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御女丹多少盒一療程正文

御女丹多少盒一療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御女丹多少盒一療程
 
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開會、用電腦、開車、坐車......人們坐的時間越來越多;工作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這一“多”一“少”,讓不少人過早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症(簡稱“腰突症”)。腰突症到底有哪些表現?其治療方法是不是真象一些廣告上所說的那樣?平常應如何預防?本刊特約請專家撰文為讀者指點迷津。

某日,我在骨科門診接待了一位四十多歲、知識分子模樣的男性病人,他帶著滿臉痛苦的表情,歪著身子,一步一跛地走進診室。當我為他做身體檢查時,他忙著敘述道:
“我這右腿痛了半年多了,從右臀部一直到大腿小腿都痛,小腿和足背部有些麻木。如果休息幾天,痛就減輕些,所以就沒把這事當回事。昨天,我蹲在院子裡修剪花草,突然站起來時,右腿痛一下子就變得劇烈。睡了一天,沒見好轉,所以就急忙到醫院來了。”
經檢查,發現病人右側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已輕度萎縮,小腿外側及足背皮膚的痛覺敏感度減弱,足趾向上翹起的力量也明顯減弱。經ct掃描顯示,該患者第4和第5腰椎之間的椎間盤已明顯向右後方突出,並對神經根造成嚴重壓迫。顯然,患者是得了腰突症。
“我腰部從沒受過傷,也很少干力氣活,怎麼會得腰突症呢?既然是腰椎間盤突出,為什麼腰一點都不痛,而腿卻疼得厲害呢?”當我向患者下結論時,患者非常困惑地問道。
其實,這就是腰突症常用來迷惑、欺騙患者的“伎倆”。
腰痛和坐骨神經痛,就是腰突症發出的警示信號。腰痛,是大多數腰突症患者最早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有時腰痛可以影響到臀部。但此時,由於症狀較輕,很多人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坐骨神經痛是腰突症患者的典型症狀,發生率約為97%左右。坐骨神經痛往往是呈“下腰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足部”的放射痛。很多病人乃至一些經驗不足的醫生,都認為這種腿痛可能是腿上的毛病,結果延誤了病情。此外,很多病人在打噴嚏或咳嗽時,有由於增加腹壓而使疼痛加劇的臨床表現。
另外,有少數病人由於髓核脫出游離在椎管內,而椎管內有主管會陰部大小便的馬尾神經,馬尾神經受壓迫,便可能出現大小便障礙,會陰部感覺減退或性功能障礙等。有的病人由於髓核壓迫神經根時間過久,還會出現下肢肌肉萎縮、踝部及足趾運動功能障礙等。

認識腰突症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教授劉忠軍
《家庭醫藥》2003年5月號

在腰腿痛病人中腰突症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它是由於椎間盤變性,纖維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症。
人的脊椎由33節椎骨組成: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5節骶椎和4節尾椎。頸、胸、腰椎的椎骨之間都有椎間盤來連接,而骶椎和尾椎,在發育過程中已融合成一體,沒有椎間盤。
椎間盤由外周堅韌的纖維環和被圍於中央的膠凍樣髓核組織所組成。正常情況下,椎間盤對脊椎既起連接和穩定作用,又有支持脊椎彎曲活動和緩沖脊柱壓力的作用。
從原則上來說,每個椎間盤都有突出的可能,但尤以第4與第5腰椎之間,以及第5腰椎與第1骶椎最容易發生,發病率約占腰突症的90%~96%。
這是因為它們之間的椎間盤,靠近脊柱下端,平常承受的重力及活動范圍均很大,所以出現損壞和髓核突出的機會就最多。

為什麼會得腰突症呢?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年齡增大,二是外傷。
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的主要成分即纖維環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漸減少,髓核的張力下降,椎間盤變薄,髓核漸漸失去彈性,以至椎間盤結構松弛。此時在一些應力的作用下,髓核可頂起纖維環,即所謂的“膨出”或“突出”。
如果椎間盤遭受損傷,甚至破裂,纖維環會變得薄弱。輕者,髓核可“突出”;重者,髓核可沿著纖維環的破損處擠出,即所謂“疝出”或“脫出”。無論是“突出”還是“脫出”,椎間盤都有可能壓迫行走於椎管內的神經而造成以上所述臨床症狀。
腰突症的發生無疑與腰部活動及年齡增大因素有關。但其誘因,卻不只限於腰椎外傷或高強度腰部負重。因為在臨床上,大多數腰突症患者並無明顯受傷病史,不少的患者甚至是腦力勞動者。實際上,腰背部慢性勞損及腰椎周圍肌肉力量的缺乏,才是腰突症最主要的幫凶。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開會、用電腦、開車、坐車......人們坐的時間越來越多,但工作節奏的加快,卻使人們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這一“多”一“少”,使得不少人過早出現腰肌勞損和腰椎“老化”。這就是腰突症患病率增高的直接原因,也是該病“年輕化”的直接原因。

