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雞的祖先本是原雞,都同屬於鳥類.每到繁殖季節,雄鳥都會以它們鮮艷的羽毛和鳴叫向雌鳥炫耀求愛.公雞也不例外,它同樣要以美艷的羽毛和宏亮的啼聲向雌雞炫耀求愛,以便尋偶交配,傳種接代.由此看來,公雞的啼聲絕對不是為了向其他生物(包括人類)報曉的,而是它的祖先久有天亮之前外出覓食尋偶的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了在清晨啼叫的本能.那麼公雞在作第一次啼鳴時,離曉色破空還遠著哩,它又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 在自然界裡,除了雞叫三遍天亮,大家都知道的還有貓鼠晝伏夜出,牽牛花破曉開放,青蛙冬眠春曉,大雁南來北往等與晝夜交替和四季變更密切相關的生物現象.此外,人的體溫,血糖含量和基礎代謝率等都發生晝夜性變化;人的痛覺,視覺和嗅覺,人對疾病,噪聲和藥物的敏感性,以及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有周期性節律;海洋生物在春季望月由深海浮向水面;每當漲潮的時候,海邊河灘上的牡蛎競相張開自己的貝,等等.人們把生物這種測定時間的本領,通稱為"生物鐘". 科學家用常見的蟑螂來作實驗:把它們關在籠子裡,隔絕一切音響和嚴格地測定籠子裡的溫度,濕度和氣壓,並用紅外線探測儀悄悄地探查蟑螂的行動.一個星期的實驗記錄表明,蟑螂的行動規律周期是23小時53分鐘,這跟我們平時說的一天(地球的自轉周期)是何等近似而蟑螂在昏黑的籠子裡是絕對不可能知道地球晝夜輪換的. 實驗結果提示,蟑螂身上確實存在著"生物鐘",但是它們在哪裡呢經過無數的探索,人們終於在蟑螂食管下方的咽下神經節中找到了生物鐘,這是一群位於神經節側面,腹面的側神經分泌細胞,確實是名符其實的"鐘表",如果把它們移植到另一只蟑螂身上,還會繼續"行走",在新主人體內有規律地生成控制蟑螂活動規律的激素.不過,這只生物鐘還不是蟑螂體內唯一的,如果它被除去,不需多少時間,失去上述生物鐘的蟑螂的活動又變得有規律了.可見蟑螂除了咽下神經節有個鐘表外,很可能還有別的備用 鐘表,也許原來就是幾個鐘表同時在工作著的,不過,至今人們還沒弄清其他鐘表的確切位置. 對於蟑螂身上生物鐘的探索,也給人們進一步了解編帽和貓頭鷹,青蛙和公雞的動止有節,啼鳴有時的現象有所啟發. 公雞報曉實質也是由於生物鐘的指揮,到了黎明前的時辰,啼叫不止.遠在古代鐘表還沒出現的年代,人們巧妙地利用公雞打鳴報曉的特性,提醒自己早早起來,耕作勞動,實在是聰明之舉. 通過長期的馴化和選種,人們已培育出了一年四季,幾乎天天會下蛋的母雞.當然,現今的公雞也不再是要到繁殖季節才炫耀,才鳴叫,才交配的鳥類,而是成了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會炫耀,會報曉的良種公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