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面布與帳篷布的區別,主要從紡織物結構圖看,誰可以給出圖片,謝謝 >>>據專業人員介紹,傘面是遮陽傘防紫外線效果的關鍵。目前,防紫外線傘面多為尼龍或滌綸面料,經防紫外線加工處理後而成。傘面名稱有銀膠布、金膠布、珍珠膠等。從試驗結果看,銀膠傘面防護效果最好。 >>>>防紫外線的原理主要是減少它的透射部分,使紫外線盡量被反射掉或吸收掉。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使它反射或散射掉。其中又包括兩種情況,一是鍍金屬膜,這屬於鏡反射、規則反射;還有一種珠光效果的面料,如某些傘面,能把紫外線向反射的方向散射開。第二種方法是在織物纖維的內部摻入吸收紫外線的材料,或是在織物完成以後做後期整理,滲入一些吸收紫外線的材料,如納米級的氧化鋅或二氧化钛等。 >>>當我們在選購防紫外線傘時要注意傘面質量:⑴面料薄又稀疏的傘,防紫外線能力一般較差;⑵傘面宜大不宜小;⑶顏色越深的織物,其抗紫外線的能力越好;⑷傘面在濕的情況下,由於水的光學傳導作用,紫外線的透過率增加,防護效果降低。因此,濕傘不宜作為防紫外線使用;⑸遮陽傘的紫外線防護效果與價格關系不大,價格主要決定於傘骨材料、款式等;⑹在我們活動的外部環境中,紫外線從各個角度輻射到人體上,抗紫外線遮陽傘能遮擋頭部,如果你能塗上防曬霜、穿上抗紫外線服裝等,可對身體起到多方位保護。 >>>>作為消費者不可能在傘面料方面十分內行,挑選時很難保證不會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中消協消費指導部的人員介紹說,最近杭州天堂傘申請使用“3•15標志”被批准,因為天堂傘的系列產品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檢測,其uva、uvb的防護系數upf值均達到50+,防紫外線效果最好。一旦購買天堂傘出現問題,該集團承諾,凡3000元以下的小額消費爭議,其必須服從中國消費者協會的調解意見,很大程度上規避了購買風險,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力的保護。<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www.bjkp.gov.cn/shmk/xxsl/k20804-04.htm 地球大氣層中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使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不斷增加。 紫外線是波長200-40onm電磁波,波長400-32onm區域稱uv-a;波長320-28onm區域稱uv-b;波長
280-200nm的區域稱uv-c。 uv-c波長較短,在空氣中己被吸收,不能到達地球表面。 紫外線在日光中約占6%,其中uv-a比例較大,uv-b比例較小。 uv-a會透過表皮組織,使肌肉失去彈性,皮膚粗糙,形成皺紋。 uv-b則和致癌物質有聯系。 因此要能有效地屏蔽uv-b和uv-a中短波長部分。
一般來講,適量的紫外線輻射具有殺菌作用並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有利於人體健康。 但在烈日持續照射下,人體皮膚會失去抵御能力,易發生灼傷,出現紅斑或水泡。 過量的紫外線照射還會誘發皮膚病(如皮炎、色素干皮症),甚至皮膚癌,促進白內障的生成並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 有資料顯示,臭氧層每減少1%,紫外線輻射強度就增大2%,患皮膚癌的可能性將提高3%。 因此,為了保護人體避免過量紫外線輻射,紡織品防紫外線輻射整理已刻不容緩。
2國內外抗紫外線紡織品發展動態
最早開發的防紫外線商品是防紫外線化妝品。 90年代後,防紫外線織物驟然興起,其中以日本公司最為突出,他們相繼推出具有防紫外線輻射功能的運動服、襯衫、長筒襪、帽子和太陽傘等制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睬。 以澳大利亞為例的地處低緯度、日照較強的國家,率先開發抗紫外線紡織品對人體進行防護,並使抗紫外線紡織品進入了商品化階段。 他們通常采用添加抗紫外線整理劑和紫外線屏蔽劑的方法。 另外,也有將紫外線吸收劑和反射劑同時應用在織物上,以使對紫外線的防護效果更為優越,如尤尼卡公司的托納多uv先將含有特殊陶瓷粉的聚酯長絲制成織物,再以紫外線吸收劑進行處理,所得織物的紫外線屏蔽率高達97%。 此外,還有將納米技術應用到抗紫外線紡織品中,如利用納米粉體的量子尺寸效應,使其對某種波長的光吸收帶有"藍移現象"和對各種波長的吸收有"寬化現象",導致對紫外光的吸收效果顯著增強,保證產品的紫外線屏蔽效果。 當前,最常用的幾種吸收紫外線的納米材料有:30-4onm的tio2它對400nm以下的紫外線有極強的吸收能力;a1203納米粉體對波長250nm以下的紫外線有很強的吸收能力;sio2對波長40onm以下的紫外線反射率高達95%。
