“宅人”天地。“宅男宅女”下意識地逃避人際交往,把從外界感受到的壓力在內心世界緩解,也是他們自我保護、應對壓力的一種逃避方法,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新型自閉的體現。針對部分“宅人族”現狀,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葉斌提醒,長期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往往會脫離現實生活。長期缺乏與人交往,會導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宅男宅女還應多出去走走,在不斷與人交往過程中提升自信,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地位和價值。

現象二

職場壓力導致“辦公室自閉”

28歲的張先生是it程序設計員,他每天大約有18小時對著電腦。一到周末更是廢寢忘食,眼睛幾乎不離屏幕,激戰24小時也是家常便飯。張先生說:“我是個比較沉默的人,在公司也經常被忽略,同事聚會我去過1次,感覺很沒勁,就再也沒去過。和同事也沒什麼特別的往來,我和他們不知道說什麼,所以我平時晚上和雙休日只能和電腦為伍,打打電腦游戲也不錯。我在游戲裡可厲害了,游戲中的世界比現實世界有意思多了。我一打游戲,有時一天都不用說一句話。”

雖然他在公司經常被冷落,但在網上,卻獨領風騷,用msn和qq與朋友交流,在qq裡更是有無數紅顏知己。

[專家點評]

“宅人族”易變成社交缺失族

很多像張先生這樣的it男,平時都忙於工作,人際交往的圈子又狹窄,一個辦公室的同事甚至都用msn交流,也不會面對面的說話。這樣的溝通方式雖然便捷,但是反而讓很多年輕人的心理在虛擬世界中日益封閉,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能力大大退化。與人交往時,出現恐懼、自卑、害羞、封閉心理,寧願縮在自己的“殼”裡,慢慢變成了社交缺失人群。

現象三

整天泡網吧患上“電腦自閉”

初二生小天(化名)原本品學兼優,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絕對的優秀生。“自從迷上了網絡,他好像變了一個人,說話少了,成績直線下降,整天泡在網吧裡,甚至最後發展到逃課、夜不歸宿。小天媽媽焦急地說:他每天對著電腦,也不出門,一整天可以不說一句話!

記者發現,不少像小天這樣的高中生上網成瘾,由於自控力差,甚至容易被網上形形色色的圖片或游戲吸引,面對網上新奇、刺激信息又難以分辨優劣,沉溺於其中。再加上缺乏家長或老師的合理指引,不少學生更是把網絡當成游戲場,成為他們逃避現實壓力和尋求刺激的地方。

[專家點評]

內向者更易患“電腦自閉”

通常容易陷入網絡的人內向、敏感、自卑,現實中與人建立起來的聯系不足以滿足他們正常的情感需求。但網絡的虛擬性使他們不必擔心自己被拒絕,反而能更輕松地與人交流,這種輕松的感覺一方面讓他們在網上與人交往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在網上自我感覺更為良好,另一方面也愈發強化了他們對網絡的依賴。許多獨生子女本來就比較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機會,如果再沉迷於網絡,就會使他們減少和人交流的願望,甚至會患上“電腦自閉”,導致心理障礙。

記者調查

多數宅人認為自己過分依賴網絡

針對宅男、宅女的調查,共有1876名網友參加。超過七成網友都認為自己很“宅”,近四成表示自己最長2天足不出戶。值得注意的是,有22.41%的網友一周以上“宅”在家中,除了吃飯,幾乎都對著電腦。超過七成網友表示,一天平均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更有23.37%的網友每天上網超過8小時。超過半數認為自己對網絡已有一定依賴,或已沉迷於其中。

雖然有36.23%的網友認為,“宅”在家中讓自己有了更多休息時間,但34.79%的網友也承認,“宅”生活讓他們失去了不少社交機會,也許對人際交往和工作產生一定影響。此外,更需引起重視的是,近兩成網友表示,“宅”讓他們性格變得自閉抑郁,不善與人交往,超過10%的網友認為自己變得害怕接觸人群。

專家說法

急需樹立自我認同感

對於宅男、宅女出現的社交障礙、自閉情緒該如何調節?他們中有一些人之所以逃避社交、自我封閉,關鍵是沒有確立自己的社會認同感。他們更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援,得到更多關注和肯定。葉斌主任建議,應鼓勵宅男、宅女逐漸接觸社會,慢慢適應環境。不妨鼓勵他們多和好朋友交流、溝通,並慢慢接觸新環境,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愉悅。

不盲目跟風“御宅”時尚

80後的年輕人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自信、有個性、崇尚新事物,模仿欲望也很強,他們之間互相模仿,互相影響,把窩在家裡的“御宅”生活理解成一種時尚,紛紛跟風效仿。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徐一峰教授認為,要想改變宅男宅女的“御宅觀”,不盲目跟風,首先要認清網絡本質,劃清現實與虛擬的界限,持之有度。同時試著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學會容忍自己與別人的不完美。多參加戶外運動和活動,多培養興趣愛好,增加自己在現實世界中與人的交流機會;職場新人還可主動多參加各種活動,積極使自己融入團隊,多關注同事間的聊天內容,和同事培育共同語言。

家長勿忙給孩子“貼標簽”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應給孩子寬闊的發展空間,並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一旦孩子真的有了網瘾,不要把他當成一個醫學上的治療對象。現在有很多所謂的專家,治療網瘾只會給孩子貼標簽,什麼狂躁症、自閉症、抑郁症、社交恐懼症等。這其實並不恰當,不斷指責孩子“不上進”、“貪玩”、“上網成瘾”等,只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此時家長應把教訓的口氣換一換,嘗試換用不同的方式與孩子交談,逐步把孩子引導出網瘾誤區。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本身要保持良好心態。作為家長,應相對理性些,不能跟孩子一樣動不動就煩,學習用開朗的心態去感染、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可通過一些話題和子女建立溝通,安排家庭活動強迫他們遠離網絡,為他們安排一些事情做,與外界接觸並互動,讓他們沒時間“賴”在家裡。
 

在土巴兔裝修網上可以找到裝修很久的裝修師傅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