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修建地下果蔬保鮮冷庫需要留通氣孔嗎正文

修建地下果蔬保鮮冷庫需要留通氣孔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修建地下果蔬保鮮冷庫需要留通氣孔嗎
 
最好是在干燥涼爽的地方存放。。空氣流通一定要好。。且不要受潮。。這個是相當重要的噢。。如果能做到的話。大概能保存一個星期水果不壞掉吧。。。
 
定植密度:平均定植密度約為200球/平方米,換算一下一畝地可以種植133400球.


附錄:

郁金香露地種植及溫室切花生產

郁金香習性與種球訂貨
郁金香生態習性 郁金香為百合科郁金香屬多年生球根花卉,鱗莖扁圓錐形。郁金香耐寒不耐熱,種球可耐-35℃的低溫。喜涼爽、濕潤、向陽、避風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5℃-18℃。郁金香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長較好,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在ph值6.0-7.8的環境中均可正常生長,ec值應低於1.5ms/cm。郁金香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低溫處理後才能開花的球根植物,其花在日照較強的白天開放,夜晚或陰天閉合。
郁金香種球訂貨 由於郁金香對儲存條件要求較高,在國內一般需預先訂貨。因為不同郁金香品種在國外處理時間不一樣,在國內最早下種時間也就不同。有的品種在一年中的第43周(10月中旬)就能下種,而有的品種要到49周(11月上旬)才行,所以需根據要求切花的時間來和供貨商確定提早或推遲處理時間,以便能按時下種。郁金香種球貨到後應馬上發貨種植,盡量減少在冷庫的儲存時間,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儲存條件差所造成的細菌侵染。

