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757年,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死。唐軍乘機收復長安、洛陽等地。唐軍因缺乏統一指揮,加上糧食供應不足,士氣低落。759年,史思明率13萬人進攻,結果唐軍大敗。史思明在邺城(河南安陽市)取勝後殺了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
接著,又攻陷洛陽。後史朝義殺死其父史思明。762年,唐軍再次收回洛陽,史朝義出逃中被迫自殺,其部下將領全部投降。歷時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終告結束。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在戰爭中,人民群眾特別是黃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經濟受到很大破壞。“洛陽四面數百裡州縣,皆為丘墟”,“汝、鄭等州,比屋蕩盡,人悉以紙為衣”,出現了千裡蕭條,人煙斷絕的慘景。社會階級矛盾加深了。同時,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現了40多個大小軍閥,形成了方鎮割據的局面。
在節度使管轄的地區,唐朝中央政府既不能任免官吏、征收賦稅,又不能調動軍隊。節度使的職位,或者父子相襲,或者部將相繼。他們手握重兵,互相攻伐,對唐朝中央集權形成了嚴重的威脅。
安史之亂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間的斗爭,更不是敵對階級之間的較量,而是一場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戰爭,所以廣大人民群從對這場戰爭是厭惡的。安史之亂集團是一股分裂割據的反動勢力,是發動戰爭的禍首,更遭到人民的強烈反對。
原來你也是一個喜歡歷史的人,現在我可謂找到了知音,下次有好的發給我好不好。 不過這次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真的不好意思。安史之亂是唐玄宗、肅宗(756年-762年)時邊鎮守將安祿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亂,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開元後期,由於安定繁榮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改元天寶後,他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李林甫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卻利用職權,專橫獨斷。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繼任宰相,更是排斥異己,貪污受賄,使政治日益敗壞。加上當時土地兼並劇烈,貧富懸殊嚴重,政治、經濟、社會漸呈衰敗之象。
原來玄宗因對外開拓,在邊境駐以重兵,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為最高軍事長官。節度使領若干州,權力很大,初時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後往往入朝拜相。天寶以後,李林甫為了鞏固本身權位、堵塞邊帥入相的路徑,藉口文官不懂軍事,多用胡人擔任節度使。結果給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機會。
安祿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誠,生性狡詐;由於得到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使。安祿山見唐室政治腐敗,武備廢弛,便於公元755年,以討楊國忠為名,自范陽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陽,自稱大燕皇帝。第二年,唐軍在潼關潰敗,安祿山便長驅直入長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馬嵬驿(今陝西興平),隨行的將士在憤怒中殺死了楊國忠,又逼使玄宗絞殺楊貴妃,才肯繼續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時,太子李亨逃往靈武(在今寧夏境內),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將領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
後來叛軍內部發生分裂,安祿山為兒子慶緒所殺。唐軍聯同回纥援兵乘機反攻,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不久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殺安慶緒,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朝義殺害。於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復洛陽,史朝義自殺,這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才告結束。 安史之亂是755年至763年發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集權的反叛。因叛亂是由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所以歷史上稱這次叛亂為“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玄宗、肅宗(756年-762年)時邊鎮守將安祿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亂,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開元後期,由於安定繁榮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改元天寶後,他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李林甫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卻利用職權,專橫獨斷。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繼任宰相,更是排斥異己,貪污受賄,使政治日益敗壞。加上當時土地兼並劇烈,貧富懸殊嚴重,政治、經濟、社會漸呈衰敗之象。
原來玄宗因對外開拓,在邊境駐以重兵,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為最高軍事長官。節度使領若干州,權力很大,初時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後往往入朝拜相。天寶以後,李林甫為了鞏固本身權位、堵塞邊帥入相的路徑,藉口文官不懂軍事,多用胡人擔任節度使。結果給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機會。
安祿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誠,生性狡詐;由於得到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使。安祿山見唐室政治腐敗,武備廢弛,便於公元755年,以討楊國忠為名,自范陽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陽,自稱大燕皇帝。第二年,唐軍在潼關潰敗,安祿山便長驅直入長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馬嵬驿(今陝西興平),隨行的將士在憤怒中殺死了楊國忠,又逼使玄宗絞殺楊貴妃,才肯繼續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時,太子李亨逃往靈武(在今寧夏境內),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將領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
後來叛軍內部發生分裂,安祿山為兒子慶緒所殺。唐軍聯同回纥援兵乘機反攻,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不久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殺安慶緒,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朝義殺害。於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復洛陽,史朝義自殺,這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才告結束。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