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石膏做豆腐一斤黃豆能出4斤豆腐嗎? 豆腐是怎樣做成的呢?把黃豆浸在水裡,泡脹變軟後,在石磨盤裡磨成豆漿,再濾去豆渣,煮開。這時候,黃豆裡的蛋白質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仿佛在豆漿桶裡跳起了集體舞,聚不到一塊兒,形成了"膠體"溶液。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鹵。點鹵用鹽鹵或石膏,鹽鹵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們喝豆漿,有時就在重復這個豆腐制作過程哩。有人愛喝甜漿。往豆漿裡加一匙白糖,豆漿沒有什麼變化。有人愛喝鹹漿。在豆漿裡倒些醬油或者加點鹽,不多會兒,碗裡就出現了白花花的豆腐腦。醬油裡有鹽,鹽和鹽鹵性質相近,也能破壞豆漿的膠體狀態,使蛋白質凝聚。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樣嗎?豆漿點鹵,出現豆腐腦。豆腐腦濾去水,變成豆腐。將豆腐壓緊,再搾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原來,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干,都是豆類蛋白質,只不過含的水有多有少罷了。牛奶和豆漿差不多,也是膠體溶液。在新鮮的牛奶裡,酪素,也就是蛋白質包裹著奶油,在水裡分散開來,不停地運動,所以,牛奶總是均勻的乳白色液體。讓牛奶發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攏來,凝結成塊,象豆腐腦似的。 豆腐是國的一種古老傳統食品,在一些古籍中,如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颀的《物原》等箸作中,都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的記載。中國人首開食用豆腐之先河,在人類飲食史上,樹立了嘉惠世人的豐功。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豐富的營養。以下是幾種主要動植物蛋白食品蛋白質價(以標准蛋白質價為100時)的比較:雞蛋為100,牛肉為83,魚肉平均為70,稻米為67,全麥粉為53,玉米為59,大豆粉為74,這說明大豆的蛋白質價可與魚肉相媲美,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大豆蛋白屬全價蛋白,其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好,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它都有。除蛋白質以外,大豆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其絕大部分可以轉移到豆制品中去。大豆油脂的亞油酸(人體必需的主要脂肪酸)比例較大,且不含膽固醇,不但有益人體神經、血管、大腦的發育生長,而且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病、肥胖病等常見病發生。大豆中也含有一些蛋白酶物質、皂甙和破壞維生素的成分,它們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但只要適當加熱即可消除;另一方面,用大豆直接制成食品,人體對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制成豆腐以後,消化吸收率就可以提高到92%到95%。可見,豆腐是大豆家族中於人最有益處的。 