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地 阿膠的原產地是山東“東阿”,由於歷史原因,東阿縣治多有變遷,因此阿膠原產地應為“泛東阿區”,即包括:一、今屬聊城市陽谷縣的阿城鎮,是最早的東阿縣治所在地,阿膠似應誕生於此。二、今屬濟南市平陰縣的東阿鎮,福膠集團所在地。代表產品是“福”字牌和“東阿鎮”牌阿膠,東阿鎮是明代至中華民國(1947年)的東阿縣城,阿膠制造業興盛並成為貢品即始於此;東阿鎮阿膠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獲金牌;三、今屬聊城市東阿縣,1947年以後東阿縣的銅城鎮成為東阿縣駐地,也是東膠集團所在地,東阿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其中東阿鎮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阿膠之鄉,並與茅台鎮、景德鎮一道成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特產名鎮;而古老的“阿膠井”則在今阿城鎮西北2公裡處的岳莊村。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近日認定:中國阿膠之鄉山東福膠集團生產的“福”牌、“東阿鎮”牌阿膠雙獲國家原產地標記認證,受原產地地域保護,享有獨家專用權。 山東福膠集團所在地平陰縣東阿鎮在獲得國家命名的唯一“中國阿膠之鄉”後,又與茅台鎮、景德鎮共同成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特產名鎮。作為東阿鎮取得原產地地域保護的唯一企業,福膠集團也是濟南市首家獲得原產地地域保護的企業。 原產地標記是表明產品的淵源地、出生地或生產、加工、制造地的重要標志或符號。標記產品的品質、特色、質量、聲譽都體現了該產品產地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是社會所公認的。 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專家組,依據《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對東阿鎮阿膠文化和福膠集團的阿膠生產進行了兩次實地考證。據證實,平陰縣東阿鎮的阿膠產業和文化自古流今。平陰縣東阿鎮是歷代東阿縣城,阿膠以始產此地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至明末清初,東阿鎮阿膠制造業達到了“婦孺皆通熬膠”的鼎盛時期。在東阿鎮古城內,明清時期的鄧氏樹德堂、塗氏懷德堂、於氏天德堂等十余家阿膠古作坊遺址依然可見;其中鄧氏樹德堂的阿膠為宮廷御用品,其進貢阿膠治愈了慈禧的血症,被御賜黃馬褂、手折子及“福”字,名振一時。鄧氏進貢阿膠御賜的手折子,塗氏阿膠多獲嘉獎的證書及眾多作坊遺存的百年阿膠、帛盒、仿單、印章等文物保存完好,這些阿膠文化遺產,已被政府部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平陰縣東阿鎮成為唯一、完整的阿膠歷史文化自然博物館。 平陰縣東阿鎮有不可替代的適宜熬膠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境內獅耳山是傳統的毛驢放養地;得天獨厚的狼溪河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生產過程中與膠原蛋白和氨基酸合成有機鹽,易於人體吸收;傳統制膠技藝博大精深,非文字表達可以代替,其精髓一直靠以師帶徒,言傳身教,得以逐輩傳留;這也使東阿鎮阿膠自古以來即具有獨特的品質和確切的療效。 福膠集團把傳統工藝精華作為繼承的根本,同時又把現代科技和管理融入生產,形成了獨具特色、符合國際gmp要求的生產流水線及質量監控體系。為充分挖掘阿膠的巨大潛力,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率先進行了阿膠二次開發研究,現已初具規模,開發了現代純阿膠制劑和復方阿膠制劑,克服了阿膠服用不便和見效慢的弊端,做到“開發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實現企業的戰略性可持續發展,形成了以阿膠膠劑產品為主導線,以阿膠系列及功能性食品為增長線,以治療性藥品為輔助線的三大特色發展線,三線齊進,並駕齊驅,使福膠集團成為集阿膠、藥品、保健食品於一體的現代企業,產品品種、劑型、規格居同行業之首,為實現中藥現代化奠定基礎。 