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拔河”拔的是繩子為什麼不叫“拔繩子”?正文

“拔河”拔的是繩子為什麼不叫“拔繩子”?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有出處典故的

拔河始於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時期的楚國。楚國地處大江南北,水道縱橫,除陸軍外,還有一支強大的水軍舟師,並曾發明一種稱之為“鉤拒”的兵器,專門用於水上作戰。當敵人敗退時,軍士以鉤拒將敵船鉤住,使勁往後拉,使之逃脫不了。後來鉤拒從軍中流傳至民間,演變為拔河比賽。

到了唐代,拔河活動已廣泛展開。“大麻全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百條”,可見
古代參加拔河的人數比現在的多得多。大繩正中插一根大旗,旗的兩邊劃兩條豎線,稱為河界線。比賽時,以河界線為勝負標志,所以改稱“鉤拒之戲”為“拔河”。一聲令下,河界兩邊選手緊挽繩索,“使相牽引”,圍觀者“震鼓叫噪,為之鼓勁”。
 

‘吃豆腐’是怎麼由來的?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