豆腐不僅是味美的食品,它還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中醫書籍記載: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於赤眼、消渴、休痢等症,並解硫磺、燒酒之毒。這些,都陸續為現代醫學、營養池所肯定,比如,豆腐確有解酒精毒的作用;豆腐可消渴,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俗話說“青菜豆腐保平安”,這正是人們對豆腐營養保健價值的贊語。經過千百年的演化,豆腐及其制品已經形成為中國烹饪原料訓的一大類群,有著數不清的地方名特產品,可以烹制出不下萬種的菜肴、小吃等食品。這是同豆腐及其制品具有廣泛的可烹性分不開的。比如:它可以單獨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輔料,或充作調料;它可以作多種烹調工藝加工,切成塊、片或丁或炖或炸;它可做成多種菜式,多種造型,可為冷盤、熱菜、湯羹、火鍋,可成卷、夾、丸、包等等還可調制成各種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獨一無二的吸味特性,“豆腐得味,遠勝燕窩”。由於豆腐及其制品具有這麼多的優點,難怪它脍炙人口,久盛不衰了。 當今,豆腐及其制品不僅僅是國人的常用食品,它已遠出國門,風摩世界了。當美國炸雞、牛排吸引著別國居民的時候,中國的傳統食品——豆腐則以其獨具的魅力進入美國市場,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的突出優點而成為公認的理想食品,受到美國人的青睐。
<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百度百科 你可以選擇大型建材超市要熟石膏就可以了初凝時間要八分鐘左右 或者在化工商店問一下食用級別的石膏如果是半水的也可以 如果這些地方都沒有買到 你可以直接到廠家買那樣更專業 鹽鹵
又叫鹵鹼〔有塊狀,片狀,粉狀〕
一、物化性質
易溶於水和乙醇
為無色、無臭的小片、顆粒、塊狀式單斜晶體,味苦。
二、產品用途
食品行業:用鹵水(氯化鎂水溶液)點制的豆腐較實,點制的豆腐質嫩味鮮,還用作部分食品的添加劑。
在食品中可作凝固劑,主要用於豆制品。能使蛋白質溶液凝結成凝膠。多在豆腐生產中應用,形成的豆腐硬度、彈性和韌性較強。
三、產品包裝
重量50千克/袋或散裝(500g)。
四、存放於干燥處,可長期存放。
五、與水比例沒有特殊要求,水多了鹵水濃度降低,凝固成豆腐就嫩,反而則豆腐就實,建議鹵水先倒少量後,看凝結的豆腐花形狀,不過再慢慢加入適量鹵水即可。
建議用開水,易於將鹽鹵充分溶解。溶解後剩下的沉澱物不要倒入豆腐中。
我自己的做法比例:1斤黃豆50g鹽鹵(鹽鹵用開水充分溶解即可).
浙江麗水鹽鹵淘寶店 http://shop36965983.taobao.com 內有鹽鹵\內脂\石膏等~~ 百度有啊: http://youa.baidu.com/item/5132371030508a317628ec95
聯系人:陳鑫偉聯系電話:0578-236196513905788529旺旺:lshomecxw
地址:浙江省麗水市解放街288# 1.泡黃豆,豆子是自己家裡種的,記得泡以前要挑一下,雜質,壞豆,再洗一下.大概一夜就可以了,這次我們大概泡了1.2斤干黃豆.泡完再洗一下即可待用.
2.打豆漿,鄉下以前用石磨,後來用粉碎機,家裡只能用豆漿機代替了,大概一份豆,五份水,豆漿機自己帶的過濾網不用,拆掉.打的越細越好,但是注意閱讀豆漿機說明書,不要開太久把機器燒了,還有打時候泡沫很多的. 豆漿機小,要打很多次哦.
3.過濾豆渣. 家裡用普通容器盛放豆漿,用鍋子也可以.上面鋪好兩層的干淨紗布,將打好的漿倒在紗布中,用手將豆漿擠出,這個活有點費力氣的.擠剩下的豆渣我們是扔掉的,其實也可以吃,自己想辦法,如煎成小豆餅,伴在面粉中做各種面食..
4.擠完後就是煮豆漿了. 煮漿記得要小火,而且必須有人看著.因為豆漿沸騰是會有很多泡沫,很容易溢出,此時可以小火並將沫子撇掉. 豆漿開後還要多煮個五分鐘以上,煮透,不然會有豆腥味.