郁金香的栽培方式
郁金香常規露地栽培
1.土壤准備:選擇避風向陽、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種植郁金香。種植前深翻土壤35-40cm,同時進行土壤消毒(用40%的福爾馬林,方法同百合)並每畝施入2000—3000公斤腐熟的有機肥改良土壤。土壤的ph值在6.0—7.5之間。定植前應澆一次水,確保定植期間土壤濕潤。
2.定植:我國北方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份定植。東北和西北溫度下降的時間早些,應適當提前定植,華北地區可稍晚,北京地區定植的時間一般在10月中下旬。若定植過早、長出葉叢,越冬時需加覆蓋物才可避免受凍;定植過晚,生根不好,會影響來年生長。種植深度約10cm(覆土厚度為種球直徑的2—3倍),頂芽朝上擺正。
3.定植後的管理:定植後立即再澆一次水,使種球同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於生根。入冬前一定要澆一次防凍水。來年春天幼葉出土後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冬天一般不需澆水。其余生長時間以土壤保持濕潤為標准。葉片快速生長期和顯蕾初期各施一次稀薄液肥,可使花大色艷。
5℃郁金香在溫室中的畦植促成栽培 郁金香球在收獲後,先經過一段時間的高溫處理,然後在5℃條件下處理8—12周。經過5℃處理的郁金香球在溫室內45—60天便可開花。並不是所有品種的郁金香種球都適合做5℃處理。因此,在訂購種球以前,一定要查閱各公司的品種目錄。
1.土壤准備:溫室內的土壤應土質結構好、排水性好,土壤ph值在6.5—7.5之間以及低鹽、低養分水平。種植前必須進行土壤消毒,用40%的福爾馬林進行消毒,方法同百合。定植前,必須澆一次水,以保證定植期間土壤的濕潤。
2.種球處理:種植前小心去除包裹在根上的褐色外表皮並消毒(方法同百合)。去除外皮,可以減少鱗莖消毒液對根的傷害,促使根系均勻生長,使整株郁金香生長勻稱,還可縮短在溫室的栽培周期。注意:種球到貨後要盡快種植,如果收到貨後不能及時種植,由於儲存條件不當,會造成青霉菌和鐮刀菌快速蔓延。
3.定植深度:若定植去掉表皮的鱗莖,以球頂部微露為好。若定植未去表皮的鱗莖,球頂部距土表2-4cm。
4.定植密度:平均定植密度約為200球/m2。
5.定植後的管理
a.溫度:5℃球定植後的前兩周,正是生根階段,土壤溫度應保持在9℃—12℃,超過12℃會引起盲花,降低開花率。定植後用稻草或秸稈覆蓋土壤表面,既能降低土壤溫度,又能保濕。兩周後,溫室溫度可逐漸升高到15℃左右,3-4周後溫度可上升並保持17℃左右。
b.濕度:定植後澆水一次,使種球同土壤充分接觸,以利生根。以後的澆水以保證土壤濕潤為標准,即手抓鱗莖以下的土壤,剛剛捏成團為標准。澆水的時間為晴天的上午,滴灌最好,澆水後適當通風以降低濕度。郁金香在生長過程中,相對濕度決不可超過80%,最好低於70%。
c.肥料:通常郁金香不需要施肥,但若鱗莖不能吸收足夠的氮,可考慮施一些氮肥。鱗莖生根完全後,每100m2施2公斤的硝酸鈣,分3次施入,每兩次間隔一周。硝酸鈣中的鈣離子還可以預防郁金香猝倒。
9℃郁金香在溫室中的箱式促成栽培 郁金香球在收獲後,先經過一段時間的高溫處理,然後在9℃條件下處理13—20周(其中最後6—8周冷處理在生根室中進行),冷處理結束後將其移入溫室,25天左右便可開花。不同品種9℃冷處理所需時間不同,開花時間也就不同,並不是所有品種都適合做9℃處理。
1.種植箱及土壤准備:9℃郁金香的栽培,要求種植箱的深度至少有10cm,箱的底板應有合適數目的通氣孔,箱與箱堆在一起時,要求兩層之間至少要有7cm的空隙。種植箱的尺寸沒有統一的要求。目前通常是使用進口種球時的塑料周轉箱。土壤應是疏松透氣的沙壤土,建議用1/3園土,2/3粗河沙混合制成。郁金香不耐鹽,ec應小於1.5ms/cm,種植土應處於低營養水平。
2.種植方法:先在種植箱內放入至少5cm厚的種植土,然後將郁金香種球輕輕壓入種植土中,以種球能穩穩植入土壤中為宜。40cm×60cm的種植箱可種80-100個球,覆土至球頂部,球尖微微露出土外即可。然後澆水使箱內土壤徹底濕潤,包括角落的土壤。水量的標准是:把土壤捏在一起時,有水分出現但不會成滴。
3.生根室管理:9℃郁金香種植後移入生根室進行8-10周的生根。生根室內溫度應保持在9℃左右,可以密閉不見光。盆栽品種需要6周以上的生根期,切花品種需要8周以上的生根期。注意保持土壤濕潤,空氣濕度最好保持在90%-95%。保持空氣濕度的簡單方法就是定期向生根室地面噴水。注意適當地通風換氣。
4.溫室期管理:
a.溫度:將生好根的郁金香在傍晚移到溫室內。比較理想的溫室溫度是晝夜18℃左右。但在國內的簡易日光溫室內,由於設施本身的條件有限,郁金香在5℃-25℃之間即可生長。要注意溫度不能高於25℃,否則會影響開花率和開花質量。生長期視溫室溫度而定。
b.濕度:土壤一定要保持濕潤,在采收期間,澆水最好安排在清晨每次采收後。相對濕度不可超過80%,最好低於70%。
郁金香切花的采收和儲藏 花蕾透色後,便可開始采收。采收時花苞還未展開,這有利於儲藏和運輸,通常是采收整株植物,包括種球。切花采收後,立即捆成束立起放入2℃—5℃的水中30—60分鐘,在運出之前冷藏,冷藏室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溫度保持在2℃—5℃,冷藏不要超過3天。郁金香切花捆扎的位置應在花莖下部1/3處。裝箱時,水平放置。