●作者簡介:
劉忠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長。重點研究脊柱創傷、畸形及腫瘤的臨床診治與脊髓損傷的實驗等。近十幾年發表專業論文近20篇,參與編寫或編譯脊柱外科專業著作5部,主譯專著1部,完成脊髓損傷相關課題4項。

治療辦法多選擇當慎重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教授陳峥嵘
《家庭醫藥》2003年5月號

對於腰突症患者,最容易發生的事有兩種情況:一是病情較輕時不投醫,結果病情加重;二是病急時亂投醫,結果花了錢反而延誤了病情。所以,患者首先要走出這兩種治療誤區,讓病情得以及時正確診治。
一般說來,腰突症的治療可分為保守療法(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初次發病的患者一旦明確診斷後,往往宜先采取保守治療。
保守療法
保守療法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是發病期間絕對臥床休息,待症狀基本緩解後,方可戴腰帶下地行走。在臥床休息期間,應作持續性骨盆牽引,如能堅持兩周或更多時間,將會有很好效果。牽引重量應視個體差異而定,每側宜在7~15公斤之間,每天牽引6~8個小時,期間可適當休息2~4次,放松一下。一些醫院門診有快速牽引一次幾十分鐘的,但效果是不大穩定的。
有的病人不願手術,於是醫師會采用靜脈點滴甘露醇或激素治療,其主要作用是消除炎症,消除水腫。這種方法可以暫時性減輕患者的痛苦,但從長遠來說,是不可靠的。
也有的病人在急性發作期治療時,醫師建議作髓管封閉,也就是將帶有麻醉藥和激素的混合液,注射到病人的椎管內突出壓迫神經的部位。這樣,有時確實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也有好景不長需再次注射的病例。由於注射激素藥物中有微細的粉末狀顆粒,不易被吸收,反復注射會造成這些顆粒續集在神經根周圍,引起神經根與周圍組織的粘連,粘連本身也會刺激神經根。有些病人反復注射仍然無效,最後仍須做手術,這時粘連就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假如手術醫師經驗不足,往往會損傷神經,同時還可能產生手術並發症。
有的主張采用在椎間盤內注射化學溶解酶的方法,因這種方法有不徹底性和風險性,很少有醫師願意使用。這種藥物在注射時,如漏到椎間盤外滲漏到椎管內,均會引起嚴重後果,可使正常的神經受損害,造成大小便失禁和雙下肢癱瘓。因此,使用時必須慎重,手術醫生的技術必須十分熟練方可考慮。
還有些病人也可嘗試去做一些推拿和手法按摩,這也能起到緩解症狀的目的,也有治愈的病例。但必須請專科推拿醫師去治療,具體的推拿應作幾個療程,推拿醫師會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來處理的。
手術療法
至於手術療法,有微創手術治療和一般椎管減壓髓核摘除術兩種。微創手術是在椎間盤鏡下髓核切除術。這種手術在國內應用已有十余年的歷史,且技術和器械也在不斷改進和提高。但這種微創手術有可能產生治療不徹底和手術指征狹窄的不足之處,必需提高手術適應症的嚴格把關。
另一種方法是一般的椎管減壓術。這類手術在市級區級醫院是不成問題的,可以較為順利地為病人解除痛苦。有些病人除了椎間盤突出外,還有腰椎不穩定,即腰部長期承受壓力而引起腰椎退行性變,這時除了作髓核摘除減壓外,還需作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和腰椎幾個節段的融合術。這種手術創傷較大,技術不熟練者會造成一些並發症。但如醫院技術水平及醫療條件等均很規范的,則還是可以考慮的。

