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hizomaarisaematis 【別名】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erubescens(wall.)schott.、異葉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blume或東北天南星arisaemaamurensemaxim.的干燥塊莖。秋、冬二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外皮,干燥。 【制法】生天南星:除去雜質,洗淨,干燥。制天南星(姜南星):取淨天南星,按大小分別用水浸泡,每日換水2~3次,如起白沫時,換水後加白礬(每100kg天南星,加白礬2kg),泡一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切開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天南星,用生姜、白礬各12.5kg。 【性狀】本品呈扁球形,高1~2cm,直徑1.5~6.5cm。表面類白色或淡棕色,較光滑,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有麻點狀根痕,有的塊莖周邊有小扁球狀側芽。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氣微辛,味麻辣。 【鑒別】本品粉末類白色。澱粉粒以單粒為主,圓球形或長圓形,直徑2~17μm,臍點點狀,裂縫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少數,由2~12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散在或成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長63~131μm。草酸鈣方晶多見於導管旁的薄壁細胞中,直徑3~20μm。 【性味歸經】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塊莖有毒。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於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一般****制後用,3~9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備注】(1)天南星中毒,可致舌、喉發癢而灼熱,腫大,嚴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輕者可服稀醋或鞣酸及濃茶、蛋清、甘草水、姜湯等解之。如呼吸困難則給氧氣,必要時作氣管切開。 【摘錄】《中國藥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