目前,國內對抗紫外線紡織品的研究才剛剛起步。 天津石化公司研究所用陶瓷粉研制出了抗紫外線滌綸短纖維和網絡低彈絲;上海化纖十一廠開發了抗紫外線滌綸短纖維;東華大學化纖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出化纖級抗紫外線超微粉體和母粒;山東巨龍化工公司將紫外線吸收劑和屏蔽劑合理配合,研制成功用於棉織物的抗紫外線整理劑;廈門華普高技術產業有限公司開發的納米級陶瓷棉紡織品,同時具有抗紫外線、抗菌及遠紅外保溫功能;西安華捷科技發展公司采用超微粉材料摻入纖維制成的服裝,能吸收、隔離95%以上的紫外線,有效地阻止其對人體的傷害。
3紡織品防紫外線輻射整理機理
紡織品防紫外線輻射整理的機理,是在紡織品上施加一種能反射和,或有強烈選擇性吸收紫外線,並能進行能量轉換,以熱能或其他無害低能輻射,將能量釋放或消耗的物質。 施加這些物質後的紡織品,對織物各項服用性無不良影響,並達到使用要求。 因此,紡織品防紫外線輻射整理與高分子的耐光穩定性有相似之處。 不過,耐光性是保護高分子化合物,防紫外線照射後引起的自動氧化,導致聚合物的降解,使外觀和結構性能變化;而防紫外線輻射整理是防護人體免使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引起的傷害。
從光學原理上講,光射到物體上,有一部分在表面反射,部分被物體吸收,其余的則透過物體。 可是,經防紫外線輻射整理的織物,光射到織物上,一部分通過織物的間隙透過織物,織物上的紫外線屏蔽劑不是將紫外線反射,就是選擇性吸收並將其能量轉換成低能而釋放,以致將紫外線遮蔽。
4紡織品防紫外線輻射功能的影響因素
織物防紫外線的能力,主要取決於織物本身的屏蔽紫外線的能力。 織物通常具有比較復雜的表面,它們除了吸收光之外,還有散射和反射光線的作用。 而散射和反射作用則因單纖維表面形態、織物組織規格、色澤深淺差異和印染後整理方法不同而有顯著的變化。 因此,研究紡織品防紫外線輻射性能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4·1纖維種類
纖維種類不同,其紫外線透過率、紫外線防護系數(upf)也不同。 聚酯、羊毛纖維等比棉、粘膠纖維的紫外線透過率低、紫外線防護系數小。 因聚酯結構中的苯環和羊毛蛋白質分子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對小於300nm的光都具有很大的吸收性。 所以具有防紫外線功能的毛、麻類、蠶絲、滌綸、防紫外化纖等作為首選原料。 而棉織物防紫外線的能力相對較差,是紫外線最易透過的面料。 因此,對棉織物進行防紫外線輻射整理最為迫切。
表1不同纖維未染織物的upf值
纖維種類
織物類型
厚度(mm)
克重(g/m2)
upf值
棉
府綢(未漂)
0.18
107
6
棉
府級(漂白)
0.22
110
2
麻
平布
0.14
89
18
蠶絲
緞紋绉
0.20
84
6
毛
試驗織物
0.28
125
24
滌綸
試驗織物
0.29
165
13
粘膠
試驗織物
0.11
92
4
4.2織物結構
織物結構決定了織物的幾何形態和它的多孔結構。 織物結構包括厚度、緊密度(覆蓋系數或空隙率)等。 緊密的結構需要大量的經緯紗,覆蓋系數大,uv透射率低,防護作用就大。 稀松織物的覆蓋系數低,光線不易受到遮蔽,其防護作用就小。 紫外線防護系數(upf)隨著織物的密度而增加。 對於織物重量較重的厚重織物也有相似的情況。 這是由於為得到某一色澤,染料必須選擇性地吸收可見光輻射,而有些染料的吸收帶伸展到紫外光譜區域,因此它起著紫外線吸收劑的作用。 一般來說,隨著紡織品色澤的加深,織物紫外線透過率隨之減少,防紫外線輻射性能提高。 此外,化學纖維的消光處理也影響其紫外線透過率。 不同染料與紫外線透過率的關系見表3。 作為服裝面料,考慮到夏季穿著時對柔軟性和舒適性的要求,對於滌綸、氨綸等合成纖維織物,可選擇適當的紫外線吸收劑,並與分散性染料一起,進行高溫高壓染色,使紫外線吸收劑分子融入纖維內部;對於棉、麻類織物,可用浸軋法,經烘干和熱處理後,將紫外線吸收劑固著在織物表面。 對於裝飾用、產業用紡織品,可選用塗料印花或塗層法,將具有抗紫外線效果的反光陶瓷材料粘合劑塗印在織物表面,形成一層防護薄膜;也可用紫外線屏蔽劑或紫外線吸收劑對織物表面進行精密塗層,經烘干和熱處理後,在織物表面形成一層薄膜。 塗層劑可選用pvc、pa、pu等,也可與陶瓷微粉共混塗層。 此外,應用納米技術及微膠囊技術,也可增強織物的抗紫外線功能。 不同織物抗紫外線整理前後的紫外線透射率見表4。
表4不同織物整理前後的紫外線透射
布樣
針織物
平紋織物
斜紋織物
緞紋織物
整理前
整理後
整理前
整理後
整理前
整理後
整理前
整理後
透射率(%)
18.64
11.43
18.65
0.04
15.70
0.01
6.84
0.01
4·5其他因素
紡織品防紫外線輻射性能的一般規律:短纖織物優於長絲織物;加工絲產品優於化纖原絲產品,細纖維織[1] [2] 下一页
|
|