●作者簡介:
陳峥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骨科臨床工作近三十年,對腰椎病變、骨腫瘤及關節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出版及參與編寫專著十余冊,發表論文近百篇,申請獲資助的基金共十余項。

預防腰突症4要點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教授李康華
《家庭醫藥》2003年5月號

腰突症是青壯年常見病,嚴重影響人們勞動力和生活質量。但是,只要我們注重預防保健工作,腰突症就會遠離你。
1.加強鍛煉,強身健體。
腰突症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間盤退變,腰部外傷和積累勞損。因此通過鍛煉,骨骼和腰背肌就會堅強有力,神經系統反應就會敏捷,於是在從事各種活動中,動作才會准確、協調,腰椎才不易發生損傷;同時運動有利於減輕腰椎負荷,延緩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從而防止腰突症的發生。
鍛煉的方式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如做廣播操、健美操、打太極拳等各種體育活動均可。
2.保持正確的勞動姿勢。
正確的姿勢不但可以提高勞動效率,而且能防止腰部肌肉勞損,延緩椎間盤退變,從而有效預防腰突症。
下面是幾種有助於保護腰椎的常用姿勢:
站立勞動者:髋、膝關節微屈,以15度左右為宜,自然收腹,雙側臀部肌肉向內收縮,使骨盆前傾,腰椎變直。
坐位工作者:調整坐椅的高度恰好使雙膝關節能自由屈伸,上腰椎與靠背椅貼近,保持脊柱伸直。椅子坐板不能太窄,應能托住雙側大腿為宜。
因工作性質需要半彎腰的勞動者(如炊事員、理發師等):保持下腰部伸直,兩足分開與肩平行,使重力落在雙髋關節和雙足上。彎腰搬重物時應先伸腰部,然後屈髋下蹲,再用力伸直髋、膝關節,挺腰將重物搬起;集體抬動重物時,要挺胸直腰,先屈髋下蹲,然後同時托起重物。
3.做好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
經常彎腰勞動者或挑重物者,可用寬腰帶加強腰部的穩定性。但寬腰帶只能在勞動時應用,平時要解下,否則可導致腰部力量減弱,甚至腰肌萎縮,反而產生腰背痛。
無論什麼勞動,什麼職業,在某個固定姿勢下,勞動時間都不要太久。特別是彎腰或反復扭轉身體的工作,要定期更換姿勢,使疲勞的肌肉得到休息。
汽車駕駛員長期在坐椅上承受顛簸、震動,久而久之,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增加,易引起椎間盤退變,導致椎間盤突出。所以駕駛員要有一個設計合理的坐椅,注意坐位的正確,避免或減少震動。駕駛期間要適當的讓腰部活動和休息。
風寒濕的侵擾,可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小血管收縮和肌肉痙攣,引起腰腿痛。腰背肌肉持續性痙攣,可導致椎間盤內壓力升高,誘發腰突症。因此,無論是在生產勞動中,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要避免風寒濕的侵擾。
婦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於內分泌的改變,下腰部和骨盆的肌肉、關節囊及韌帶松弛,下腰椎負荷增大,椎間盤內壓升高,容易發生腰突症。因此,在妊娠期、哺乳期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4.戒煙。
吸煙過多也能發生腰背痛,這是因為煙葉中某些化學物質可使血管收縮,血管壁缺血缺氧,椎間盤營養狀況惡化,從而加速椎間盤退變。同時,吸煙可引起咳嗽,嚴重的咳嗽又會引起椎間盤內壓力升高,促進椎間盤退變,導致腰椎間盤突出,故應戒煙。

●作者簡介:
李康華,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骨科研究室主任,湖南省醫學會理事,湖南省脊柱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從事臨床骨科工作近30年,發表論文60余篇,獲各級科研成果6項,國家專利1項,主、參編著作6部。

腰突症-解惑篇
《家庭醫藥》2003年5月號

問:腰突症好發於哪些人群?
劉忠軍教授:一般地說,腰突症幾乎可發生於所有人群,但從臨床病例的統計和分析結果來看,在30~50歲的中青年人群中,腰突症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20多歲的年輕患者似有增多的趨勢。
進一步了解這些人的職業特點及生活習慣則可發現,病人中終日坐著工作的,如汽車司機、財會人員及電腦操作人員等,或者

[1] [2] 下一页

958替代品種有那幾種?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