作為傳統阿膠的唯一出口品牌,“福”牌現已依法擁有了12項專利,福膠集團為此也提出了“大市場競爭”的戰略,以“福”牌、“東阿鎮”牌阿膠為龍頭,從一個產品做起,做起無數個產品;從一個市場做起,做起無數個市場。現在,福膠集團的產品已覆蓋了全國90%以上的地區,企業也以每年50%左右的速度發展。目前,“福”牌阿膠聲名遠播,已遠銷到香港、台灣、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福”牌阿膠的帶動下,阿膠及系列產品已得到全世界華人華僑的認可,對二十一世紀人類的健康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福”牌阿膠、“東阿鎮”牌阿膠取得了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原產地標記注冊證書,標志著其作為民族傳統品牌,在受到國家法定保護的同時,還將在wto成員國之間享受減免關稅的待遇,並可在國際貿易中減少非關稅壁壘和貿易摩擦,得到國際貿易的保護,適應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形勢需要。福膠集團將充分利用東阿鎮阿膠這一獨有的世界性知識產權——原產地保護,繼續走傳統與現代結合之路,挖掘古老的東阿鎮阿膠歷史文化,用現代科技充分發揮東阿鎮的獅耳山、狼溪河及洪范池九大泉群和傳統制膠工藝三大優勢,弘揚福膠文化,打造民族精品,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展現中國傳統品牌的風采,再創民族產業新的輝煌 阿膠原產地
--------------------------------------------------------------------------------
據證實,平陰縣東阿鎮的阿膠產業和文化自古流今。平陰縣東阿鎮是歷代東阿縣城,阿膠以始產此地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至明末清初,東阿鎮阿膠制造業達到了“婦孺皆通熬膠”的鼎盛時期。在東阿鎮古城內,明清時期的鄧氏樹德堂、塗氏懷德堂、於氏天德堂等十余家阿膠古作坊遺址依然可見;其中鄧氏樹德堂的阿膠為宮廷御用品,其進貢阿膠治愈了慈禧的血症,被御賜黃馬褂、手折子及“福”字,名振一時。鄧氏進貢阿膠御賜的手折子,塗氏阿膠多獲嘉獎的證書及眾多作坊遺存的百年阿膠、帛盒、仿單、印章等文物保存完好,這些阿膠文化遺產,已被政府部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平陰縣東阿鎮成為唯一、完整的阿膠歷史文化自然博物館。 平陰縣東阿鎮有不可替代的適宜熬膠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境內獅耳山是傳統的毛驢放養地;得天獨厚的狼溪河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生產過程中與膠原蛋白和氨基酸合成有機鹽,易於人體吸收;傳統制膠技藝博大精深,非文字表達可以代替,其精髓一直靠以師帶徒,言傳身教,得以逐輩傳留;這也使東阿鎮阿膠自古以來即具有獨特的品質和確切的療效。 阿膠: ājiāo 中藥上指用驢皮加水熬成的膠,原產山東東阿,有滋補養血的作用。也叫驢皮膠。 阿膠: ejiāo 又名“驢皮膠”。用去毛後的驢皮加清水熬制而成的膠質塊。以山東省東阿縣的驢皮膠最負盛名。為傳統中藥。有滋陰補血、安胎的功用。可治血虛、虛勞咳嗽、吐血、便血、婦女月經不調等。 阿膠中國醫藥寶庫中的滋補類藥品。因始產於東阿,故名阿膠。距今已有兩千年的生產歷史。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阿膠最初用牛皮熬制,到唐代,人們發現用驢皮熬制阿膠,藥物功效更佳,便改用驢皮,並沿用至今。阿膠有養陰、止血、補虛、潤燥之功能,對虛勞貧血、肺瘘咯血、胎產崩漏等症有良好療效。全國阿膠質量以東阿阿膠廠產品為最佳。1914年在全省物品展覽會上獲褒獎證書和最優等褒獎金牌;1915年在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1933年,在實業部國貨陳列館三周年紀念會上獲二等獎;1980年榮獲國家質量金獎;1980年、1982年、1984年在全國阿膠質量評比中均獲總分第一名;1985年在全國阿膠質量評比中奪得金牌;1986年再次獲得國家質量金質.