郁金香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真菌病害 當郁金香植株長到高度為5-10cm時,應及時對植株進行灰霉病、腐爛病及葡萄霉菌病的檢查。莖未發育或發育很慢的植株可能是受到鐮孢菌的侵染,發現後立即去除,以防止這些病株產生的乙烯氣體對周圍植株的有害影響。
1.青霉病
症狀:干燥、溫暖的環境下,若儲藏一段時間和種球受傷後,在種球的鱗片上會出現骯髒的光亮的褪色現象。在鱗片內部覆蓋有藍綠色的真菌。在涼爽或濕潤的環境下,覆蓋有綠色真菌的褐色斑點將會進一步擴展。
防治方法:
a.盡量防止種球受到機械傷害。
b.儲藏種球時確保空氣循環和流通。
c.盡早種植已被感染或受傷害的種球。
2.種球軟腐病(由腐霉菌引起)
症狀:早期被感染的種球只發出很短的芽,種球組織變軟,呈粉紅色,並釋放一種特殊的氣味,與葡萄霉菌感染的種球類似。後期被感染的種球可抑制植株生長,使葉尖變黃、花芽脫水。這些現象可在後期任一階段發生。此外所有引起軟腐感染的腐霉菌均可引起根腐爛。
防治方法:參見根腐病。
3.鐮孢菌
症狀:在儲藏時期感染的種球上將出現灰褐色小斑點,有時會有同心圓和出現明顯的黃色邊緣。在濕潤環境中,感病種球被白色到粉紅色的真菌覆蓋,有一種特殊的氣味並釋放乙烯。種球皺縮,用手捏種球,內部會發出格格聲。感病種球發出的乙烯會使其周圍植株提早開花。
防治方法:
a.輕度感染的種球要妥善儲藏,保證正常的儲藏溫濕度條件。
b.田間感病種球應及早除去,否則會釋放乙烯從而引起流膠狀芽裂、芽壞死和花瘟病。
c.種植前一定要進行種球消毒,或種植時土溫要9℃或更低,決不能超過13℃。
d.溫室中種球已正常生長發育後,及時除去未發育的種球。
4.根腐病(由腐霉菌引起)
症狀:若感染輕微,其症狀局限在部分根的腐爛,對整個植株不會有大的傷害。但嚴重的感染將會導致花凋萎現象,並且能夠迅速傳播,產生花碎片附著在較矮的植株上。部分被感染的根變成蠟質狀,並使根周圍的局部土壤變成褐色。到最後,整個根系變成褐色。在土壤溫度大於10℃以上時,真菌變得很活躍。
防治方法:
a.已被感染的土壤除進行常規消毒外,還須進行針對腐霉菌的額外消毒。
b.保證土壤有好的土壤結構和好的排水系統。
c.在種植後的前兩周,保證土壤溫度在10℃或10℃以下。
5.幼芽褐斑病(由絲核菌引起)
症狀:幼芽外出現橙褐色的板塊和條斑,在這些斑上,植物組織流水,表現為似被啃過的痕跡。之後,症狀不會進一步發展。這種植株通常能正常開花,但頂葉受到傷害。此真菌影響包括番茄、菊花、谷類植物在內的許多植物及其他球根類植物的生長。
防治方法:
a.對感染土壤消毒,特別是鱗莖周圍的土壤。消毒深度要求10cm。
b.鱗莖應消毒。
c.番茄、菊花及谷類糧食作物是該真菌的寄主植物,最好不要將這些作物作為前茬作物栽培。
d.可能時,種植鱗莖時,讓其頂部露在土壤的上面。
6.灰霉病(由葡萄球菌引起)
症狀:嚴重感染的植株不發育或阻礙生長,在植株地上部,通常在卷縮的較低位葉片上可看到灰褐色的真菌。在植株的地下部覆蓋有一層暗黑色麥角菌硬粒,大小為1-2毫米。萌發的孢子可使花和葉子上的小水浸狀綠色斑點逐步變成白色或褐色的大斑點。該現象可在各種溫度下發生。若潮濕,1℃的環境中也可發生。
防治方法:
a.種植前去除已帶菌的鱗莖。
b.對感染的土壤采用常規土壤滅菌方法。
c.將感菌的鱗莖淺種。
d.在較早時期去除有生長障礙的鱗莖。
e.整個生長期保持植株的干燥,尤其是在夜晚,最好將水直接噴到土壤上。
f.開花之前用熏蒸劑將溫室空間殺菌消毒。
g.切花冷藏室防止切花積水,相對濕度85%-90%,保持充足的空氣循環和流通。
生理性病害
7.盲芽
症狀:這是一種阻止花芽完全盛開的現象。通常的症狀是:芽失水、花瓣保持綠色,白色的葉尖,雄蕊和雌蕊卷縮,在水中不能完全開花。
病因:許多因素影響盲芽的發生。例如:品種特性、鱗莖大小、未完全冷處理、儲藏和轉運中的極高溫;在轉運、儲藏和溫室時期中乙烯的影響;溫室中的相對濕度太高;不正確的澆水造成根系的窒息;感染病害、中間溫度處理的時間太短等。
防治方法:
a.排除上述因素的影響。
b.控制乙烯濃度不超過0.1ppm。方法有:從每批鱗莖中去除被鐮孢霉菌感染的鱗莖;通氣條件良好;儲藏鱗莖遠離花、蔬菜和水果;避免油煙。
8.猝倒
症狀:莖的上部呈暗綠色,水浸狀,組織卷曲,最終莖的芽端下垂。在猝倒的情況下,黑色水浸狀斑點出現在第二葉或第三葉的中間,在這些區域內可分泌出水珠,嚴重情況下表皮層上可看到水狀物,位於葉長方向的斜線上。
病因:溫室的相對濕度太高或生根太差,水分轉運減少,結果引起

[1] [2] 下一页

給個棒棰就當針是什麼意思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