5.以上就是做豆漿了,要喝趁熱. 現在就是點鹵,鹵水是向做豆腐的買的,一塊錢一瓶,大概400ml. 點鹵我們也失敗過,要訣是: 1.溫度,一定要保溫在80度左右, 2.家庭做豆腐量太少,所以點鹵要慢,不然很容易點老;加鹵水一定要均勻,不然做的豆腐嫩一塊老一塊.鹵水往豆漿中加,一滴一滴加,同時輕輕用勺子往一個方向攪拌,鹵水的用量由視覺判斷,當豆漿開始出現絮狀沉澱物,就可以了,再加鹵就是來控制豆腐的老和嫩了. 3.點好後要保溫靜止半小時,讓沉澱反應充分,此時就是家庭的豆腐花了,要吃舀到碗裡,加點雞蛋皮,蝦皮,作料... 不要干傷天害理的事,小心xxx. (1)凝結硬化快。 (2)硬化時體積微膨脹。石灰和水泥等膠凝材料硬化時往往產生收縮,而建築石膏卻略有膨脹(膨脹率為0.05%~0.15%),這能使石膏制品表面光滑飽滿,稜角清晰,干燥時不開裂。 (3)硬化後孔隙率較大,表觀密度和強度較低。 (4)隔熱吸聲性能良好。 (5)防火性能良好。遇火石,石膏硬化後的主要成分二水石膏中的結晶水蒸發並吸收熱量,制品表面形成蒸汽幕,能有效阻止火的蔓延。 (6)具有一定的調溫調濕性 (7)耐水性和抗凍性差。 (8)加工性能好。石膏制品可鋸,可刨,可釘,可打眼。 [編輯本段][中醫應用] 【藥物功效】 解肌清熱,除煩止渴。 【主治】 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谵語發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煅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性味歸經】 辛甘,寒。①《本經》:“味辛,微寒。”②《別錄》:“甘,大寒,無毒。”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性寒,味淡。”入肺、胃經。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經。”②《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手太陰、手少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大劑可用6~8兩);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調敷。 【用藥忌宜】 脾胃虛寒及血虛、陰虛發熱者忌服。《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極熱者,不可輕用。” 【藥物配伍】 ①《本草經集注》:“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②《藥性論》:“惡巴豆,畏鐵。”配桑葉,清宣肺熱;配桂枝,表裡雙解;配白芷,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配知母,清熱除煩;配半夏,肺胃雙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配竹葉,清熱除煩。 【別名】 細石、細理石(《別錄》)、軟石膏(《本草衍義補遺》)、寒水石(《綱目》)、白虎(《藥品化義》)【處方名】生石膏、石膏、石羔、煅石膏、熟石膏處方中寫石羔、石膏均指生石膏,為原藥去雜石和泥土,研細生用入藥者。煅石膏又稱熟石膏。將石膏置瓦罐內,放入無煙爐火中煅至酥松,取出放涼,碾碎入藥者。【商品名】石膏。以色白、塊大、半透明、縱斷面如絲者為佳。 【拉丁名】 藥材gypsumfibrosuum原礦物cypsum 【資源分布】 產湖北、安徽、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廣西、廣東、雲南、新疆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一般於冬季采挖,挖出後,去淨泥土及雜石。 【炮制方法】 生石膏:去淨雜石,洗淨泥土,打碎成小塊。煅石膏:取淨石膏塊,置坩埚內,在無煙爐火中煅至酥松狀,取出,放涼,碾碎。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石膏,須石臼中搗成粉,籮過,生甘草水飛過,澄、曬、研用。”②《綱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絹包入湯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過用,或糖拌炒過,則不妨脾胃。”③《藥品化義》:“石膏,略煅帶生用,多煅則體膩性斂。”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綱目》:“其文理細密,故名細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與凝水石同名異物。”“石膏有軟硬二種:軟石膏大塊,生於石中作層,如壓扁米糕形,每層厚數寸,有紅白二色,紅者不可服,白者潔淨,細文短密如束針,正如凝成白蠟狀,松軟易碎,燒之即白爛如粉,其中明潔,色微帶青。而文長細如白絲者,名理石也。與軟石膏乃一物二種,碎之則形色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塊而生直理,起稜如馬齒,堅白,擊之則段段橫解,光亮如雲母。白石英,有牆壁,燒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塊,擊之塊塊方解,牆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燒之則詫散亦不爛,與硬石膏乃一類二種,碎之則形色如一,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蘇恭、大明、雷敩、閻孝忠皆以硬者為石膏,軟者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斷然以軟者為石膏,而後人遵用有驗,千古之惑始明矣。蓋昔人所謂寒水石者,即軟石膏也;所謂硬石膏者,乃長石也。石膏、理石、長石、方解石四種,住氣皆寒,俱能去大熱結氣,但石膏又能解肌發汗為異爾。理石即石膏之類,長石即方解之類,俱可代用,各從其類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