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通杉木有區別的是去皮後樹心是紅色的。長試很快 您好 1棋盤 棋盤由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構成。形成361個交叉點,簡稱為“點”。 棋盤整體形狀以及每個格子縱、橫向相比,橫向稍短,通常每格分別為2.4厘米~2.3厘米。 在棋盤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作“星”。中央的星又稱“天元”2、棋子 棋子分黑白兩色,形狀為扁圓形體。 棋子的數量應能保證順利終局。正式比賽以黑、白各180子為宜。這樣才是正規的比賽棋局規格。 我下棋前後已經好多年了,除了下棋以外也喜歡收藏一些特別的圍棋用品,因此家中各式各樣的圍棋盤(棋墩)及棋子已經有好多付(譬如:日向榧,桂木,桧木,楠木…等等材質),起初是自己買的到後來延申成為個人的收藏...後來又因興趣的關系因緣際會認識幾位喜歡下棋的日本朋友,去過日本當地的工廠參觀過,因此對棋具方面的制程與材料應用的知識也算是略知一二,由於感覺到可能有許多朋友對棋具相關知識認識並不清楚,因此用一點時間提出以下觀點供各位參考參考: 所謂榧木棋盤材質分兩種,(1)產自日本(宮崎縣日向市)的榧木以及(2)他國的榧木,謂之「新榧木」,兩者價差數以倍數計.新榧木質感比日本榧木差多了,正是所謂的”爛蕉比雞腿”…… 其實~~榧木就是榧木,沒有分新榧木或日本的榧木(榧木一般分布在日本,韓國,中國四川,雲南及緬甸等~一千八百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山區,屬於針葉林種,材質堅硬紋路直且細密,木眼很少算是非常珍貴的木材更適合做高級家具或裝飾品(如木刻佛像..),但榧木中有分香榧木及一般榧木,香榧色澤金黃或淡黃;香味厚郁.榧木則色澤略程淡黃沒有甚麼香味或少許清香.早期日本人首先應用本地榧木制成棋盤,也因硬度高下棋時落子聲音清脆;紋路密直又帶清香故早期在日本就大受歡迎因此也奠定成為高級棋盤材料的聲譽. 另外一方面所謂新榧木其實在日本就是引進北美的杉木,代名頂替之.杉木本身沒有香味;呈白色但紋路與榧木很像,因此在早幾年日本業者就用杉木制造棋盤在冠上所謂”新榧木”的美名聲,其實它和榧木是完全不相關的,木材價格也遠低於真正的榧木,不過要知道榧木在日本早已禁閥(如同台灣桧木一般)現在日本制盤工業僅約一成用的是真正日本本榧的舊料,其他大部份都是從緬甸進口原木或半成品到日本再陰乾(現在連中國都已經禁閥了),那麼要維持一個商品的存續,使用新榧木(杉木)來做成棋盤本身就是不得不的選擇,只可惜多數日本業者更本不會告訴你,甚至到海外販售的時候還匡稱說新榧木就是”榧木”你買的就是榧木棋盤~~這種說法非常不對. 日本日向榧木之所以貴,重點不在於材質而是人工,日本日向榧木的棋盤線是老師傅用武士刀刻痕再灌特殊漆的,而一般木制棋盤大多是用印的. 如果你看到一個穿著日本武士服裝的老人拿著一把武士刀在劃棋盤線條的圖片,其實這是早期日本人啼笑皆非的宣傳技倆.棋盤線條用刻的並不是現代棋盤工業的做法,以現今日本市場而言,大約超過7成是以機台印刷的方式完成,少數高單價的原木棋盤(墩)則采用以專用平刀沾上生漆然後利用一種有間隙的隔板兩端夾緊再用這平刀一條條印出來的(是將生漆轉印在棋盤面上並沒有破壞木質表面).因此當你用手去觸摸線格時則會有凸出立體的感覺,但這樣也會造成下棋一段時間以後因棋子的磨擦而會有掉線的情況發生,因而也造就日本業者”棋盤再生”的後續服務商機.最近我觀察到許多本土的棋盤業者在印刷線格後再用硬漆作面的塗布,如果這樣~我認為就可以保護棋盤面~可以延長使用時間,惟這樣的處理方式和日本棋盤業心態上是不一樣的.