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久經風化的地面。當它被剝蝕去後,就出露石灰巖,形成大片石芽地。路南石林就是石芽地中發育得最好的一片。這裡奇峰兀立,如柱如塔,如筍如菌,高的10米以上,矮的5—10米。人們在望峰亭或獅子亭眺覽,就可欣賞40多萬畝石林的奇景。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介紹: 青藏高原舊稱青康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一個高原地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它的邊界,向東是橫斷山脈,向南和向西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是昆侖山脈。它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公裡。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裡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 您好 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 平原:東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准葛爾盆地、塔裡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吐魯番盆地 山脈: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天山、陰山、太行山、巫山、祁連山、秦嶺、阿爾金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武夷山、橫斷山脈、南嶺(因為我國山脈太多,以上是最具代表性的) 青藏高原:中國西南部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喜馬拉雅山之間 特點:地高天寒、高原面起伏不大,雪山廣布最大、最高
內蒙古高原:中國北部大興安嶺—祁連山——長城之間 特點:地勢平坦,戈壁沙漠廣布第二大
黃土高原:中國中部 祁連山—太行山—長城—秦嶺 特點:黃土深厚,溝壑縱橫
雲貴高原:中國西南部 貴州全部、雲南東部、廣西西北部 特點:地面崎岖、石灰巖廣布 高原是地勢高而平坦的地形。形成年代較短的高原,一般來講會比較平坦,而年代較長的則因長期受風化侵蝕,比較低矮,而看起來和山地一樣。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國的青藏高原,面積最大的高原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世界主要的高原有:
亞歐大陸 青藏高原 羌塘高原 蒙古高原 內蒙古高原 阿拉善高原 鄂爾多斯高原 中西伯利亞高原 德干高原 帕米爾高原 伊朗高原 亞美尼亞高原 黃土高原 雲貴高原 安納托利亞高原
非洲 埃塞俄比亞高原ethiopianhightand 東非高原eastafricanplateau 南非高原 阿德拉爾高原adrar 阿傑爾高原tassili-n-ajjer 德拉高原hamadadudar 提貝斯提高原massiftibesti 科爾多凡高原ptateaukordofan 阿贊德高原plat.azande 喬斯高原 巴泰凱高原plat.bateke 寬果高原plateaukwango 隆達高原lundaplat. 馬塔貝萊高原matabeleplat. 比耶高原bieplateau 利比亞高原libyanplateau
北美洲 勞倫琴低高原 科羅拉多高原 墨西哥高原
南美洲 巴西高原 圭亞那高原 巴塔哥尼亞高原
澳大利亞 西部高原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