本品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市售品為用驢皮熬制而成的膠塊。
[原動物]
驢別名:毛驢、家驢。
equusasinusl.--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馬科equidae
驢為我國的主要役用家畜之一。一般體重約200公斤左右。頭大。眼圓。耳長。面部平直,頭頸高揚,頸部較寬厚,肌肉結實。鬣毛稀少。四肢粗短,蹄質堅硬。尾基部粗而末梢細。體形成橫的長方形。毛色有黑色、栗色、灰色三種。毛厚而短。全身背部及四肢外側、面頰部如同身色,惟頸背部有一條短的深色橫紋。咀部有明顯的白色咀圈。耳廓背面如同身色,內面色較淺,尖端色較深,幾呈黑褐色。腹部及四肢內側均為白色。
主要食物為干的禾草類植物。
在我國役用驢種中,尤以關中驢為佳。體格高大,結構良好,遺傳性強,繁殖力大。
[采制]
全年均可加工,將驢皮浸入清水內約2~3天使軟化後,取出刮去驢毛,切成小塊,用清水洗淨,放入沸水中煮約一刻鐘,至皮卷起時,取出,放入另一有蓋鍋中加水至浸沒驢皮,煎熬約三天三夜,待液汁稠厚時取出,加水再煮,如此反復5~6次,直至大部分膠質都已溶出為止。將所得液汁用細銅絲篩過濾,濾液中加入少量白礬粉攪拌,靜置數小時,待雜質沉澱後,收取上層溶液加熱濃縮。在出膠前2小時加入矯臭劑及矯味劑(1,000斤驢皮加黃酒7.5斤及砂糖15斤),出膠前半小時加入豆油(1000斤驢皮加15斤),以減低膠的粘性。至用鏟挑取粘成一團不再落入鍋中時即可出膠。放入襯有鉛皮的木盤中,鉛皮上預先塗搽豆油以免粘連,待膠凝固,取出,切成小塊,塊長10厘米,寬4~4.5厘米,厚1.6厘米或0.8厘米。置網架上晾,每隔2~3天翻動一次,以免兩面凹凸不平,7~8天後整齊地排入木箱中,密閉悶箱並壓平,待外皮回軟再取出攤晾,干後再悶,再晾干(也可用鼓風干燥法干燥)。在包裝前用濕布拭去外面莫狀物,即為成品。
[炮制]
1.將塊狀阿膠搗碎即成。
2.阿膠珠:先將蛤粉置鍋內加熱,至輕松時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塊阿膠,炒至鼓起成圓珠形,呈黃白色,立即取出篩去蛤粉,放涼即成。
[藥材及產銷]
本品為驢皮去毛後熬制而成的膠塊。
[名稱]阿膠collaasini(gelatinumasini)別名:驢皮膠。
[產地及銷售習慣]主產於山東聊城東阿,浙江杭州、寧波,以山東東阿所產最為著名,浙江產量最大,主銷華東並出口;此外上海、北京、河北天津、湖北武漢、遼寧沈陽等地均有加工生產。
[化學成份]
含明膠蛋白(glutin)等。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呈整齊的長方形塊狀,通常長約8.5厘米,寬約3.7厘米,厚約0.7或1.5厘米。表皮棕黑色或烏黑色,平滑,有光澤。對光照視略透明。質堅脆易碎,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平滑,有光澤。氣微弱,味微甜。
以烏黑、光亮、透明、無腥臭氣、經夏不軟者為佳。
[效用]
[性味]甘平。
[功用]滋陰養血,補肺潤燥,止血安胎。
[主治]陰虛心煩失眠、虛勞咳嗽、肺癰吐膿、吐血衄血、便血、崩帶、胎動不安等症。
[用量]5g~10g。
[禁忌]脾胃虛寒嘔吐洩瀉者忌用。
http://baike.baidu.com/view/36127.htm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21/79/52/1058217952.9202907.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21/79/52/1058217952.9202907.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由驢皮熬制[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