(日本業者認為線條經過一段時間是會消耗的,就像蛤棋石一樣,掉到地上破了就要補子,他們決不會做出很難用壞的棋子)日文裡有附腳的稱為棋盤、沒有腳的叫桌上棋盤其實~~一般指有腳棋盤就叫(棋墩),但桌上棋盤也有分為無足(指一般棋盤)及足附(指桌上有腳棋盤),不可一概而論.”腳“是一種工藝,棋墩的腳有人稱之為蓮花腳,但我聽到的是苦花果的腳,其腳的葉辦就是苦花的花辦,含苞待放欲開欲合,它的用意是指旁觀者(及下棋者)應該禁聲專心,不過這是老一輩日本奕能者的說法,現代圍棋愛好者未必知道.另外腳的制作一部份堅持以存手工完成(寸法,角度,比例等都有一定規范;不像有些台灣業者不按傳統比例自己亂刻又每支腳大小花紋都不一樣),也有約三家業者是開發專用木工機器(需特殊刀模及機台)直接完成之.一般四寸~五寸沒有「切子」或稱「血溜」配中號腳,六寸以上因考慮木材收縮比(木材本身弦向與縱向的伸縮比值不同)及落子傳音及共鳴的問題留有「切子」,腳也要大號的.如果是指足附桌上棋盤,指的是飛鳥雕的形狀是日本宮殿廟宇上的排樓裝飾,引伸宮殿或廟宇莊嚴的形象.質感不輸日本榧木的台灣桧木楠木棋墩,價格便宜一大截。其實~~使用桧木做成棋盤主要是因為一般公認台灣桧木是非常珍貴的木種加上近年來早已禁閥所以如果用桧木做成棋盤是非常稀少寶貴的(甚至於可以傳承久遠及增值的功能),但是單以棋盤的功能而言,桧木並不是很適合的材料~~因為它屬於闊葉林帶,木質間細胞教粗,木質偏軟(用趾甲就可以印出個刻痕)因此並不是真正適合用在做棋盤,單就棋盤實用性而言甚至比不上杉木.所以日本棋盤工業似乎沒有桧木棋盤的生產(注意:南洋一代可以引進有越南桧木,老撾桧木等…故日本目前如果引進該區的木材是不會缺乏的).手中有棋盤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自己的棋盤面有沒有因落子而產生的淺淺打印的凹點,下的越多這樣情況就會越密集,因此幾年以後棋盤面就需要刨除重做了!這就是材質偏軟的共通性,因此要買棋盤的朋友應該要注意此點,最好是棋盤面上要加有硬漆面的保護比較妥當. 其實~~真正的榧木棋墩在日本的行情價至少八十萬日幣以上,上佰萬的比比皆是,是不可能在海外用鮮低的價格賣出,這樣不是欺騙廣大日本消費者嗎?我曾經看過許多棋盤,除了鮮有真正好的棋墩展示外,我覺得銷售者刻意說出新榧就是榧木的說法真是不應該,又棋盤面以染料上色變成”黃色”也是誤導消費者以為它就是榧木的本色,那如果有一天一不小心碰撞到掉色怎麼辦?而且這樣看似漂亮的棋盤也違背原木棋具應尊崇真實與自然風格的原意.我更覺得很奇怪的是~售後服務尤其是棋盤的維修該如何辦呢?如果是送回日本風險更高….日本棋具產業最主要的是從二次戰後發展起來的,但隨著工業的進步新文化的移入,現在在日本的年輕一代已經不是那麼熱衷學習圍棋,因此在日本現存不超過二十家棋具商,其中大部份並不是有能力上下游生產完整的圍棋商品,譬如:做蛤棋石的日本僅存2家(部份外包給協力商代工),其他棋具商都是向他們拿再包裝的. 另也只有少數廠商自己生產原木棋盤類,有一部份已經從韓國直接進口,棋罐也有從中國代工進口(雲南),少許日本特有木材如”桂””桑”就是本地自己做.我個人認為購買高價棋具最重要的意義是一種家庭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如果你喜歡下圍棋也認同棋局中的人生哲理 更希望將這樣的文化影響你的家人或下一代,那麼你可以買它, 不要因一時的喜歡沒有想清楚就沖動的買下. 另外購買高級棋具和買汽車一樣也是要考慮售後服務與維修的問題, 因為它們是使用長遠的需要保持的, 惟一不同的是棋具因自然物資源有限只要保存良好一定可以保值甚至於增值, 但汽車如果你使用十年就沒有價值啦!中國的棋具商在這幾年似乎有了新的開始,當然技術和穩定度都沒有日本的好,但是這是值得鼓勵的,如果能一步步走出代理日貨的風格像韓國人一樣生產自己的棋具甚至於行銷全世界那就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